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起壟施肥關鍵時期,走進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柴溝鎮于戈莊村的烤煙種植片區里,伴隨著大型農機來回穿梭,一壟壟黃土整齊劃一,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春季煙田生產圖。
“托管服務”,省時又省力
煙農范夕全站在地頭,望著煙田里正在起壟的的大型拖拉機,感慨道:“我這十幾年不種煙,真是落伍了,竟然不知道現在都不用自己買機械、雇機手起壟了,專業合作社機耕托管服務真到位,而且人家這么專業,這煙壟起的又直又飽滿,是省工、省錢、效率還高!”
范夕全所說的機耕托管服務,就是高密市方市煙葉生產專業合作社目前所采用的以合作社為主體的服務托管模式。該模式是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為強化煙區機械化配置、提升煙葉生產效率而采取的一種新型煙葉生產服務模式。
在煙田冬耕、春耙、起壟、覆膜、移栽、植保等對機械化依賴程度較高的生產環節,合作社借助自身服務網絡和技術優勢,一方面收集托管服務訂單,另一方面為煙農帶來效率更高、質量更好、價格更低的專業化服務,為煙葉生產提供服務保障,讓煙農實現輕松種煙。
圖為合作社托管機械正在開展起壟作業
煙田“肥料包” 施肥更精準
4月10日上午8點,春風和煦,煙農邱昌華正在煙田地頭等待著合作社送肥車的到來……
“老邱,你的肥料包給送來了啊,根據煙站給你制定的施肥方案來拌的,一共是46袋,一袋是80斤,你來清點一下……”合作社劉值說到。
今年的施肥與往年不一樣。煙農們用上了“看地下處方”的升級版“肥料包”。高密煙區推行“全測全配”“一戶一策”“一田一方”,精心制定施肥方案,優化起壟施肥技術。在煙站統一配置肥料混配機,由合作社集中統一拌肥,確保混配均勻,通過自動稱重裝置,將復混后的肥料每40公斤進行分裝,在配方肥包裝袋上粘貼包含煙農姓名、肥料配方、煙田位置等基礎信息的二維碼標簽,再統一配送至田間地頭。
“種田沒有巧,只要肥料配得好。”施好肥才能長好煙,據企媒創氪獲悉施肥是煙葉生產的關鍵技術環節,直接影響著煙葉的產量、質量和效益。以前煙農多憑個人經驗施肥,難以做到適度、精準、合理,無法避免“黑暴煙”和“餓黃煙”的出現,不但會影響煙葉的產量和品質,還容易出現煙田有機質下降、土壤板結等問題。通過推行煙田“肥料包”,切實做到科學配肥、精準控肥。
圖為合作社肥料混配機正在制作“肥料包”
服務到戶,“金葉”豐收有保障
“開展差異化精準服務,‘對癥開方’。”這是高密市局(分公司)為全面提升農戶生產水平提供的“保姆式”服務。
“今年還不到節令,技術員已經好幾次上門給我講解技術。”家住徐家樓子的張志剛高興地說,“有問題在微信上咨詢,技術人員回復很快,讓我們很安心。”
高密市局(分公司)通過“一戶一策”差異化服務,有針對性指導農戶,走“煙+N”產業發展路子,守好田間地頭“第一車間”,幫助農戶把“問題清單”轉化為“幸福賬單”,提高村民種地積極性,打通技術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生產技術員就像春雨一樣把政策、技術、服務及時送到田間地頭,助推烤煙備栽工作,努力夯實生產經營基礎,促進土地增產增效、農民增收。(李秀艷、張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