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朱鐵谷將軍投身革命歲月漫長,多年來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在退休前,他擔任集團軍副軍長一職。按常理,退休后的他本可以在干休所安享晚年,過著悠閑愜意的生活。然而,他心里卻一直惦記著老家,毅然決定回到那片生他養他的土地。
身為一名老黨員、老領導,地方干部們都對他敬重有加,想著給予他特殊照顧,讓他的生活更加舒適。可朱鐵谷將軍卻堅決拒絕,他始終秉持著樸素的作風,不愿搞特殊化。回到老家后,看到鄉親們生活依舊貧困,朱鐵谷將軍心急如焚。他深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于是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資源條件,帶領鄉親們發展養魚產業。
朱鐵谷的革命經歷
朱鐵谷老家有個湖,叫陳瑤湖。他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去湖邊洗衣服,爸爸去湖里打魚,都把他帶在身邊。后來,家里窮,親人又生病,一個接一個地走了。小小年紀的朱鐵谷,心里裝滿了對地主、漁霸的仇恨。他懷著一腔熱血,在陳瑤湖干起了黨的地下工作,給組織當交通員。
1939 年,朱鐵谷 20 歲,這一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冬天的時候,新四軍來到了陳瑤湖。朱鐵谷和鄉里好幾百個年輕人都參了軍,他被分到學兵隊,當上了副隊長。從那以后,他就開始了漫長的當兵生涯。
朱鐵谷打仗特別勇敢,遇到事兒還沉著冷靜,特別機智,立下了不少戰功。部隊里、地方上,到處都有人傳頌他的名字。后來,局勢變了,部隊要離開陳瑤湖,離開樅陽,離開安徽。這可是朱鐵谷頭一回離開老家。他站在山梁上,對著陳瑤湖,深深地鞠了一躬,心里想著:鄉親們,等把日本鬼子趕走了,我一定回來!
日本投降了,可蔣介石又挑起了內戰。這時候,朱鐵谷已經成了第三野戰軍粟裕司令員手下一員能征善戰的得力干將。“平津、遼沈、淮海” 這些大戰役打完,都勝利了。粟裕司令員把朱鐵谷叫到野戰軍司令部作戰室,交給他一個任務:野戰軍決定讓朱鐵谷帶一支先遣隊,回到老家樅陽一帶,給第二野戰軍渡江作戰做準備。
一想到自己的家鄉要解放了,鄉親們終于能揚眉吐氣了,朱鐵谷接到這個任務,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朱鐵谷帶著先遣隊,拔掉了國民黨軍隊殘留的幾顆 “釘子”,順順利利地到了樅陽。鄉親們聽說自己的隊伍要過江打老蔣,都興奮壞了。他們從湖里撈出藏起來的小船,還有人為了造船,把自家門板都卸下來了。很快,好幾千只木船就準備好了,就等著一聲令下,載著解放軍戰士沖過長江。
部隊順利渡過了長江。可朱鐵谷沒想到,這一走,幾十年都沒能再回老家。解放后,朱鐵谷的職務越升越高,從師長一直當到兵團司令部參謀長。可不管職位怎么變,他心里對家鄉的思念,從來都沒停過。62 歲的時候,朱鐵谷退下來了,脫下軍裝,換上了中山裝。他算了算,自己在部隊待了 42 年,突然沒了軍號聲,他渾身不自在,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朱鐵谷心里明白,退下來是為了大局考慮。可他身子骨還硬朗著呢,哪能就這么躺著享清福。這么想著,朱鐵谷一咬牙,決定回老家,把自己身上這股子勁兒,都使在家鄉建設上,為鄉親們出份力 。
朱鐵谷回到老家,不搞特殊化
朱鐵谷回到陳瑤湖都十年了,從來沒吃過別人請的飯,那些上門送禮想走后門的,他也一個都沒放過。1989 年,縣里開渡江作戰 40 周年紀念大會。開完會,就擺了宴席,要招待當年參加渡江作戰的軍隊和地方的相關人員。可馬上要開飯的時候,朱鐵谷,這個渡江先遣隊的負責人,居然不見了!大家到處找,結果發現他回家了。一桌子山珍海味他不吃,正啃著山芋吃得香呢。
來找他的人都很納悶,朱鐵谷一邊擦嘴,一邊跟來人說:“你看鄉里鄉親的,日子過得都不寬裕,我就是吃了那些山珍海味,也覺得不香啊。”
有一年春耕的時候,朱鐵谷老伴的一個親戚找上門來,想讓他幫忙搞一批化肥,還特意帶了名煙、名酒,還說事情辦成了,還要好好感謝他。朱鐵谷跟這個親戚說:“你把這些東西都帶回去。要是符合原則的事,不用你說,我肯定主動去辦;要是違反政策規定,你就是搬來金山銀山,我也不會干。”
后來他弄明白了,這個親戚就是想趁著化肥緊俏,倒騰一下賺點錢。朱鐵谷就很嚴肅地批評他:“我們天天都在講原則,我怎么能做危害國家和人民的事呢?”
有人在背后說他老古板,腦子像不銹鋼一樣,一點都不靈活。他聽到了,也只是大笑。但在陳瑤湖,有好多鄉親在朱鐵谷的幫助下渡過了難關。陳瑤湖的老百姓都說,朱老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多得數都數不清。
朱鐵谷帶領鄉親們養魚致富
朱鐵谷回鄉,主要就是為了幫村民脫貧。在致富目標上,他看中了54000多畝水面的陳瑤湖。
這天,朱鐵谷跟老漁民們聊了聊,就想著把大伙都組織起來,一起放養魚苗。有了這個想法后,他花了半個月時間到處調研,之后把自己的一系列想法都跟地方干部說了。他規劃得特別好,大家一聽,都覺得這事兒能行。
朱鐵谷想找個能管事的人,他覺得要是沒有懂技術、會管理的人,這事兒肯定干不成。正想著呢,他突然就想起了青山鄉的農民周美石。這周美石從小在湖邊長大,水性特別好,經常在那些野河湖汊里抓魚,對魚的生長規律也摸得挺透,只要看一眼水面,就知道里面有啥魚。
周美石有這本事,就把家里的農活都交給妻子和父母,自己去江西湖口縣外貿公司應聘,搞水產養殖出口的工作,每年純收入能有一萬塊,小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朱鐵谷親自上門去找周美石,一開始周美石不太愿意,畢竟要辭職的話,風險太大了。為了說服周美石,朱鐵谷就跟劉備請諸葛亮似的,跑了好幾趟,最后可算是把周美石請來了。
1988 年 5 月,正是放魚苗的關鍵時候。那天,朱老頭戴著工人帽,穿著藍色勞動服,急急忙忙地往湖管會趕。一進門就問魚苗準備得咋樣了。湖管會的負責人跟他說,有幾戶鄉親家里困難,一時拿不出錢投股。朱老頭聽了,立馬把自己帶的退休金往桌子上一放,說:“把這些困難戶都算上,要富咱就一起富。” 大家感動得熱淚盈眶,收下了這筆錢。
這一年,陳瑤湖一共放了 170 萬尾魚苗,當年就產了 60 多萬斤魚,純收入 120 萬元。青衣鄉一下子就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