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外網報道,美方公布相關備忘錄,豁免計算機、智能手機、半導體制造設備、集成電路等部分產品的“對等關稅”,中方正在對有關影響進行評估。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將進一步轉向亞洲。
特朗普(資料圖)
自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后,推行的一系列關稅政策猶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他先是宣布對歐盟幾乎所有出口產品征收20%的“對等”關稅,隨后又對歐盟出口的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對歐盟汽車及部分汽車零部件也征收25%的關稅,甚至還揚言要對木材、半導體芯片和藥品征收額外關稅。這一系列舉措,把整個國際經貿秩序攪得混亂不堪。不僅歐盟深受其害,全球眾多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而在眾多貿易摩擦中,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無疑備受矚目。
此次對計算機、智能手機等產品的關稅豁免,看似突然,實則有跡可循。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數碼產品生產組裝國家,在全球數碼產品供應鏈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諸多科技巨頭,如蘋果公司,在中國有著大量投資,旗下眾多產品也由中國輸入美國市場。一旦特朗普真對這些產品全面加征高額關稅,美國企業首當其沖會遭受重創。以蘋果為例,為轉嫁關稅成本,蘋果可能提高產品售價,可消費者并非冤大頭,不會輕易為此買單。
這將直接沖擊蘋果產品銷量,長遠來看,還會影響其在全球市場份額,導致部分忠實用戶流失。所以,特朗普此舉實則是在美企的壓力之下,為美國科技產業“續命”的無奈之舉。此前他還信誓旦旦稱“對等關稅”不會有豁免,轉頭就對全球近80個國家和地區緊急叫停“對等關稅”,理由是“這些國家和地區沒有報復美國”,如今又對數碼產品松口,足見其政策的反復無常。
特朗普(資料圖)
再把目光投向歐盟這邊。近年來,歐盟與美國的關系在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沖擊下,變得愈發微妙。特朗普政府對歐盟出口產品加征高額關稅,使得跨大西洋貿易戰陰云密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將進一步轉向亞洲,這一表態絕非偶然。
一方面,歐盟希望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可特朗普政府反復無常的態度,讓歐盟不敢把“寶”全押在美國身上。一旦與美國的談判破裂,歐盟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合作方向來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另一方面,歐盟內部官員一致認為,美歐關系已難以回到過去,所以需要加緊與其他地區達成自由貿易協定,而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自然成為歐盟重點考慮對象。
在歐盟積極轉向亞洲的過程中,中歐關系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某種程度上拉近了歐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關系。近期,一批歐洲官員和議員前往北京,雙方悄悄加強協調。4月8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視頻會談,雙方同意盡快啟動磋商,深入討論市場準入相關問題,為企業創造更有利營商環境,還將立即開展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以及討論中歐汽車產業投資合作問題。比利時通訊社報道稱,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的發言人證實,下一屆中歐峰會時間正在協調,預計將于7月舉行。
特朗普(資料圖)
從更宏觀的全球視角來看,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關稅政策,本質上是一種逆全球化的行為,違背了基本的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無視國家間的互補合作與供需關系。自4月2日推出“對等關稅”以來,不僅沒有解決美國自身任何問題,反而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人民生活消費,可謂損人不利己。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重新審視與美國的關系,尋求更加多元化的貿易合作方式。
歐盟將目光投向亞洲,尤其是加強與中國的經貿聯系,就是這種趨勢的體現。而中國一直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積極與世界各國開展經貿往來,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未來,隨著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持續演變,各國之間的關系還將不斷調整和重塑,而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找到自身發展的機遇,將是每個國家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