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藥產業的蓬勃發展,中藥渣處理問題日益成為制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卡脖子”難題。傳統堆放、焚燒等處理方式不僅占用土地、污染環境,更造成資源浪費。以西安某中藥加工企業為例,其日均產生100噸藥渣,露天堆放導致異味擴散、污水滲漏,企業每年需支付高昂的排污費用。中藥渣富含木質素、粗蛋白、纖維素及氮、磷、鉀等營養成分,若直接填埋或焚燒,不僅浪費資源,還可能釋放重金屬等污染物。與此同時,化學肥料的過度使用導致土壤板結、生態退化,市場對綠色有機肥需求激增。如何將藥渣“變廢為寶”,成為破解環保與效益雙重難題的關鍵。
基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目標,西京學院組建以學生為主的創新團隊,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的“基于耐高溫菌劑的新型中藥渣快速堆肥工藝”成功落地,將堆肥周期縮短50%,為中藥企業提供了一條高效、環保的固廢資源化路徑。
西京學院項目團隊通過篩選耐高溫菌株,設計一體化發酵裝置,構建了“調研—工藝設計—快速堆肥—肥效檢測”全流程解決方案。項目實施以后,大大節省了堆肥的時間成本,與傳統堆肥需要數月時間相比,采用耐高溫菌劑,在72小時內即可啟動高效降解,堆肥周期壓縮至30天以內。通過精準控制溫度(55~70℃高溫期殺菌、加速腐熟)和通風條件,確保堆體快速進入穩定狀態。同時,堆肥產品資源化率顯著提升,發酵后的生物肥有機質含量達62.1%(遠超國標45%),重金屬含量低于限值,且孔隙度大、pH適中,可改善土壤透氣性,促進作物根系發育。實驗顯示,堆肥30天后種子發芽指數達105.3%,肥效優于普通有機肥。團隊設計的堆肥工藝,直接產出顆粒型肥,其含水量穩定、肥效持久,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 884-2012)。
經過試行,采用耐高溫菌劑堆肥替代傳統填埋,年年節省排污費用超百萬元。同時,每噸藥渣堆肥可減少因焚燒產生的1.2噸CO?排放,同時替代化肥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30%。若全國中藥企業推廣該技術,預計年減排量可達百萬噸級,為行業碳中和目標提供可行路徑。
西京學院的創新實踐證明,科技賦能下的廢棄物資源化,不僅能破解企業的環保困局,更能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中藥渣堆肥技術的突破,標志著中藥產業向綠色循環經濟邁出關鍵一步。未來,隨著工藝優化與政策支持,這一技術有望在全國藥企和農業領域廣泛應用,書寫“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共贏的新篇章。(西京學院 雷倩萍、孫田田、李婭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