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0年,張學良在美國夏威夷的寓所中,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當聽到對方的身份,一向不愛見客的張學良忽然睜大了眼睛,揮舞著手說:“快邀請她進來。”
不一會兒,一位穿著樸素的婦女走了進來,微笑著伸出手,邊握手邊說:“少帥,我是徐海東的女兒徐文慧,祝您100歲生日快樂。”
張學良高興地笑著,然后說出了一句讓徐文慧驚嘆的話:“你是第十五軍團紅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的女兒。”徐文慧沒想到,張學良竟然還記得父親的番號。
其實,張學良之所以能夠記住二十五軍,除了二十五軍與他交過手,還因為它的領導者是徐海東。
就連蔣介石都畏懼的“徐老虎”
徐海東與其他中共早期領導人一樣,來自窮苦人家,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七代窯工,靠賣力氣掙錢,十分辛苦。徐海東是家中老幺,上面還有14個兄弟姐妹,這就導致他與大哥的年齡相差甚遠,侄子出生時他也剛好出生。
婆婆與兒媳共同生育這在農村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徐海東剛出生,就差點兒被父親淹死,幸虧母親心軟舍不得,將他留了下來。
剛出生就經歷了死劫,這似乎預示著徐海東人生的不平凡。
從小,徐海東就有一個暴脾氣,喜歡打抱不平,看不慣的事情就要講理,講不過就打。可那個年代以強凌弱的事情時有發生,徐海東的一腔熱血也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
上私塾的時候,徐海東因打了地主家的兒子,就被趕了出去。之后沒人愿意收他,加上家里本來就不富裕,所以他只上了三年學便開始了窯工生涯。
窯工的生活很苦,每天都要累得脫層皮。但徐海東總是非常樂觀,累的時候就喝酒解乏,時間一長酒量便上去了,酒癮也形成了。后來參加了革命,徐海東依然離不開酒,可部隊不讓喝酒,他便將酒放在水壺里,只要對警衛員說喝水,其實喝得是酒。
這樣的苦日子一直持續了11年。1925年,25歲的徐海東在同鄉好友的影響下,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徐海東雖然出身很平凡,但他似乎天生就是一個打仗的好手,入伍后的第一仗,就讓他的聲名大噪。
那是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徐海東加入了由葉挺領導的國民黨第四軍,擔任代理排長。打汀泗橋時,徐海東只用了一個排就消滅了吳佩孚4個炮兵連,繳獲了12門炮。
師長張發奎從來沒有見過第一次上戰場就這樣能打的人,遂非常高興,不僅在全師面前夸贊了徐海東,還直接將他提拔為少尉排長。由此,徐海東也得了一個“徐老虎”的外號。
只可惜,徐海東在第一次革命戰爭中還未真正大放異彩,蔣介石就背叛了革命,在軍中大搞“清黨”運動。接到黨組織的命令,徐海東逃過了這次劫難,帶著一支手槍和8粒子彈跑回了老家。
恰時,家鄉正在組織農民自衛軍,非常缺乏軍事人才,徐海東擔任黃陂軍事部長。當時自衛軍只有13人,唯一的機械武器就是徐海東帶回來的那把槍。
不過,緊靠著這支槍,自衛軍便在徐海東的帶領下越來越壯大,武器裝備也越來越多。
1929年,徐海東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年關暴動,雖然最后失敗了,但也讓敵人吃了不少虧。可這樣的代價卻是讓徐海東全族66口人都付出了生命。
暴動失敗后,蔣介石對徐海東越來越忌憚,為報復,他竟下令殺絕徐家,捉到女的就賣,逮到姓徐的就殺,徐家66口人都被趕盡殺絕。
解放后,徐海東回到家鄉,與他同輩的人已經統統不在了。他站在黨組織為徐家親人豎立起的烈士墓碑,久久不能挪動一步。之后,他在日后的會議自傳中這樣寫道:
“我無法用語言表達一個失去親人的人的痛苦,但我同時想到祖國的革命事業,是由無數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換回來的,所以我此刻只有崇敬和緬懷之情,此外,我想不到任何詞語形容我的心情。”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在國家危亡面前,徐海東只好放棄家人。
“徐海東與他的童子軍”
眾所周知,一支軍隊的強弱,只有在戰場上才能見真章。同樣的道理,要想驗證一個人的實力,也唯有真正接觸才能體會得到,張學良和徐海東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不打不相識的。
