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臺海局勢的緊張化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對此,美軍司令講出3個嚴重后果。那么,臺海沖突究竟會釀成多大悲劇?美司令的警告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在近日的參議院聽證會上,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發出了警告,他指出,如果臺海沖突爆發,后果將是災難性的。同時帕帕羅還點明了3大嚴重后果:全球經濟將遭摧壞、核戰風險大幅升高、以及可能造成50萬人死亡。
先說經濟,要知道,臺海是全球貿易的關鍵航道,每年約50%的集裝箱和90%的先進半導體芯片經此運輸。帕帕羅指出,一旦航道因沖突被封鎖,全球供應鏈將陷入癱瘓,其沖擊“可能超越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以半導體為例,臺灣地區生產的芯片,支撐著從智能手機到汽車制造的多個行業,若供應鏈中斷,美國GDP可能下滑10%至12%,失業率激增7%至10%,而亞洲地區GDP跌幅或達25%,這種連鎖反應不僅限于貿易領域,還可能引發能源價格飆升、金融市場崩盤等系統性危機。
至于核戰,一旦發生軍事沖突,其后續的升級就很有可能突破常規戰爭邊界。就像帕帕羅強調的,中美作為核大國,若戰事失控,戰術核武器的使用將成為“現實選項”。日本長崎大學的研究推演顯示,即便雙方僅動用24枚戰術核彈,亞太地區也將有260萬人直接死亡,另有數十萬人因輻射致病。
更危險的是,核打擊可能引發誤判——例如,中國對美軍亞太基地的打擊可能波及日本,而美國對中方導彈陣地的反擊,可能被視為全面核戰的信號,再加上美軍高層曾公開討論在亞太部署戰術核武器,這種“以最小代價取勝”的思維,無疑進一步加劇了核擴散風險。
除此之外,帕帕羅還預估,沖突將導致至少50萬人因經濟崩潰、醫療系統癱瘓而“絕望而死”,包括自殺、藥物濫用等次生災害。參考俄烏戰爭的經驗,現代高精度武器的殺傷效率遠超傳統戰爭,而臺灣地區的城市密集度更高,平民傷亡比例可能陡增。可以預見,一旦沖突爆發、社會秩序瓦解,其勢必會引發難民潮、公共衛生危機等問題。
事實上,帕帕羅的警告背后,折射出的正是美軍在亞太的力不從心。他坦言,美軍艦艇維修延誤、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嚴重,現有兩棲艦隊中半數艦艇“狀況不佳”。與此同時,解放軍區域拒止能力的提升,更使美軍傳統優勢被削弱——美國智庫模擬的18次兵推,均以“美軍失敗”告終,印證了介入沖突的高風險。更棘手的是,盟友體系可能出現裂痕——日本、韓國若對美軍承諾失去信心,可能進行戰略轉向,進一步瓦解美霸權。
當然,不是只有美國在警惕局勢升級,對于臺海,大陸也多次表達了深切關切。我們一直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任何外部干涉都會加劇局勢的復雜性。正如王毅外長所說,中美應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避免沖突升級。他還強調,如果美國繼續加大對中國的打壓,中國必將堅決回擊,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
毫無疑問,中國始終將臺灣問題視為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近年來,解放軍加強實戰化演練,這也被帕帕羅稱為“對強制接管臺灣的預演”。然而,我們的首要目標仍是和平統一——中方在經濟、外交、軍事層面構建了多層次反制體系:半導體自主產業鏈加速成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深化,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持續升級,這些舉措既為和統爭取時間,也為最壞情況筑牢防線。
總的來說,臺海的和平關乎人類共同命運,帕帕羅的警告雖帶有戰略威懾意圖,但其揭示的風險客觀存在。不過說到底,根源還是在于美方的政治操弄——中美關系的本質應是“合作共贏”,而非零和博弈。當前,美國需摒棄“以臺制華”的冷戰思維,停止對臺軍售與政治炒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