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文章不收費!但含廣告解鎖,幾秒后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
“我只愛你們的爸爸,以前是,以后也是!”
烏克蘭的娜佳在丈夫趙鵬去世時,對3個孩子說了這樣一番話,那一年,她才32歲。
看著眼前眼眶通紅的公婆,娜佳安慰道:
“只要孩子們健康,你們長壽,等小兒子18歲了,我再考慮自己!”
公婆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無論你改嫁還是守家,我們都會把你當女兒看待,改嫁的話,我們給你嫁妝,守家的話,家產都是你的!”
這番話讓娜佳堅定了要留在中國的心,為此也守寡了17年。
娜佳的公公趙希才每每和人談論起這個兒媳,都會流著淚說:
“沒有了兒子,再沒有孫子,我們活不長的,所以,她能留下來就是在挽救我們!”
為愛遠嫁:孤注一擲的愛情
娜佳是烏克蘭人,和趙鵬相識于青蔥美好的大學校園。
當時,趙鵬去烏克蘭敖德莎食品工程學院留學,和娜佳在同一個班級,對娜佳一見鐘情。
他長相英俊,談吐幽默,俊帥的皮囊下包裹著一個有趣的靈魂,娜佳每次和他相處時都感到如沐春風,芳心萌動。所以,趙鵬的求愛之路非常順利。
大學還未畢業,趙鵬和娜佳就兩情相悅,正式確立了戀愛關系。
時光飛逝,幾年時間倏忽而過,趙鵬結束學業,即將回國。
都說畢業即分手,此時的娜佳面臨著艱難的抉擇:是和趙鵬分開,斷了這份情緣,還是拋棄家鄉與親人,跟著趙鵬遠赴中國。
這是個兩難的抉擇。娜佳糾結了很久。最終,對趙鵬的愛和信任占了上風。
1998年,23歲的娜佳不顧家人反對,告別父母親人,離開深愛的家鄉,跟著趙鵬跨越萬里,從風光無限的黑海岸邊來到中國大陸的腹地——河南新鄉。
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娜佳難免心中慌亂。幸好,趙鵬一直陪在她身邊,趙鵬的家人也很和善,鄉親們雖然熱情,但都知道分寸,沒有冒犯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
沒過多久,性格開朗的娜佳就放下束縛,開始全身心地接納這塊養育了趙鵬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們。
半年后,新鄉縣中街村鞭炮齊鳴,鑼鼓喧天,趙鵬和娜佳在鄉親們的簇擁下走進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娜佳在離家萬里之遙的異國,完成了讓她銘記一生的婚禮。
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在鄉親們的歡呼聲中,娜佳拋棄一切換來的愛情終于開花結果。從這之后,她就是趙家媳婦,也是一名新鄉人了。
娜佳和趙鵬的這場婚禮很轟動,電視臺和記者都來了。
在那個年代,農村小伙兒娶一個洋媳婦,確實是一件新鮮事。大家都伸長脖子,豎著耳朵,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對新婚夫妻過得怎么樣。
畢竟,在世俗觀念里,一段差距太大的愛情是不被看好的。
這兩個人國籍都不一樣,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和文化也大相徑庭,他們能把日子過好嗎?
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娜佳和趙鵬的婚后生活非常美滿,各方面都很完美的那種美滿。
趙鵬很有生意頭腦。中國加入WTO后,他就看到了機會,憑著在外國留過學,熟悉外國市場的優勢,和娜佳在寧波創立了一家公司,將國產的汽車零部件銷往東歐、西亞。
彼時,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下,跨境貿易混得風生水起,趙鵬和娜佳乘著這股東風扶搖直上,公司迅速得到發展,一年的業績能達到千萬之數。
忙著搞錢的同時,兩人的感情也越來越好,比熱戀的時候還要熱烈三分。趙鵬一如既往地愛護體貼著娜佳,并沒有因為工作忙就冷落她。
幾年間,他們相繼孕育了兩個孩子,工作不忙的時候一家四口就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偶爾,娜佳也會想起遙遠的故國,想起父母親人。但看著溫柔的丈夫,可愛的孩子,她又將這份思念放下。
她知道,自己的選擇沒有錯,若是父母知道了她的幸福生活,也會為她高興的。
此時的娜佳,以為這種平靜美好的幸福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但天有不測風云,一張診斷書,讓她的家庭支離破碎。
她離開家鄉換來的幸福人生,也被命運的鍘刀攔腰斬斷……
守寡17年:新鄉最美“洋媳婦”
2006年,娜佳和趙鵬的小兒子趙維嘉出生。然而,這個小生命的到來,并未給這個家帶來多大的喜悅,因為就在不久前,孩子的父親確診為肝癌。
因積勞成疾,往日那個青春年少的大學生已經被折磨得滿臉風霜,瘦骨嶙峋。他躺在病床上,每天都吃不下飯,上腹部疼痛難忍,還伴著惡心和嘔吐。
為了不讓妻子擔心,趙鵬總是皺緊了眉頭一聲不吭。
娜佳很心疼丈夫,但她不能露出脆弱的一面,因為她的身后還有三個年幼的孩子。
她擦干眼淚,將悲傷埋在心底,干脆利落地把公司轉給別人,自己僅保留了一份翻譯工作,養家糊口。
轉讓公司得來的錢全都給趙鵬治病了。然而,癌癥就是個無底洞,無論往里面投多少錢都沒用。最后,哪怕娜佳傾盡所有,也沒能留住丈夫的性命。
2007年,趙鵬撇下愛妻和父母孩子,離開了人世。
丈夫走了,娜佳摟著三個孩子,心下茫然。孩子們都很小,一個九歲,一個七歲,最小的不到一歲。
失去了丈夫的女人,還是個沒有“根基”的外國女人,要怎么好好地生活下去呢?