1934年,張學良剛剛回國,就被蔣介石任命為“鄂豫皖蘇區剿匪副總司令”,他將從德國帶回來的精良武器都用在了與紅二十五軍的戰斗中。
當時張學良自然聽說過“徐老虎”的名號,但他自認為東北軍天下無敵,沒有將紅二十五軍放在眼里。可他沒有想到的是,自詡戰無不勝的東北軍卻在這支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童子軍”上面栽了跟斗。
4月,東北軍一〇九師以一個團兩個營的兵力對返回鄂東北的紅二十五軍進行尾隨,時任軍長的徐海東和時任政委的吳煥先發現后,立即準備進行反擊。
他們讓二二三團埋伏起來,其余部隊則繼續前進,等敵人進入埋伏區域后,七十四師突然來個“回馬槍”,二二三團也從敵側后發動攻擊。在前后夾擊的攻勢下,敵人的兩個營全部被殲滅。
張學良沒有想到,自己首戰就這樣被打垮了,心里十分憋屈,但也意識到紅二十五軍并不是好惹的。
之后,張學良率30萬東北軍追剿不到3000人的紅二十五軍,他們從何家沖一直打到了陜北,10個月之內打了大大小小500多次戰斗,有時候一天能打四五仗。
但無論東北軍如何強悍,始終沒有辦法撼動紅二十五軍。
其實,沒有人生來就強大,也沒有部隊剛建成就所向披靡,這都是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造就的。
1932年,國民黨對鄂豫皖根據地四次“圍剿”,在迫不得已下,張國燾只好被迫率領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蘇區,開始長征。
為保留革命根據地,紅二十五軍一部和第七十五師、第二十七師選擇留下來繼續斗爭,徐海東被任命為最高指揮員。
面對國民黨20萬大軍,和滿目瘡痍、日漸縮小的根據地,紅二十五軍經歷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一批接著一批的紅軍犧牲在戰場上,兵力短缺后就由新兵頂上,這導致紅二十五軍都是以18歲以下的戰士為主。
因此,紅二十五軍也被稱為“童子軍”,蘇聯曾出過一本書也叫《徐海東和他的童子軍》。
艱苦的戰斗環境,造就了紅二十五軍能打的名聲,于是紅二十五軍就誕生了一個傳統,就是凡是來入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問怕不怕死。
而紅二十五軍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它在與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都失去聯系,且被國民黨窮追猛打的情況下,還能做出決策北上,與陜北紅軍會合。
但實際上,紅二十五軍的第一選擇并不是北上,而是迎接中央紅軍。
由于當時鄂豫皖根據地被國民黨封鎖,幾乎與外界隔絕,但徐海東還是想方設法弄到報紙,并從上面了解到紅一、四方面軍在松潘會師的消息。
于是,徐海東與吳煥先制定了三個計劃,其一迎接中央紅軍是上策,其二進陜北和劉志丹會合是中策,回陜南是下策。而回陜南之所以為下策,是因為徐海東想到了太平天國時候的石達開,若無法渡過身后像大渡河一樣的涇河,紅二十五軍就要面臨全軍覆滅的風險。
在商定后,徐海東留下一部分人繼續堅守根據地,他和吳煥先則帶著大部隊迎接中央紅軍。可直到他們打到天水,也沒有與中央紅軍匯合。于是徐海東決定孤注一擲,向陜北方向行進。
然而就在北上的途中,徐海東失去了他最好的戰友和搭檔吳煥先。
1935年8月中旬,紅二十五軍來到了甘肅平涼以東地域,卻遭到了國民黨軍馬鴻賓部第三十五師的圍追堵截。
在此危急情況下,程子華和吳煥先商定,決定先徒步涉水南渡汭河。可就當部隊來到汭河時,河水卻因連日大雨水位上漲,水勢兇猛,導致部隊渡河速度大大減慢。
就在部隊過河途中,敵人忽然追了上來,并發起攻擊。正在組織渡河的吳煥先不顧自身威脅,立馬率身邊非戰斗部隊的交通隊和學兵連奔上四坡村塬頂,向敵人發起反擊。
這場戰斗的最終結果是紅二十五軍贏得了勝利,但不幸的是,吳煥先光榮犧牲了。
人們經常說,長征中紅二十五軍有一文一武,“武”指的是徐海東,“文”則是吳煥先,他們是一起共患難、同生死的伙伴,親密程度不亞于親兄弟,感情無比深厚。
如今吳煥先犧牲,徐海東瞬間感覺失去了左膀右臂,難過至極。一向堅強的徐海東,在看到吳煥先的遺體后號啕大哭,久久舍不得松手,直至許久才止住了淚水。
之后,徐海東把吳煥先生平最愛穿的呢子大衣準備好,親手為其洗臉、洗身體,然后把呢子大衣為其穿上,買了最好的棺材將其埋葬。
看著隆起的墳堆,徐海東重重地跪在地上當眾宣誓:“老吳你放心,我一定把紅二十五軍帶進陜北!”
