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無處不在,一切競爭的結果都是贏家通吃。因此,一定要遠離贏家的賽道,而不是跟著他們學,否則就是自投羅網。作為一個后進入者,獲勝的唯一辦法就是站在先行者的對立面。與主要競爭對手采取不同的定位、向客戶提供不同特性的產品或不同的服務。首先做到領先一步,然后與競爭對手保持不同,使自己的品牌和產品保持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認知。”
作者:中外管理傳媒 任慧媛 楊光 辛國奇
來源:摘編自中外管理出品《萊克電氣的故事與哲理》
哲理的故事:
“做一名創業者,就像是在嚼著玻璃,凝視深淵。”這是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而他還有一句名言,卻沒有引起過多關注:“你可以選擇平庸,但也可以選擇與眾不同。”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任何人,任何產業,做不到與眾不同,就意味著平庸,甚至失敗。
馬斯克肯定想不到的是,“與眾不同”在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內,被小家電知名品牌萊克電氣在30年創業歷程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向客戶提供無法拒絕的‘與眾不同,領先一步’產品,然后擴大戰果,做到步步領先。”這是萊克電氣董事長倪祖根的名言。
在萊克電氣,“與眾不同,領先一步”是個高頻詞。1萬余名員工都爛熟于心,他們即便身處不同崗位,但這卻是統一的行動準則。
而倪祖根的個人成長,也無處不在踐行“與眾不同,領先一步”,處處體現著不走尋常路。
“50后”的倪祖根,年僅12歲時,他稚嫩的肩膀上就已承載起了家庭的重擔——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每天下地干農活成了他的日常。
清晨6點,天還沒亮,生產隊隊長就會準時吹響哨子。那尖銳的哨聲穿透晨霧,喚醒了整個村莊。倪祖根會迅速從床上爬起來,顧不上吃早飯,趕到地里開始一天的勞作。或是耕田除草,或是挑水施肥,倪祖根總是全力以赴,從不懈怠。
那時的教育模式也很特別,倪祖根和小伙伴們得先完成勞動,才能去學校上課。下午4點,學校放學的鈴聲響起,他們又得返回田間,繼續耕種。夕陽西下,結束一天的勞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點亮油燈,倪祖根才開始讀書或做作業。
早工晚工,再加上星期日一整天的勞動,這就是倪祖根童年的常態。“雖然辛苦,但那時候我們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覺得這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時在這樣的生活中學會了堅韌和勤奮,也明白了勞動的價值。如今回想起來,那段經歷雖然充滿了艱辛,但教會了我如何面對生活的挑戰,如何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倪祖根回憶說。
倪祖根從小就展現出了爭勝好強的性格,從不輕易認輸,他做什么都想“領先一步”。
每當看到大人們在農田里忙碌的身影,倪祖根總是毫不猶豫地加入其中,努力追趕著他們的步伐。無論是插秧還是挖水渠,他會仔細觀察大人們的動作,然后模仿并逐漸掌握技巧。然后,和年長幾歲的一批同學比“技術”。雖然年齡上有差距,但他從不以此為借口,似乎已經有了超越年齡的成熟和毅力。
“挖水渠怎么挖得筆直,插秧怎么插得快,我都仔細研究過,爭取比大孩子做得更好,到后來插秧我是速度最快的。”倪祖根說,“先有追求,再琢磨方法,同時要不厭其煩地練習,講究精益求精,做任何事你都可以‘領先一步’。”
顯然,那些能夠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都是在不斷地倒逼自己,持續自我加壓,給自己提出更高的標準,更嚴苛的要求,不斷挑戰自己的能力。
在那個學習荒廢的年代,倪祖根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因此更加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其他孩子玩耍嬉戲時,他卻在認真看書,努力汲取知識的養分。
勞動,是最能開發智力和激活能力的。后來,倪祖根開始嘗試自己動手制作農具,用竹子等材料制成了簡易的生產工具,他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發揮——這,正是倪祖根在工業設計方面的啟蒙。
時間來到1972年,學校開始復課。這對于一直懷揣著讀書夢想的倪祖根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激勵。他的學習熱情被徹底點燃,最后以年級第一的優異成績完成了高中學業。