冥冥之中,命運之手就像九年前那樣,將娜佳推向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現在的娜佳有兩條路:一是帶著孩子回烏克蘭,二是留在中國,獨自撫養三個孩子。
這兩條路孰優孰劣一目了然。烏克蘭是娜佳的故鄉,那里有她的親人,她才32歲,風華正茂,可以再嫁。
就算不結婚,在親人的幫助下,她的日子也不會壞到哪里去。
而且,丈夫去世,她帶著孩子回國也無可指摘,誰都沒資格譴責她。
至于第二條路,實在是“吃力不討好”。畢竟,誰會放著更好的生活不過,偏偏要自討苦吃呢?
所以,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娜佳會回到烏克蘭。
趙鵬的父母萬念俱灰,他的母親孫淑香甚至已經聯系好了一所尼姑庵,只要兒媳婦和孫子都走了,她就削發為尼,青燈古佛,了此殘生。
兩位老人只有兩個孩子,女兒遠嫁,兒子又不幸受難,若是孫子和兒媳婦都走了,他們一把老骨頭,怎么撐得住?
想到這里,孫淑香悲從中來,差點哭瞎了眼。
她的老伴趙希才一言不發,只是默默流淚。他們希望兒媳婦留下,但也不愿拖累這個姑娘,所以說不出什么道德綁架的話來,只能提心吊膽,等著娜佳“宣判”。
看著忐忑不安的公婆,娜佳心中已經有了決定。她知道,自己帶著孩子走后,兩位老人的生活肯定不好過,傷心之下跟著兒子去了也不是不可能。
娜佳本性善良,不忍心看著老人去死。于是,她聯系父母,跟他們說自己要留在中國,照顧公婆和孩子。
娜佳的父母雖然很不舍,卻還是尊重女兒的決定。
趙希才夫婦得知兒媳婦不走了,拉著娜佳的手熱淚盈眶,承諾道:“無論守家還是再嫁,我們都把你當女兒看。守家,繼產;再嫁,陪妝?!?/strong>
娜佳緊緊握住公婆的手,說自己不要錢,只要孩子們健康長大,只要你們長壽無恙就行了。
對于娜佳而言,留下并不是為了錢財,而是為了她對趙鵬那奮不顧身的愛。她希望,自己能將這份愛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
“等最小的孩子長到18歲,我再考慮回烏克蘭。” 娜佳摸了摸小兒子的頭,許下了重達千鈞的承諾。
娜佳的三個孩子
從這之后,娜佳就成為了家中的頂梁柱,工作家庭兩手抓。每天天不亮她就要起床,先送孩子上學,再去上班。
結束一天的工作后,她又要接孩子放學,洗衣做飯搞衛生,輔導孩子做作業。等忙完所有的事情,已經是深夜了。
有時候,公司業務增多,娜佳擠不出時間照顧孩子,只好請公婆來寧波幫忙,這才得以喘口氣。
因為心疼兒媳,劉淑香和丈夫曾提出讓娜佳回新鄉來,他們幫著帶孩子,娜佳卻拒絕了。
原因是,在新鄉,她會無比清晰地認識到丈夫已經離開的事實,但是在寧波,她可以騙自己,丈夫不是死了,只是出差了。
只有在這時候,劉淑香才能感受到,在兒媳婦的心里,兒子去世的傷痛,依然沒有消失。
事實也的確如此。每天在孩子和公婆面前笑容滿面,活力滿滿的娜佳,遠沒有表面上的那么堅強。
她拿不到中國綠卡,每半年就要跑一次簽證。外國人的身份讓她無法找到長期穩定的工作,只能在寧波打零工掙錢,生活捉襟見肘。
除了經濟上的困難之外,失去丈夫的傷痛也讓她痛徹心扉。2008年的一天晚上,小兒子突然高燒不退,娜佳不得不撇下兩個兒子,抱著幼子去醫院。
深夜的街頭行人稀少,連車都沒有幾輛。娜佳抱著兒子站在馬路邊,看著一輛輛車疾馳而過,無邊的孤獨和無助籠罩著她,讓她感到萬念俱灰。
她想,要是丈夫還在就好了。這樣,她還有個依靠,有個休息的肩膀,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連蹲下大哭的力氣都沒有。
