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氣溫持續偏高,大風日數顯著增多,致使土壤水分散失速度急劇加快,給小麥的穩健生長帶來了極為嚴峻的挑戰。當前,我省小麥大多處于孕穗期這一關鍵階段,此時期小麥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齊頭并進。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豫南地區的小麥已然抽穗,此時小麥生長進程明顯提速,無論是莖葉的茁壯生長,還是麥穗的發育完善,都對營養物質與水分有著極為旺盛的需求。
若持續干旱的不利局面得不到有效改善,小麥將陷入 “營養匱乏” 的困境,分蘗成穗率會大幅降低,穗粒數也會顯著減少,最終對整體產量造成負面影響。
持續干旱對小麥的影響
1.干旱導致土壤水分不足,限制了小麥根系的吸收能力和葉片的光合作用,進而減緩了小麥的生長速度。這也是今年部分地區小麥偏矮的原因。
2.干旱條件下,小麥體內水分平衡被打破,細胞滲透壓升高,影響了酶活性和代謝過程。這會導致小麥的呼吸作用減弱,營養物質合成減少,穗粒數減少,或者出現癟粒。
不同生育期的澆水要點
剛抽穗要立即澆水
對于有澆水條件的地塊,農戶們應利用各種水利設施和抗旱機具,盡快進行澆水,且澆水量要足,以滿足小麥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澆水時間盡量選擇在上午 10 點之前或下午 4 點之后,避免在中午高溫時段澆水,以防因水溫與地溫相差過大,對小麥根系造成損傷。
揚花期不建議澆水
從出齊穗到揚花大概需要2-3天時間,揚花開始后就不能澆水了,此時澆水容易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1.揚花期澆水會沖散部分花粉,導致結實率下降,癟粒數量增加
2.小麥揚花期遇上陰雨天氣容易發生赤霉病,但澆水同樣會增加田間濕度,誘發赤霉病
澆水后的配套管理措施
(一)病蟲害防治
澆水后田間濕度增大,為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此時應重點防治小麥赤霉病、白粉病、銹病、葉枯病以及蚜蟲、吸漿蟲等病蟲害。
病害防治:
1.赤霉病,可在小麥揚花期前后,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鮮胺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 - 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 - 3次。
2.白粉病和銹病,可選用三唑酮、丙環唑等藥劑進行防治。
蟲害防治:
1.蚜蟲和吸漿蟲,可選用吡蟲啉、啶蟲脒、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
在防治過程中,要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避免病蟲害產生抗藥性。
(二)合理追肥
澆水后,土壤肥力會有所流失,同時小麥生長也需要充足的養分供應。此時應根據小麥的生長狀況和土壤肥力情況進行合理追肥。
1.長勢較弱、土壤肥力不足的麥田:可在澆水后每畝追施尿素10 - 15公斤,以促進小麥莖葉生長和穗發育。
2.長勢較旺、土壤肥力較好的麥田:可適當減少氮肥的施用量,增施磷鉀肥,如每畝追施磷酸二氫鉀1 - 2公斤,以提高小麥的抗逆性和籽粒品質。
(三)中耕除草
澆水后土壤容易板結,影響小麥根系的呼吸和生長。此時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發育。同時,中耕還可以清除田間雜草,減少雜草與小麥爭奪養分和水分,為小麥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極個別田塊澆水后,土壤板結像“水泥地”的考慮是否為土壤酸化的問題,先以改良土壤為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