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消費者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發文,稱其在某電商平臺購買的“無蔗糖奶酪味夾心貝果面包”出現變質,據當事人提供的證據顯示,此商品的生產日期為2025年2月18日,保質期為60天。當事人稱拆封食用的當天,距離商品過期還有25天,而面包的表面卻覆蓋有明顯霉斑。
涉事產品信息顯示,委托方為“山東康泉食品有限公司”(地址:濟寧市327國道與105國道交匯處向西800米路南),受委托方為“山東禾念食品有限公司”(地址:山東省濟寧市濟寧經濟開發區瑞祥路北嘉誠路6號)。據“山東康泉食品有限公司”官網資料顯示,該企業產品涵蓋中西糕點、面包等四大類近200個品種,銷售網絡覆蓋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
對于此事,消費者投訴到12315平臺后,“山東康泉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回復稱:首先,感謝您選購我司產品。收到您的反饋后立即組織內部分析排查,生產環節未發現異常情況。潮濕環境,包裝破損、產品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受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均有可能造成產品發霉,產品已拆封,僅從您提供的面包照片看,無法確定造成發霉的具體原因。為感謝您選購我們的產品,維護良好客情關系,您可以隨時聯系我司網店客服進行退貨退款。在沒有收到退回發霉產品的情況下,我司無法對產品進行分析鑒定,在無法確定具體事實原因情況下,我公司無法滿足您的其他索賠要求。 感謝您的反饋和支持,順祝生活愉快!
商家讓消費者寄回發霉的商品,其行為讓人耐人尋味,要求將商品寄回廠家分析鑒定后,才能進行其他索賠事宜,這一要求看似合理,實則存在多重隱患。普通消費者缺乏專業的分辨能力,寄回實物可能導致關鍵證據滅失,或存在其他潛在風險,若消費者后續對商家的處理結果不滿意,繼續進行維權時將陷入被動,再想進行投訴或法律訴訟時,都將面臨證據不足的困境。
針對此類問題,視角志建議,可引入第三方鑒定機構或執法部門介入,通過雙方認可的機構進行判定,此舉對雙方公平公正,以避免后續出現的其他糾紛。事件最后,消費者稱商家說因商品開封所以只賠付50元,而消費者想要的是商家按照《食品安全法》賠償,對此,消費者直言維權難。
來源:視角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