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清明的腳步漸近,提及祭祖,我深感愧疚,自覺算不上孝子。因種種緣故,至少已有五六年未能踏上祖墳山。今年5月8日,是父親離世二十周年的祭日,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向父親的一塊手表,它至今仍在滴答轉動,似在訴說往昔。這塊表陪伴父親的時光不過六七年,可圍繞它發生的故事,如鐫刻在心底,難以忘懷。先講一段看似題外,卻與父親息息相關的往事。四十多年前,父親為我買過一塊手表。1977 年,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大約6月的一個周末中午,我正參與單位的政治活動,父親突然出現在我面前。他從兜里掏出一個小硬紙盒子,為了這塊表,他騎了十幾公里的單車,滿頭大汗。我趕忙遞上毛巾,讓父親擦拭,又請他坐下稍作休息,慢慢說話。在那個年代,這塊“上海牌”手表不僅是名品,價格超百元,屬家中“三轉一響”幾大件之一,還需憑票購買。更重要的是,作為兄弟五人中第一個參加工作的,父親此舉意在安撫我。當時,我們一家七口全靠父親的工資維持生計,為了買這塊表,父親幾乎花去了一個半月的工資。這份厚重的愛,我銘記于心。如今舊事重提,對父親的感激與思念,更勾起我對他那塊手表的諸多回憶。
父親的這塊表,是五弟從香港帶回的進口機械名表。雖說價格不過千元,并非極其昂貴,但承載著兒女的孝心,是父親生前佩戴的價值最高的一塊表。因此,父親格外珍視,幾乎與它形影不離。在生命垂危之際,這塊表更像是父親的生命之鐘,他將生存的希望寄托其上。
父親工作的幾十年里,始終恪守本職,認真負責。從基層一步步干到退休,從未給人留下說閑話的把柄。他紀律性強,時間觀念更是超乎常人,一輩子上班幾乎從未遲到。四季更迭,他總習慣把手表放在枕頭底下,即便生病住院,也未曾改變。
2004 年,父親身患重病,一年半的時間里,先后住院六七次。到了2005 年5 月,病情急劇惡化,再次入院時,醫生向家屬交代,要做好父親后事的準備。聽到這個消息,我難以置信,心情無比沉重。我暗自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陪伴父親,讓他走完這辛勞的一生,盡到為人子的孝道。當時我正好內退在家,在父親治病的這一年多時間里,我幾乎時刻守在他的病床邊。一天凌晨兩點左右,父親嚴重失眠,在床上不斷呻吟,臉上滿是痛苦。看著他難受的樣子,我的心像被針扎一樣。他在床上翻來覆去,時不時看看那塊表。我如坐針氈,眼睛一刻也不敢離開他。突然,父親掙扎時用力過猛,手表從床頭摔落在地,發出聲響。父親神志清醒,聽力敏銳,立刻喚我:“漢兒(我的乳名),快把手表撿起來。”那幾天我一直沒睡好,十分疲倦,剛剛趴在床邊打盹,這一聲呼喊讓我猛地驚醒,心頭一陣悸動。我撿起手表,放在耳邊聽,里面“嘀嗒、嘀嗒”的聲音依舊清晰,進口表的質量確實過硬。但那一刻,我沒有立刻把手表交給父親,也沒有放回枕頭底下。那幾天,每到這個時間,父親總會拿出手表查看,我擔心他過于在意生死。父親已病入膏肓,精神瀕臨崩潰,他知道人在凌晨離世的情況居多,而這個時段陰氣又重。我害怕他胡思亂想,在極度困倦時產生恐懼心理,影響病情。于是,我順手將手表塞進了自己口袋。父親一心與病魔抗爭,他一直覺得我是個聽話的孩子,住院期間更是隨叫隨到,從不違抗他的意愿,所以他相信我會把手表放回原處,卻沒想到這次我偷偷藏了起來。而且,父親在心神不寧難以入睡時,大多靠服用安眠藥鎮定,身邊發生的事他未必清楚。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父親醒來習慣性地摸床頭,發現手表不在,有些生氣地問我:“手表呢?快給我。”我理解他對這塊表的不舍,又不便過多解釋,只好把手表遞給他。看到手表,父親平靜了許多。對他來說,早上醒來能看到手表,還能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心情就會好起來。
事后,我十分懊悔,不該違背父親的意愿,讓他產生誤解。所以,當父親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時,交代這塊表要留給我。其實,父親應該明白,為了減輕他的痛苦,讓他能舒服一些,我這個不孝子才會善意撒謊,這也是我作為兒子的一片苦心。
后來,我把父親看重手表的事告訴了大哥大嫂。大哥是個文化人,說話直來直去,不太會安慰人。他對父親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你今年七十五,活一天就多賺了一天。”父親聽后心里不痛快,埋怨大哥不祝他長壽,認為這是不孝的表現。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恐懼死亡也是人之常情。我作為父親最親近的人,深知他性格剛毅、品行堅強,也理解他與病魔抗爭時強大的內心和豐富的情感。在父親心中,對生死有著自己的態度和心理準備。
沒過幾天,父親最終因心力衰竭、供血不足離開了人世。父親的那塊表,將他的心跳永遠定格在了公元2005年5 月8 日晚10 點30 分。
借此文,表達我對父親的深切哀思,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父親,您安息吧,九泉之下不必牽掛,我們一切安好。您永遠在我身邊,在我心里。
作于2025 年4 月4日清明節前夕
作者簡介
潘漢平, 別署墨漢吉屋,湖北黃石人,現居深圳。美篇“榮譽作家”、“認證書法家”,中國硬筆書協、廣東書協會員,中國詩書畫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書畫名家網理事、客座教授,湖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作品散見于《書法報》、《詩詞報》、《天下美篇》報和《中國作家網》《荊楚作家網》《當代詩詞家》、《稻田文學》《黃石文學》等微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