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友婷
4月13—14日,“百萬英才匯南粵”2025年N城聯動春季招聘活動(上海站)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廣東省攜3.5萬個高含金量崗位亮相,借力國際化都市上海向全球英才發出加盟邀約。
這是繼今年年初廣東舉辦高質量發展大會,發出“百萬英才匯南粵”的時代沖鋒號,以“2+N”重點招聘活動,面向全國和全球攬才。此次廣東省以深圳為主力,攜華為、騰訊、比亞迪等751家單位來滬,組成“頂配引才團”。崗位總數3.5萬個,其中年薪50萬—100萬的崗位超4000個,100萬以上的崗位超800個。同時以AI簡歷診斷、AI職業能力測評、騰訊AI職業照拍攝等體驗項目,創新實現數字化招聘,進行一場將人才、夢想與科技相交融的“城市路演”。
作為創新之城,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近6.5%,企業研發投入總量穩居全國城市首位。目前,全市已建成鵬城實驗室等各類創新載體超4000家。全市已建和在建智能算力超62E,超智協同、異構融合、普惠泛在的可持續算力供給體系正加快形成。
一場新型“雙招會”
記者了解到,此次招聘提供的崗位,技術研發類崗位占比最高,主要集中在機器人、半導體、AI算法、材料科學等領域,如機械設計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硬件工程師等,體現深圳企業對高端技術人才的強烈需求。銷售與業務拓展崗位次之,包括國內/國際業務銷售、外貿業務等,凸顯企業市場擴張的需求。人力資源、財務、采購等職能支持類崗位較為穩定。人才需求方面,學歷要求呈現“橄欖型”結構。本科學歷需求是絕對主力,碩士和博士需求旺盛。薪酬水平方面,技術類崗位薪酬優勢明顯,機器人算法工程師可達40-90萬元/年,AI大模型算法專家年薪達128萬/年。
有別于傳統招聘會模式,此次“百萬英才匯南粵”上海站是一場企業和人才之間“雙向展示、雙向奔赴”的“雙招會”,既有深圳市政府和招聘企業“掏出家底、拿出絕活”現場“自我推介”,又有千里之外海歸學子視頻連線自薦。
當天,騰訊、榮耀、優必選、智平方、大族機器人等數十家科技企業和機器人“十三太保”攜“未來裝備”空降現場,機器人、無人機、AI芯片、數碼設備……琳瑯滿目的科技產品,展示的不僅是崗位,更要讓求職者觸摸到深圳科技創新的脈動,是深圳和企業向青年才子們的“自我推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招聘會上專門設置了留學生服務專區,為遠在海外無法到現場投遞簡歷的留學生們提供了視頻連線面試。390余名留學生投遞簡歷并視頻連線面試,多名留學生表示希望歸國后到深圳開啟創新人生。
在活動現場的博士、博士后專區中,比亞迪、鵬城實驗室、港中文(深圳)、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大學5家單位現場簽約11名博士后。在專區現場,市長還為青年才子們送上了“人才大禮包”。深圳市人社局還在現場專門設置了線上代崗招聘,優合集團、騰訊音樂等科技企業云端搖人,數十萬人圍觀,熱情互動交流,紛紛表示要“快遞簡歷”到深圳。
此外,活動現場,深圳知名連鎖品牌的喜茶、tea’stone新式茶飲、十日談咖啡等一應俱全,還準備了大學生們喜愛的“王者榮耀”主題打卡點以及相應盲盒,并送出了一批深圳第一高樓平安大廈freesky云際觀光層門票讓學子一覽深圳全景,吸引眾多年輕人現場打卡參與。9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非遺,香云紗旗袍、琺瑯彩瓷器、國風皮雕、原創棉塑、內畫藝術等多個項目,讓求職者現場見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深圳扎根發芽、煥發時代光芒。
到深圳逐夢
數據顯示,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5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025家、境內外上市企業達576家。
深圳已連續兩年位居《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為什么選擇深圳?“深圳是自己夢想啟航的地方。”現場,不少在深圳工作的企業家、科學家現場分享了自己在深圳的創業逐夢的故事。
