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高語陽
“為我中華之繁榮昌盛,四十余載我衛國戍邊,一輩子愛祖國跟黨走,一代代子孫定來接班。”瓦罕古道漫天風雪之中,一塊大石頭刻著一行行民族語言,這是排依克邊境派出所副所長肖恭尼·龍吉克的爺爺卡德爾·阿布力克木當年親手刻下的家訓。卡德爾·阿布力克木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戍邊戰士阿米爾的原型。
“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這是肖恭尼從小聽家人經常說的一句話。肖恭尼的家族從曾祖父阿布力克木開始在帕米爾高原護邊,如今到出生于1990年的肖恭尼,已經是家族第四代護邊人。
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在解放前頗不安穩,肖恭尼的曾祖父阿布力克木帶著家人東躲西藏過日子。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入駐帕米爾高原后,生活開始穩定下來,曾祖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終于可以放心吃飯睡覺。
肖恭尼的曾祖父決定帶著孩子追隨解放軍。解放軍要搭建前沿哨所,曾祖父就和大家一起拉石頭、壘房子。因為從小在帕米爾高原上放牧,熟悉地形,曾祖父就當起了解放軍的“引路人”,也成為了家族第一代義務護邊人,直至去世。
肖恭尼的爺爺卡德爾·阿布力克木是家族第二代護邊人。作為一名軍人,爺爺還曾在邊境戰爭中被敵人打傷腿后堅持完成任務,榮立一等功。退役后,爺爺繼續在家鄉的邊境線上巡邏,并在石頭上刻下家訓。“爺爺說,寫在紙上容易被遺忘,刻在石頭上不會被搬走,也不會磨滅,可以永遠激勵家族后代。”
肖恭尼的父親龍吉克·卡德爾參軍入伍后服役30多年,一直在帕米爾高原守邊。2008年退伍時,本可以去烏魯木齊安度晚年的龍吉克·卡德爾選擇返回帕米爾高原,成為一名義務護邊人。后來,龍吉克·卡德爾被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授予2021年度“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沒有想過要做別的工作,我從小就認為,能守衛邊疆,十分光榮。我曾祖父、爺爺、父親都能把這件事堅持到底,我和我哥哥也可以。”肖恭尼說,這不僅是家族傳承,更是塔吉克民族世代守邊的傳承。“現在要守邊,退休以后也要一直留在帕米爾高原。”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