可是,即便都這樣絕望了,在接到公公婆婆的電話時,娜佳還是笑著說:“不要擔心,我過得很好?!?/strong>
自從丈夫去世后,娜佳從未在孩子和公婆面前流過眼淚。她好像忘記了自己的傷痛,轉而把公婆的傷痛和感受放在第一位。
每當孩子放暑假時,娜佳都會把假期一分為二。她會先帶著孩子們去烏克蘭看望外公外婆,學習俄語,然后再回到中國,把公公婆婆接到寧波住一段時間。
她讓孩子們陪著爺爺奶奶玩游戲,逗老人開心,希望通過這個方式,撫平公婆心中的喪子之痛。
周末,娜佳會給公婆打電話,問問他們身體怎么樣,缺不缺錢。娜佳出差路過新鄉時,也會去家里去看望兩位老人,替丈夫盡孝道。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娜佳拼盡全力地生活著,照顧孩子和老人,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她以燃燒自己為養料,把失去男主人的悲劇家庭變成了一片快樂安康的沃土。
在娜佳的陪伴和照顧下,趙希才和劉淑香逐漸走出了喪子之痛,三個幼年失怙的孩子也平安長大。他們個個成績優異,健康活潑,每一張臉上都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前途無量。
昔日支離破碎的家庭,被娜佳打造成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城堡。
娜佳的付出,劉淑香和趙希才都看在眼里。趙希才說:“她很善良、很堅強,挽救了一個幾近崩潰的家,讓它重新充滿笑聲,我們很感激她?!?/strong>
2013年5月,“最美新鄉人”的評選拉開序幕。懷著對兒媳婦的感激和喜愛,趙希才和劉淑香來到“最美新鄉人”評選組所在的辦公室,隆重推薦“洋媳婦”娜佳。
娜佳“上榜”后,熟悉她事跡的新鄉人都為她“打call”。最終,這位“洋媳婦”眾望所歸,成為了“最美新鄉人”。
這之后,娜佳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她的身邊也出現了很多追求者。
趙希才和劉淑香得知兒媳婦如此受歡迎,勸娜佳再嫁,但娜佳都一一拒絕。她內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永遠為趙鵬留著。
2014年1月12日,娜佳走上了“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的頒獎舞臺。十名年度人物中,她是唯一的外國面孔。
“遠方有佳人,來自黑海邊。西方人的面孔,中國人的孝心……”一句句華麗頒獎詞的背后,是娜佳七年如一日的無私付出,也是她舍己為家,傾盡芳華而鑄就的愛的傳說。
如今,17年過去了,娜佳還留在中國,和三個孩子過著平靜安寧的生活。她沒有再嫁,依然孤身一人。
不過,和以前相比,現在的她有了更多的牽絆,也有了更多的希望。
娜佳的故事,無疑是真情和仁孝的范本。有人可能會為娜佳感到不值,但仔細想想,娜佳對孩子的愛,對公婆的愛,從來就不是單方面的。
在生命的巨變之前,他們彼此守護,彼此依偎,這是一份雙向奔赴的真情。
正因如此,娜佳才會奮不顧身。就如她自己所說:“嫁到中國,我從來都不后悔?!?/strong>
參考資料:
1. 鄭州晚報-新鄉“洋媳婦”丈夫去世后守寡 堅持贍養公婆已5年
2. 中國新聞網-丈夫去世 “洋媳婦”留下來照顧三個孩子和公婆
3. 環球網-“新鄉洋媳婦”守護欠缺家庭 留在中國照料公婆
4. 人民網-原標題:新鄉“最美”評選“草根”唱主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