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憑什么讓沙塵肆虐大半個中國?這背后的秘密太驚人。我國北方沙塵暴頻發,過去不少人覺得是國內水土保持問題,但衛星云圖和遙感技術發現多數沙塵暴源頭是蒙古國。
蒙古國深居亞洲內陸,被中俄環繞,是無出海口的內陸國。雖緯度高,卻因杭愛山阻擋北冰洋水汽,平均年降水量僅200毫米,降水稀缺,難以維持生態循環與農業生產。
曾經蒙古國受斯大林時代影響推行大集體農莊制度,牧民從游走放牧改為定居,放牧區域固定。比如烏蘭巴托附近某草場,定居前能養活5000只羊且生態良好,定居后羊增至10000只。幾年間草場退化,青草稀疏,土壤裸露,全國超60%草場因定居放牧退化,蒙古國南部戈壁荒漠就此形成。
蒙古高原氣候多風,一年大風日數超200天,地表沙塵易被揚起,晝夜溫差也大。部分地區一天溫差超30度,白天土壤水分蒸發,夜晚冷卻收縮,土壤鈣化、巖石風化加速。像阿爾泰山脈附近堅固巖石經多年風化破碎成砂礫,成為沙塵暴物質來源。
蒙古國礦產豐富,煤炭儲量約3000億噸,銅儲量約20多億噸。但開采方式粗放原始,露天煤礦居多且無防護。南戈壁省一大型露天煤礦周邊土地被礦渣覆蓋,植被全無。牧民的牛羊沒了草場,粗放開采還致水土流失和土地塌陷,破壞生態平衡。
蒙古國350萬人口中80%集中在城市,而80%以上國土是戈壁沙漠和草原。人口分布不均使多數國土缺乏生態管理,偏遠牧區因人力、資金不足,土地沙化問題難解決,城市發展又帶來新環境問題,加重生態壓力。
如今蒙古國沙塵暴影響范圍擴大,越過長城影響到四川,華北、華中、華南也受波及,2023年南京就被沙塵籠罩。蒙古國要重視荒漠化問題,科學管理畜牧業,推廣輪牧、休牧,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環保開采礦產,合理規劃人口分布,加強鄉村牧區建設。
周邊國家如中國,加強自身生態建設同時可與蒙古國合作,分享治沙經驗、提供資金支持,共同守護地球家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