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一少年以744分考入清華,校長直接上門去接。誰料,老師們一進門就紅了眼眶:男孩家徒四壁,母親殘疾,父親精神失常。8年過去,他竟變成了這樣!
01
1999年,河北滄州的龐志琴生下一個男嬰,全家喜不自勝,為他取名眾望。
在旁人眼中,小眾望可謂“天崩開局”:媽媽自幼脊柱側裂,下肢殘疾,只能坐在輪椅上,父親常年受精神失常困擾,整個家庭,靠年邁的姥姥姥爺打小工、撿廢品為生。
窮困家庭的孩子早當家,小眾望自小懂事。
不到5歲,他就踩在凳子上切土豆,從洗碗,炒菜,到照顧母親洗漱、方便,倒排泄物,小家伙信手拈來,從不覺得苦。
然而,這樣平靜的生活,很快被一場意外打破。
那天,7歲的男孩跟著姥爺冒雨出門撿廢品,回家后,他突然發起高燒,遲遲不退,家人心急如焚,趕緊將他送到醫院。
“他患有嚴重的先心病,要馬上住院,否則有生命危險!”醫生嚴肅的話,如同驚雷重重地敲擊在龐家人心上。可5萬元的費用,對他們來說卻是一筆天文數字。
“這就是命,志琴,放棄吧!”許多人勸龐志琴認命。
但她卻下定決心,讓瘦弱的兒子推著自己的輪椅,一步步使出渾身的力氣走在村里崎嶇的土路上,挨家挨戶地求村民們湊錢。
5元,10元,100元,50元……就這樣一家家求過去,他們終于湊夠了費用。幸運的是,治病的結果很成功,可家里從此負債累累。
為了盡快把鄉親們的錢還上,龐父被親戚領著外出打工,龐志琴拖著病體也不肯歇著,她沒日沒夜地干手工活,手指被針扎的全是小孔,卻每天都笑嘻嘻的。
02
哪怕家里日子再難,一分錢得掰成兩分錢花,但龐志琴從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她鼓勵兒子好好讀書,從不拖欠他的學雜費。
為了幫家里,7歲的小眾望常常抽空撿廢品,一個塑料瓶,一點紙皮殼子,都是“寶貝”。
那天,他在回家路上發現,附近工廠丟了許多廢棄的鐵片,男孩欣喜若狂,激動地全部收集起來,賣了十幾塊錢!
可鋒利的鐵片,將他稚嫩的雙手割的傷痕累累,害怕家里人擔心,他特意等到天黑回家。一到家,男孩將錢高興地捧到母親面前,龐志琴開心地笑了,可背過身,她卻心痛得擦眼淚……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他們還清了欠款。可命運,卻再次開起了玩笑。
2013年,母親突然暈倒了,長期的缺乏營養令她嚴重貧血,需要交4千多元住院。
父親沒能力,讀初二的兒子,義無反顧扛下了照顧母親的重擔。
為了省錢,他在醫院附近的小飯店打零工,每天去菜市場撿別人不要的菜葉子,順便買便宜的菜借店家的鍋炒好。
即便如此,這個孩子也沒有耽誤學習。
2014年,龐眾望高分考上吳橋中學,高中三年,他的獎狀貼滿了墻壁。日記中,他寫到:“既然苦難選擇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給苦難,把笑容交給陽光。”
03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2017年,是龐眾望改變命運的日子。他以684的高分,加上清華大學“自強計劃”60分的加分,成了河北市的理科狀元。
時任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更是直接去河北滄州接他。
誰料,一推開龐家的門,老師們紛紛退了出來,他們紅了眼眶,淚流滿面,也不敢置信:
精神失常的父親,坐在輪椅上的母親,竟養出這樣陽光豁達的寒門貴子!
在大學里,龐眾望多次獲得獎學金,很多愛心人士想資助他,卻都被婉言謝絕。
2020年,48歲的龐志琴在家人的陪伴下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寶貝,沒有令她失望。
2021年,龐眾望本科畢業后,繼續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還被評選為2022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讀博一就發了頭一篇SCI,博士期間發明了3項國家專 利!
提起媽媽,龐眾望止不住眼里的思念,“我媽媽說人要往前看,現在我整個人的狀態是只問耕耘,不問收貨。”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他靠自己努力一拳打碎家徒四壁,從堅強長大到不負眾望,龐媽媽你看,當狀元8年后的龐眾望,依然閃閃發光!
參考資料:《面對面 》龐眾望:不負眾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