鐘表師傅復(fù)出,網(wǎng)紅裁縫干勁足……
老百貨商場里的不老匠心
老陳,出山了。上周,老字號亨得利鐘表專柜回歸福州西湖百貨商場,65歲的老師傅陳世忠重操舊業(yè),又開始修表。離開鐘表維修行業(yè)10來年,陳師傅自信手藝沒有生疏。
在西湖百貨商場這個老商城,長久地堅(jiān)持在一個行業(yè)默默工作的人不止陳師傅一人。15日,記者對他們進(jìn)行了采訪。
從報(bào)紙上得知亨得利鐘表重新開業(yè),一對老夫妻前來買時(shí)鐘。記者 馮
65歲的陳世忠:
做到老學(xué)到老
門口還擺放著開業(yè)氣球花籃,里面的柜臺是嶄新的,墻上的“亨得利”三個放光字體格外顯眼,下面的“始創(chuàng)1874”更是提醒消費(fèi)者,這是個老字號。
老福州人對于亨得利并不陌生。這個鐘表品牌1925年就在福州開設(shè)了分店。后來福州亨得利成為公私合營企業(yè)。1980年,福州亨得利與日本西鐵城公司聯(lián)營,成立了福州首家進(jìn)口鐘表維修中心。陳世忠就在這一年進(jìn)入亨得利,跟著師傅學(xué)習(xí)鐘表維修。
一開始,陳世忠對這個行業(yè)沒什么感覺,就是一份工作,他還曾短暫地嘗試做生意。“沒有做生意的頭腦,虧了。”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陳世忠,選擇回亨得利繼續(xù)修表。以前的人講究“干一行 愛一行”,陳世忠也在這一觀念影響下,在亨得利一直干到2012年。
2012年,因讓道地鐵建設(shè),原本在大洋百貨附近的亨得利暫停營業(yè),陳世忠也退休回家。2014年,亨得利搬至鼓樓區(qū)安泰中心附近。
回家后,陳世忠雖然沒有專職從事鐘表維修,但也時(shí)常幫朋友修表,手藝因此沒有荒廢。亨得利要在西湖百貨商場設(shè)立專柜,商場經(jīng)理陳丹宇經(jīng)人介紹找到陳世忠,請他出山。
“開始我也不想來,覺得自己一個人吃不消,后來又有同行愿意加入,就答應(yīng)了。”于是,陳世忠重操舊業(yè),修表的老手藝又有了用武之地。
開業(yè)一周多,陳世忠和年輕的搭檔配合把這個老字號鐘表專柜撐起來。得知亨得利重新開業(yè),不少老顧客慕名前來,大多是上了年紀(jì)的老人。
陳世忠說:“我們手藝人就是做到老學(xué)到老。手表不斷更新,工藝越來越復(fù)雜,修表手藝也一直在與時(shí)俱進(jìn),不是說退休了就把手藝丟到一邊。”
76歲的李珍霞:
因?yàn)闊釔鄄幌胪诵?/strong>
“阿姨,我是沈陽來的。”西湖百貨商場另一側(cè),面對大老遠(yuǎn)來找自己做旗袍的年輕姑娘小李,李珍霞不以為意,還頗為得意地說,還有客人從新加坡、日本來。
生于1949年的李珍霞是西湖百貨商場的“網(wǎng)紅裁縫”,16歲開始跟人學(xué)裁縫,19歲就在家里開了裁縫鋪,手藝精湛的她不久就被請去紅霞百貨,一干就是30年。后來紅霞百貨搬遷,年屆五十的她,動了退休的念頭。
“你才50歲,手藝那么好,為什么要退休?”一個賣布料的朋友得知李珍霞不想干了,于是邀請她到西湖百貨商場,這一干又是20多年。
這幾年,不少年輕人開始穿旗袍,也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穿搭,李紅霞就成了“網(wǎng)紅裁縫”,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小李也是從小紅書上知道李珍霞的。這次她專程來到福州,循著小紅書上一條發(fā)布于2023年的帖子找到了李珍霞。
不到10分鐘,小李就決定做兩件旗袍,一粉一綠,還有一條花色的半裙,是在李珍霞裁縫攤位后面買的布。賣布的老板就是當(dāng)年不讓李珍霞退休的朋友。
定做的旗袍一般一個星期后可以取貨或者寄出,但李珍霞做一件旗袍只要幾個小時(shí),而且喜歡晚上熬夜趕工,經(jīng)常做到凌晨三四點(diǎn)。“白天人太多了,又是改衣服,又是接旗袍單子,沒辦法靜下來好好做旗袍。”李紅霞說。
“有沒有想過退休?”面對這樣的提問,李紅霞毫不猶豫地說:“我才不想退,因?yàn)槲覑圻@一行。”
40多歲的麗玉:
慢也挺好的
亨得利鐘表專柜對面的眼鏡專柜,今年已經(jīng)40多歲的麗玉在常來西湖百貨商場的老顧客眼中,還是個年輕人。一個老依姆在隔壁店鋪買帽子,一黑一紅拿不定主意,在麗玉專柜擺著的鏡子前照了又照,轉(zhuǎn)頭還問麗玉要買哪個。麗玉給她意見,要看搭配,夏天淺色好一些。
麗玉已經(jīng)在這個眼鏡專柜工作了十幾年,以前她在外面的連鎖眼鏡店工作,但因?yàn)椴幌矚g那里的競爭環(huán)境,就來到了西湖百貨商場。商場里的顧客大多是老人家,有的老人節(jié)儉,十幾塊的老花鏡挑半天,但麗玉也不惱,耐心地陪著。習(xí)慣了老人家的慢節(jié)奏,麗玉覺得慢也挺好的。
慢慢地,有的顧客就算不買東西,也喜歡在麗玉的專柜前和她聊天,聊孩子,聊他們又在老年大學(xué)學(xué)了什么。眼鏡專柜人本來就少,麗玉也喜歡和他們聊。一次,一位老人看到麗玉的孩子在玩手機(jī),就和她說,他的孫子不常看手機(jī),偶爾看最多看20分鐘。麗玉問老人是怎么做到的,對方回答,“身教大于言教”,麗玉覺得很有啟發(fā)。
每個顧客離開柜臺,麗玉都會把手掌相疊放在腹部,彎腰鞠躬,并說:“歡迎下次光臨。”這不是老板要求她做的,是她自己想做的。“這是對人的尊重,而且這邊都是老人家。”
(記者 馮雪珠 謝星星)
(來源 福州日報(bào))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