2007年5月,科學家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海榮帶著兩個行李箱從舊金山回國,選擇了深圳作為事業的新起點。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工作的18年里,鄭海榮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出我國第一臺3.0T高場磁共振、國際首臺5.0T超高場磁共振并實現產業化,打破了國外的長期壟斷。他提出了聲輻射力生物測量新方法,研制成功新一代無創超聲彈性模量成像儀器,實現了超聲換代跨越,在全球逾千家醫院使用。
在鄭海榮眼中,深圳的魔力在于“半小時產學研生態圈”。他說,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肩負著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國家使命,這里匯聚了大科學裝置、高水平實驗室和全球頂尖企業,形成了“樓上創新、樓下創業”“半小時產學研生態圈”的獨特優勢。
2014年,陳寧決定在深圳落地。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公司僅用4個小時完成注冊,詮釋了什么是“深圳速度”。
“有資源、有溫度、有速度。”在深圳云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寧看來,深圳能為符合條件的海歸人才創業提供最高100萬元的創業資助,這對于初創團隊來說,是一筆非常可觀的啟動資金。“當時深圳招才引智的工作人員,沒有一上來就談補助、談錢,而是談技術市場、談未來前景。”對于技術出身的陳寧來說,這比直接給錢更加寶貴。
智平方創始人郭彥東也有同感。他表示,公司創立之初,深圳提供了低成本的產業空間,助力公司搭建起完整的機器人研發與測試驗證場地,大大降低公司運營成本。資金方面,智平方持續獲得一線頭部基金的支持。場景方面,深圳征選了100個人工智能開放場景應用,助力智平方率先實現產品驗證與商業化落地。2024年,智平方作為具身機器人行業唯一的企業,獲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初創型企業全國總決賽第二名。
引才背后
人才與城市總是雙向奔赴,無數年輕人“孔雀東南飛”的背后,是深圳在營商環境和人才政策方面的持續努力。
去年,深圳推出“人才引進入戶一件事高效辦”,在全國首次實現人才引進入戶全流程網上辦理,足不出戶,“最快24分鐘成為深圳人”。直接入戶群體,包含高校畢業生、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高層次人才及其他具有突出貢獻的各類人才。
人才補貼方面,符合條件的新入戶本科生可獲1.5—3萬元補貼,碩士可獲3—5萬元補貼、博士可獲10萬元生活補貼。博士后進站即可獲最高60萬元在站生活補助,出站留(來)深博士后可獲36萬元生活補助,高層次人才可最高可獲540萬元獎勵。
安居保障方面,深圳已構建起“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的無憂安居體系,可為來深求職的高校應屆畢業生提供為期15天的免費住宿。
創新創業方面,深圳推出了“鯤鵬青年創新創業合作計劃”,入庫項目可獲得最高100萬元研發資助支持。對來深創業的留學歸國人員和港澳青年,提供留創園和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場地支持,最高100萬元的創業補貼和獎勵。對來深創業的大學生,提供涵蓋一次性創業資助、場地租金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引才不止于招聘會。此次活動,深圳市與全國9家高校代表共同參與“鵬城i業”進院校啟動儀式,下一步,深圳將逐步實現優質崗位在全國100多所重點高校就業網站全覆蓋鏈接。
招聘會之外,深圳后續還將推出更多著眼長遠的創新引才舉措,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頂尖學府內設立就業創業服務站,提供政策解讀、崗位速遞、簡歷直投、遠程面試等一站式線上就業服務。同時,動態更新深圳“20+8”產業集群高端緊缺崗位目錄清單,推動教育、培訓、就業協同聯動,鼓勵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重點引進目錄清單內的高端緊缺人才。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