1935年9月,歷經千難萬險,徐海東率領紅二十五軍終于到達了陜北蘇區,比中央紅軍還提前一個月到達。
之后,紅二十五軍與劉志丹率領的紅軍會合,兩支隊伍合編成十五軍團,徐海東擔任軍團長。他與劉志丹并肩作戰,打了不少勝仗。
10月,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黨中央和毛主席率領中央紅軍到了陜北吳起鎮。得知消息后,徐海東高興不已,放下手頭工作便乘快馬往吳起鎮方向趕去。
從前線陣地到軍團部駐地,135里的路程徐海東只花了3個小時就趕到了。見到毛主席,他緊緊握手不愿松開,眼眶滿含淚水。
這是徐海東與毛主席首次見面,此后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瀕死之際,毛主席的八個字救了他
徐海東征戰幾十年,刀光劍影,自然少不了受傷,因此他全身上下共有17個槍眼。
在一次于家河戰斗中,一顆子彈直穿徐海東的臉,鮮血流了一地,警衛員當即嚇壞了,直呼:“軍長,你負傷了!”不料徐海東回過頭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說:“誰負傷了?”
警衛員很委屈,但事后卻受到了徐海東的親自道歉,他這才知道,徐海東是擔心影響軍心,所以不希望張揚。
1932年,紅四方面軍走后,蘇區的壓力全部來到了徐海東的肩上。焦慮的他連續23天沒有合眼,只能打個盹。一次勝利后,徐海東睡了三天三夜,但清醒后就直接吐了一口血。
徐海東傷得最重的一次是在長征期間,那一次他足足在病床上躺了三個月,由于條件艱苦,他的傷口發炎又化膿,反反復復總不見好。好在紅二十五軍里有位女護士,在這三個月中對他精心看顧,才使得他逐漸好起來。
而這位善良美好的女護士就是徐海東后來的妻子周東屏。
周東屏是童養媳出身,但其不甘命運,報名參加了紅軍。然而當時紅二十五軍決定長征,不便帶女同志,想要讓她留下來,周東屏說什么也不愿意。最后還是徐海東出面,才讓周東屏如愿參加了長征。
徐海東負傷后,周東屏被派去當看護,沒有專業設備,她就用嘴把血痰吸出來。周東屏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徐海東很是感激,兩人也在每日的相處中互生愛意。
建國后,徐海東到大連養病,一位蘇聯醫生拿起片子的時候說:“這人早就不在了吧”可當他得知片子的主人就是徐海東時,直呼不可思議:“你能活著真是個奇跡!”
不僅如此,徐海東雖然一直在病床上躺著,但身上沒有長過任何瘡,就連醫生也向周東屏請教方法。周東屏說:“其實很簡單,我就是每天都為他清洗,再吃一點中藥。”
因此,徐海東與周東屏的感情極好。1938年,一批女學生來到延安,有人出主意讓徐海東離婚,再找個年輕漂亮的。徐海東一聽這話就火了:“簡直不像話,我們是戰爭中培養的感情,無人能比。”
戰爭期間,徐海東多次死里逃生,再加上周東屏的照顧,他對自己的身體非常自信。可直到1939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已達到了極限。
這一年,部隊來到了華中,與日軍在周家崗展開了激烈的戰斗。由于日軍武器裝備非常強悍,這一仗打得非常艱難,雖然最后消滅日偽軍1600多人,還抓了一個日本少校,但徐海東仍舊不滿意。等戰斗結束后,徐海東就病倒了。
徐海東一直以為自己得的是小病,休息一段時間就好了,可他沒想到自己這一休息,就再也沒能回到戰場上。
經醫生檢查,徐海東肺部出現了問題,只要一發病他的肺就會腫起來,不能碰,一碰就吐血,就連蓋被子也成了奢望。可不蓋被子怎么能行?于是周東屏就想了一個辦法,在擔架上支一個鐵架,把被子蓋在鐵架上。
一開始,徐海東一直待在部隊中,這實在不利于養病。于是,毛主席讓周恩來給蔣介石發電報,詢問是否能夠讓徐海東去醫療條件更好的地方去,結果蔣介石死活不同意。
于是,陳毅、譚震林等同志只好到南京、上海買藥,就為了能夠讓徐海東的病情好轉一點兒。
雖然一直在病中,但徐海東仍然放不下工作,他經常工作至半夜,有時看到戰場上失利,他恨不得自己親自到前線與敵人拼殺。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全軍上下都瞞著徐海東,擔心他憂心過度對傷情不利。結果,徐海東還是知道了此事,急火攻心的他直接吐了一臉盆血,當場暈了過去。
據徐海東的長子徐文伯說:“那次是最危險的一次,父親生命垂危,已經快要不行了,組織上連衣服和悼詞都準備好了。”
徐海東的病情被上報給了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后非常心痛,立馬發了一封電報,這才挽回了徐海東的生命。
只見毛主席在電報中用了200字來表達關懷之情,并對徐海東說:“聽說你還在堅持工作,送你八個字:‘靜心養病,天塌不管’!”
看到毛主席濃濃的關懷之情,徐海東感動不已,信心也增強了不少。在毛主席的關心下,徐海東終于放下了工作,此后專心養病,身體逐漸轉好并平安度過了29個年頭。
1956年,徐海東被選為八大代表,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接見。這時,他們已經17年沒有見面了,有著說不完的話。
1970年,徐海東在鄭州病逝,毛主席贊其功勞大于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