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主席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并將對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年內首次出訪,也是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召開后首訪周邊國家。周邊對我國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提出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推動周邊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中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
中國始終將周邊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視促進周邊和平、穩定、發展為己任。中國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從周邊先行起步。
——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
中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10年來,中國積極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全面發展同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雙方政治互信不斷增強,利益融合持續深化,走出了一條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光明大道。
——2023年10月24日,習近平向紀念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國際研討會發表的書面致辭
周邊對我國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無論從地理方位、自然環境還是相互關系看,周邊對我國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思考周邊問題、開展周邊外交要有立體、多元、跨越時空的視角。審視我國的周邊形勢,周邊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同周邊國家的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同周邊國家的經貿聯系更加緊密、互動空前密切。這客觀上要求我們的周邊外交戰略和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更加主動。
——2013年10月24日,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必須有一個良好周邊環境。家門口太平,我們才能安心、踏實辦好自己的事情。隨著中國不斷發展起來,世界上有一些人對中國走向產生疑慮,擔心中國發展強大后構成威脅。這要么是一種誤解,要么就是一種曲解。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時也將推動各國共同堅持和平發展。“好鄰居金不換。”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我們把這當作寶貴財富。
——2014年8月22日,習近平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的演講
中華民族歷來注重敦親睦鄰
中華民族歷來注重敦親睦鄰,講信修睦、協和萬邦是中國一以貫之的外交理念。中國視周邊為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我們提出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就是要誠心誠意同鄰居相處,一心一意共謀發展,攜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發展成果。
——2014年9月18日,習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
“遠親不如近鄰。”這是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的一個樸素的生活道理。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秉持親誠惠容的理念,不斷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
——2015年3月28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的主旨演講
讓中國式現代化更多惠及周邊國家
亞洲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周邊是搬不走的鄰居,成就鄰居就是幫助自己。親望親好,鄰望鄰好。中國愿把自身發展同周邊國家發展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同周邊國家一道打造命運共同體,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2023年12月12日,習近平在越南《人民報》發表的題為《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 開啟攜手邁向現代化的新篇章》的署名文章
當前,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我們追求的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讓中國式現代化更多惠及周邊國家。
——2023年12月13日,習近平會見中越兩國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時的講話
往期薦讀
責 編 | 吉 潔 編 輯 | 馬義超 來 源:根據黨建網微平臺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