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稀土產業對美進行精準打擊之后,美軍工產業不得不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如果再不得到大批稀土進口,海陸空以及太空軍等各軍種的裝備將無法得到正常使用。就在關鍵時刻,普京似乎正在對美軍伸出援助之手,美俄的互動意味著什么?中國又該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中國對稀土產業的管制措施,已經對美國國防工業造成重大影響。其中列舉了各軍種所需的裝備與中國出口稀土品類間的關系,總而言之用4個字來形容,那就是不可替代。
稀土,是17種元素的總稱,而被應用于市場的稀土資源,其重點在于開采與提煉兩大環節。
世界上蘊藏稀土的國家不在少數,像中國周邊的越南、緬甸、蒙古國等等,還有亞歐樞紐—土耳其等等,都是稀土蘊藏大國,但如何能成為稀土供應大國,就另當別論了。
2023年以前,中國供應重稀土資源占全球總供應量的99%,精煉稀土資源占比為90%,處于絕對壟斷地位。
即便是美國本土的稀土產業,開采好的稀土,也要將超過半數的稀土資源運往中國進行加工提煉,這充分說明中國在這一領域是獨步天下的。
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在針對美方霸凌行徑時,第一招就是對稀土進行反制,因為這才是真正可以打疼美方的產業。
如果稀土資源遲遲沒法到位,別說特朗普引以為傲的“F-47”沒辦法落地,就連現役的F-35都無法滿足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TikTok、華為等事件一直被美國政客用“泛安全化”概念進行污名指控與惡意打壓,而自己真正的國防安全卻極度依賴中國產業,這種抽象的現實正不斷體現出美方維護霸權的難看吃相。
美方也曾嘗試過將相關礦產供應鏈留在本土,但涉及聯邦與地方州之間的法律、兩黨之間的爭斗等等問題,起碼短期內無法落實,因此不得不將目光向海外轉移。
由于中方基本上處于壟斷地位,那么像澳大利亞等盟國,一來產量不夠,二來也不愿意接手“燙手山芋”。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普京卻主動伸出了橄欖枝。
3月31日時,莫斯科方面表示俄美正就稀土礦產合作展開討論,而這一消息自然是解了特朗普的燃眉之急。
如果因對華貿易戰,而導致美國軍工產業與芯片制造商被迫停工停產,特朗普就必須面對資本壓力與輿情發酵,從而無法順利實施下一步計劃。
眼下,正值中美關稅戰的關鍵階段,雙方都在壓著一口氣,誰先坐在談判桌上,誰的籌碼就少一些,底氣自然也要弱幾分。
其中,稀土資源便是最大變數之一,如今普京出手給美方兜底,自然變相地延長了一些博弈的時間。
不過,中方也非常能理解此舉,一方面是俄羅斯有自己的戰略方向,尋求新的合作改善國內現狀是情理之中的。另一方面,全球稀土產業鏈也需要轉型,而中方不會再繼續為世界提供海量資源,這也是出于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現實因素。
美俄合作本身在政治上就是一件極為復雜的事情,而稀土領域要搭建新的產業鏈,更是長路漫漫。特朗普耗不起,美軍更等不起,這段期間美方還能有什么手段救市呢?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