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江法院成功化解一起“無聲”的離婚糾紛,以司法溫情保障特殊群體權益,并聯動社區、婦聯等多方力量構建未成年人保護網,為聾啞人家庭子女健康成長提供堅實保障。
案情回顧:原告張某(化名)和被告李某(化名)于2013年經人介紹相識后按當地習俗舉辦婚禮,生育一女。婚后,雙方性格不合,經常為家庭瑣事發生爭吵,雙方于2019年3月開始分居至今。現原告起訴與被告就離婚
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及其未成年子女均為聾啞人,雖然雙方都有親屬陪同出庭,但為充分保障聾啞當事人訴訟權利,確保雙方真實意愿得到充分表達,法院聘請專業手語翻譯人員全程參與庭審、調解,讓雙方充分表達各自的想法和訴求,法官從保障未成年人利益利益的角度出發,開展釋法說理,調解在一個個手勢動作下不斷推進。同時,法官與孩子用手機打字溝通,詢問該子女意見,并添加聯系方式便于后期定期幫扶
最終,在多方努力下,雙方當事人放下心結,達成一致意見:雙方自愿離婚,孩子由原告撫養,被告享有定期探視權,雙方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共同所有的房屋歸孩子所有,并由原告一次性補償被告四萬元。調解現場簽署調解協議并當場兌現。
法官說法:未成年人作為特殊群體,同時又是聾啞人,其合法權益更應得到尊重和保護,應該讓當事人在嚴肅的庭審中,感受到更多司法的便利和溫暖。該案通過從“協同社區、司法審判、關愛回訪”模式,對涉訴訟案件中發現的生活困境兒童、心理問題兒童、思想道德問題兒童、家庭監護缺失兒童、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家暴受害兒童等特殊群體進精準幫扶,給予司法人文關懷,構筑起保護涉訴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大格局。
下一步,德江法院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理涉特殊群體案件時,堅持依法辦案與促推治理相統一,通過司法力量來積極推動“六大保護”協同聯動、融合發力,不斷加強新時代涉未成年人審判及司法保護工作,通過落實特殊保護原則以及關愛回訪機制,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法治藍天。在秉持法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創新司法方式,讓每一位當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溫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