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外網報道,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魯堅科表示,美國可能發動的對伊朗的打擊將給地區局勢造成最嚴重后果。如果襲擊發生,俄方沒有義務向伊朗提供軍事援助,但將采取一切措施調解沖突。最近,特朗普多次聲稱,如果無法與伊朗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他將“轟炸”伊朗。
那么,俄羅斯為何會拒絕軍援伊朗?有分析認為,普京十分珍視當前來之不易的改善美俄關系的契機。特朗普上臺后,積極推動俄烏停火談判,施壓澤連斯基 “割地賠款”,企圖 “聯俄制華”。雖說美俄還沒達成最終協議,但關系確實比以前好多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普京大力支持伊朗,很可能惹惱美國,讓特朗普誤會,嚴重影響美俄關系正常化的進程。所以,俄羅斯想來想去,權衡了各種利弊,沒辦法,只能放棄給伊朗提供軍事支持。
特朗普(資料圖)
伊朗在中東地區幾乎沒有啥朋友。面對美國可能發動的軍事打擊,如果得不到俄羅斯的軍事援助,伊朗只能獨自應戰。這對于伊朗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伊朗在中東地區唯一的優勢,或許就在于擁有數千枚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這些導彈可以對中東美軍基地和以色列本土實施打擊。然而,美國要打伊朗,并不會與伊朗爆發全面戰爭。美國的主要目的是打擊伊朗核設施,只要廢掉伊朗核制造能力,解除對以色列的核威脅就可以了。
關鍵時刻,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獨家爆料,6名知情的美國和歐洲官員透露,美國國防部高官正考慮從東歐撤回多達1萬名美軍。報道介紹稱,美國前總統拜登政府于2022年在相關地區部署2萬人,以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加強與烏克蘭接壤國家的防御能力。而此次考慮撤軍的部隊是其中一部分,具體人數仍在討論中,但該提議可能涉及撤走拜登派遣的一半部隊。
普京、特朗普(資料圖)
伊朗與美國間接談判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進行,雙方同意進行下一輪會談。這是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內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后,美伊之間的首次正式談判。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特朗普政府一面重啟對伊朗“極限施壓”政策,一面表示希望與伊朗“達成交易”,凸顯其“交易型外交”手段。此次美方與伊朗的外交接觸并非真心想解決問題,而是試圖通過“心理戰”等施壓方式讓對方屈服。當前,伊美雙方在制裁等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伊核問題談判前景具有很大不確定性。
伊朗官方通訊社伊通社刊登了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在美國媒體上發表的文章。文章解釋了“間接”談判的原因,并指出,伊朗更喜歡外交,也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伊朗不會尋求制造和獲得核武器,但是伊朗也不會向威脅屈服。文章強調,如果美國正在尋求真正的外交解決方案,伊朗已經指明了道路。但如果美國的目標是通過施壓來強加自己的意愿,那么美國應該知道,伊朗將果斷地對武力和威脅性言論做出反應。伊朗分析指出美伊之間缺乏信任基礎。
伊朗外長(資料圖)
從美伊代表團抵達馬斯喀特開始,幾乎大部分有關此次談判的消息都由伊朗方面發布,美國則較為沉默。根據伊朗的介紹,此次談判以間接方式進行,美伊代表團分處兩個不同的房間,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共進行了大約四輪遞話,順利將雙方的觀點和立場傳遞給了對方。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加埃表示,本輪談判的重點議題是其核計劃以及解除相關制裁,同時也是為測試美國方面的誠意。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表示,當天的首輪間接談判已經“接近達成真正談判的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