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一生歷經陳、隋、唐三個朝代,且都在這三朝中為官,真就是那句話,鐵打的文員流水的皇帝。他不僅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傳奇人物,而且還是身兼書法家、文學家、詩人等多層身份。
是個實打實的能力高超者,他出生于名門,書法更是師從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也算是得王氏筆法的真傳了,在初唐的書法圈之中他和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并稱 “初唐四大家” ,更是深受唐太宗李世民賞識,贊其有 “五絕”。
虞世南最出圈的書作應該是他的小楷《孔子廟堂碑》,相信此作也是很多人都見過,但今天要分享的此作你大至可能沒見過,此作是以草書寫就,手札形式,雖只有廖廖數語,但也可見其筆法超群,此作便是《積時帖》。
此作共12行,行草書交替或行或草,因其開篇“積時傾心” 而得名。如今我們所見的拓本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然而其原作的命運卻充滿坎坷。它曾是清宮舊藏,后下落不明,有人稱曾驚現于拍賣會,但又有記載稱原作毀于偽滿皇宮 “國兵” 哄搶,真假難辨。
因為此帖未見宋人有著錄,而且是在明代時期突然出現的,但在沒有互聯網記錄的情況下,這種說法也不一定為真。但也有人猜測是米芾偽作的,米芾此人最喜偽作名人字跡,這也是他所能做得出來的,如果是那也見怪不怪。
但如若不是虞世南的真跡,而是米芾偽作的,那也是出自名人之手,再者說也是模仿前人的筆跡來書寫,所以通過此作也是能了解到虞世南的真實草書水準的。但董其昌等書法家認為,其研筆處瘦勁,與米芾以態勝的書法風格不同,應是虞世南真跡。此作其筆致輕妙,細線自由揮灑,毫無拖沓之感。
筆鋒輕提緩落間,纖細的線條自然地舒展蔓延,灑脫且自在,毫無滯礙之感。其字形多呈豎長形態,結構布局獨具匠心。書寫時筆力雄渾剛勁,卻又不失優雅從容之態,通篇洋溢著清新雅致的氣息。
觀其行筆過程,節奏舒緩而沉穩,恰似呼吸般悠長綿密,筆意連貫流暢、靈動多變。這種獨特的書寫風格,使得整幅作品在簡潔之中蘊含著豐富的韻味,凝練之中盡顯靈動之美,雖歷經千年歲月,卻絲毫未減其藝術魅力。難怪楊守敬會贊譽其 “下筆如天馬行空”,《積時帖》無疑是虞世南書法藝術的杰出代表。
信札開篇 “積時傾心,非翰墨所具”,短短幾字,便道出了虞世南對友人的深切思念,文字在此時似乎都難以完全表達他內心的情感,只能訴諸筆墨。而“政事之暇,故有賞心”,則是透露出他作為文人雅士在忙碌生活中尋求精神寄托的悠然心境。
即使身為秘書監,每日處理繁雜的典籍編纂事務,他也能在政務間隙找到賞心樂事,于硯臺的一方天地中尋得片刻清歡,這與古代文人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的處世哲學相契合。而 “世南衰羸日甚,但有困劣” 則流露出他晚年體弱多病的無奈與感慨。
《積時帖》是初唐書法風格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現了那個時期書法藝術的獨特風貌,為研究唐代書法風格和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聲明:以上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