隨后,倪祖根開啟了13年的軍旅生涯。期間,面對兩次大學的錄取機會,倪祖根因對專業的不感興趣而選擇放棄,因為他只想學自己“心愛”的電機專業——這正是萊克電氣目前的核心技術所在。這種敢于放棄,追求內心真正熱愛之物的勇氣,正是不走尋常路的精神內核。
后來,倪祖根又放棄了進入體制內“做官”的機會,而是去了企業搞技術。又有人說,他太“傻”了。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后,眾多敢作敢為的“92派”乘風破浪,投身于當時的創業熱潮。兩年后,看到當時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機遇,看到民營企業的活力,倪祖根果斷從國企副廠長崗位上辭職,下海創業。
此時,倪祖根已年近不惑——一個通常被認為人生已經定型、不易甚至不宜作出重大改變的年齡。
“當時如果不去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可能一晃就過去了,再也沒有機會了。我當時想,人生快到40歲了,要闖就得現在出來闖一闖,就是因為那時的一個決定,才有了今天的萊克。”倪祖根感慨地說。
倪祖根人生道路上的很多決定,讓外人都感覺到費解,好好的大學不上,好好的官不當,好好的廠長不做,為何要這么折騰呢?但回過頭看,倪祖根的“非常”選擇都是目光長遠的,并且應驗了那句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這句話——“人生最遺憾的,莫過于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在倪祖根這里,要反著說了:“人生最成功的,莫過于固執地堅持了該堅持的,放棄了該放棄的。”如果“宿命論”地說,倪祖根就是為電機、為創新而生的,還不如說,正是他在底層邏輯、價值觀上的“與眾不同”,才造就了一次次的“領先一步”,才避免了“泯然眾人”。
非凡的人生里,精神與信念,往往是達成目標的關鍵。很多時候,“非凡”也不需要理所當然的口號,而是匪夷所思的行動。
由此,就不難理解,倪祖根為何極為強調“與眾不同”的意義:“競爭無處不在,一切競爭的結果都是贏家通吃。因此,一定要遠離贏家的賽道,而不是跟著他們學,否則就是自投羅網。作為一個后進入者,獲勝的唯一辦法就是站在先行者的對立面。與主要競爭對手采取不同的定位、向客戶提供不同特性的產品或不同的服務。首先做到領先一步,然后與競爭對手保持不同,使自己的品牌和產品保持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認知。”
那么,何為創新?“創新必須滿足目標用戶沒有被滿足的、真實的潛在需求,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創新。創新的表現要么與眾不同、要么遙遙領先,搶占先機、擴大戰果,才能確立自己的市場地位。”
創新后被“復制”了怎么辦?“行業競爭最可怕的是原有的產品和服務,被新品類、新服務所替代,而不是被同行拷貝。同樣,超越對手的最佳策略,是創造一個完全不同的產品品類或細分品類,以及全新服務。”
什么樣的產品才能“領先”?“技術性能上的領先必須做到遙遙領先。技術性能提高1%、3%,客戶是察覺不到的,只有提升20%、30%以上,才能讓客戶感受到真正的領先。產品永遠要追求高技術、高品質,這主要體現在性能體積比追求極限,永遠追求更高速度、更高性能、更高精密度、更高可靠性、永不磨損、更靜音、免維修,還有無可挑剔的精致外觀。讓競爭對手望塵莫及,有顯著的差距感。始終保持技術、性能、品質領先,并成為客戶的首選。”
怎樣從“一步領先”到“步步領先”?“創新產品一旦成功,必須快速進行產品線布局和升級迭代,構建競爭壁壘,以保持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一問一答中,盡顯倪祖根的通透智慧。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人們常常被各種潮流和趨勢所左右,盲目跟從大眾的步伐,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和獨特的個性。然而,真正的成功,往往屬于那些敢于與眾不同、勇于領先一步、不拘泥于尋常路徑的人。“與眾不同,領先一步”,敢于選擇,不懈追夢,倪祖根是受益者,萊克電氣更是受益無窮。(辛國奇)
故事的哲理:
真正的企業家精神,不是經理人在商學院可以學出來的——因為它幾乎與生俱來。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創新。而創新的原點,就是由衷地不甘于隨大流,而本能地追求與眾不同。但商學院,即便是更講究自由開放的西方商學院,在底層邏輯上也是追求對于共性的復制與推演,而不是與眾不同的創新。因為與眾不同,本就不需要聚在一起,也就不必非進課堂。這也就注定了商學院培養出的經理人所掌舵的企業,很少能競爭得過一代創業者的企業。
那么,圍繞企業家精神,我們能做的是什么?就是如果有企業家的基因,千萬不要在實踐中掩埋自己的天性,而一定要把自己放到真實的社會實踐中去摔打,去淬煉。愛迪生如此,倪祖根如此。因為管理是實踐,創新更是實踐。(楊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