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接二連三的強力反制,特朗普顯然是已經昏了頭。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4月15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啟動針對鈷、鎳、稀土等關鍵礦產的國家安全調查,劍指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主導地位。
根據白宮披露的細節,這項命令要求商務部依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232條款,對包括鈷、鎳、鈾及17種稀土在內的35種關鍵礦產,啟動調查程序。這是繼鋼鐵、鋁材、汽車之后,美國又一次祭出“國家安全”大旗的貿易保護措施。
路透社明確指出,這場被稱之為“加征關稅前奏”的行動,可以被視為美國對華貿易戰的再次升級。但諷刺的是,美國軍工命脈正被中國稀土牢牢控制。
從F-35戰機到核潛艇,從導彈制導到激光武器,美國高精尖裝備的“中國烙印”,已深入骨髓。在美國已經很難購買到多類中重型稀土的情況下,特朗普若還對這些關鍵礦產加征關稅,將會進一步打擊美國本土的制造業。
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的此項調查絕非偶然,自特朗普在2018年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鋼鋁加征關稅以來,《1962年貿易擴展法》232條款,已成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標志性工具。
2025年3月,特朗普啟動針對銅和木材的232調查;4月15日,關鍵礦產成為最新目標。其核心邏輯為,通過關稅倒逼產業鏈回流,重塑“美國制造”霸權。
然而,特朗普此舉恐怕是白日做夢,美國當前的稀土供應鏈全面依賴中國,多種關鍵礦產也依賴中國的供應。與此同時,美國的本土礦產冶煉能力十分弱。
資料顯示,美國鋰礦開采量僅占全球1%,本土僅有兩座銅冶煉廠,鎳礦冶煉廠完全空缺,鈷礦精煉設施更是空白。
MP材料公司擁有美國唯一一座稀土礦,但中國掌握全球99%重稀土、90%精煉產能,MP材料公司開采的2/3的稀土都需要運往中國進行加工。美國若想重建獨立供應鏈,需投入2000億美元并耗時15年,且環保與成本難題無解。
每架F-35需408公斤的稀土材料,核潛艇的用量要超過4噸,釔元素更是隱身涂層的核心材料。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曾經承認,其供應鏈“無論如何繞不開中國”。
這種結構性缺陷讓特朗普在行政令中直言:“進口依賴已威脅美國戰備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首次將鈾納入清單,暗示著核工業也可能成為貿易戰新戰場。
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美國鈾進口依存度從2005年的84%攀升至2023年的97%,其中23%還是來自俄羅斯。
盡管白宮宣稱此次調查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彭博社披露,特朗普可能跳過流程直接加稅,正如3月對銅關稅的“加速操作”。
我國商務部早已指出,“中方始終秉持開放態度,愿與各國共建安全、穩定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既然美國這一次要單方面摧毀自己的國際供應鏈,那美國將需要為“脫鉤斷鏈”的相應結果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