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新能源車銷量漲得飛快,可電池安全問題也跟著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身邊有朋友買電動車,第一句話就是:“這電池要是被撞了會不會起火?” 說實話,這個擔心挺實在的,畢竟電池安全直接關系到生命財產安全。最近了解到領克 Z10 在電池安全上的表現,尤其是一場真實碰撞事故中的應對,覺得有必要跟大家好好聊聊。
先給大家回顧一下事件,一位車主駕駛Z10 以 90 - 120km/h 的速度行駛時,車主突然感覺到車底被撞擊,當時時速 101km/h。靠邊停車后發現車底冒煙,趕緊聯系了售后。后臺數據顯示,碰撞發生 11 秒后,動力電池內 105 - 108 串多個電芯出現電壓異常,28 秒后系統就檢測到熱失控風險并發出預警,售后團隊第一時間響應,很快就到現場處理。現場勘察發現,車底插入了一個直徑約 5cm 的鐵質支架,插入深度 2cm,而碰撞位置正好對應這幾串電芯。回頭看這場事故,其實也證明了領克 Z10 沒在宣傳上玩虛的,而是用真實發生的案例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從硬件的多重防護到軟件的智能監控,從遠超行業標準的測試到事故中的快速響應,每一環都體現了對電池安全的重視。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對這個事故的破壞力還是沒太大的概念,咱對比一下行業標準就清楚了。平時電池包針刺試驗,用的是 5mm - 10mm 直徑的鋼針,刺的還是單一電芯,而這次事故里的異物直徑是實驗室鋼針的 5 - 10 倍,還同時刺破 4 顆電芯,難度遠遠超過常規測試。但領克 Z10 的電池包頂住了,沒起火沒爆炸,拆開看的時候,受損電芯被控制在碰撞區域,沒影響到其他部分。這就相當于在現實中經歷了一場 “超綱考試”,還拿了高分,靠的就是背后的技術積累。
領克 Z10 的電池安全首先體現在硬件防護上。它的定制金磚電池有 8 重安全防護結構,還有 “十宮格” 電池防撞隔艙。這個 “十宮格” 設計挺巧妙,把電池包分成十個獨立的隔艙,每個隔艙都能單獨緩沖碰撞能量。就像打籃球時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防守區域,哪怕某個區域被突破,其他區域也能及時補防,不讓問題擴大。而且電池用了 NTP 無熱蔓延不起火技術,從電芯到整包層層設防,就算個別電芯出問題,也能把熱失控風險降到最低。
實驗室里的極限測試,更是把電池安全性能拉滿。外部火燒試驗,行業一般測 130 秒,領克 Z10 直接燒了 240 秒,燒完之后電池包依然穩定;擠壓疊加針刺測試,先擠壓電池包再針刺,做完實驗電池表面溫度才 33 攝氏度,跟常溫差不多;側面柱碰測試更嚴格,中歐法規只要求測 1 個點,領克 Z10 沿電池包雙邊測了 30 個點,能抵抗 65 噸沖擊力,相當于好幾輛重型卡車同時撞擊,電池包還能保持完好。這些數據不是隨便測測,而是遠遠超過行業標準,把各種極端情況都考慮進去了。
除了硬件,軟件層面的監控也很關鍵。BMS 智能管理系統搭建了云端、車端、樁端三位一體的防護網,7x24 小時監控電池狀態。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實時捕捉電池的細微變化,比如電壓波動、溫度異常,一旦發現問題馬上預警,不僅如此,領克Z10這臺車95 度電池版本 CLTC 續航 806km,71 度電池版本續航 602km,充電 15 分鐘能增加 573km 續航。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續航和補能效率都做到了行業前列,說明工程師在設計時沒走 “犧牲安全換性能” 的捷徑,而是通過高集成度設計、優化電池結構等方式,讓安全和性能都兼顧到了。
現在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但安全永遠是底線,領克Z10的真實事件和實驗室結果都展現出領克的超高安全性,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比任何華麗的廣告都更有說服力 —— 畢竟沒人愿意拿自己的安全去賭一輛車的 “運氣”,大家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