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巨野縣田橋鎮朱煙墩村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85個小麥新品種在春風中舒展身姿,展現出勃勃生機。作為全國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我市依托科技創新持續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在小麥單產提升、品種培育、技術推廣等方面持續發力。
科技育種筑牢產業根基?
當前,我國農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推動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不僅是技術命題,更是關乎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的戰略課題。
在朱煙墩村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69個國審、省審品種與16個本土自選品種同臺競技。市農科院院長白茂華介紹,市農科院依托國家和山東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以“科技賦能·提質增產”為核心,審定小麥新品種16個(國家級6個、省級10個),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推廣“菏麥”系列品種累計1000萬畝。同時,通過“科企合作”模式聯合20余家企業,構建“育繁推一體化” 技術鏈條,深度融合科研創新與產業需求,努力打造出“菏麥”系列優質品牌,為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奠定了基礎。
糧安天下,“地”是基礎,“技”是支撐。豐收的背后,離不開科技的保駕護航。近年來,市農科院始終以“科技興農、服務民生”為使命,深耕農業科研一線。現已承建市級以上農業科技創新平臺16個,承擔市級以上科研項目173項,獲市級以上科技獎勵206項,審定認定品種77個,轉讓品種31個,保存種質資源6000多份。夏大豆育種研究全國領先,小麥、玉米育種躋身全省第一方陣,為黃淮海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精細管理護航糧食安全?
今年全市小麥在田面積928萬畝,其中小麥一二類苗占比達91.8%,夏糧豐收基礎扎實。
“根據氣候特點,市農技推廣中心以‘控旺長、防干旱、防凍害、防病蟲’為重點,因苗施策,分類管理,共指導完成麥田鎮壓369萬畝。”市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高慶剛細數管理經驗。
此外,市農技推廣中心強化農資供應,積極開展春季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加大種子、化肥、農藥等儲備力度,檢修、保養各類農機2萬余臺,有力保障農業生產需要。強化技術服務,實施“萬人下鄉、穩糧保供”農技服務大行動,組織農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苗情會商和技術咨詢,為夏糧豐產豐收打牢了基礎。
種植模式上,市農技推廣中心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示范推廣小麥“播前播后雙鎮壓”“四改兩推一落實”、玉米密植精準調控等種植新模式,對糧食耕、種、管、收全過程技術指導,實現各項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到田,有力帶動糧食豐產。目前,50萬畝“魯西南”糧食生產核心示范區,全部達到“噸半糧”標準。
專家助力構建發展格局
日前,市農科院與市農技推廣中心聯合舉辦“2025年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培訓會暨縣域小麥產業發展研討會”。研討會以“科技賦能·提質增產”為主題,凝聚各方智慧,破解技術瓶頸,探索縣域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慧以“小麥病蟲草害發生現狀以及綜合防控技術”為題、青島農業大學教授石巖圍繞當前山東省小麥大面積單產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分別作專題報告。專家組通過加強技術集成、強化服務指導、推進示范引領等途徑,全面助力我市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
“此次培訓會以‘技術培訓+田間課堂’的形式,推動了小麥生產‘良種、良法、良機、良田’深度融合,助力菏澤打造黃淮海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服務面粉加工、食品深加工等縣域產業鏈升級,為保障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樣板。”白茂華告訴記者。
近年來,我市集中力量、集聚資源,不斷挖掘小麥單產提升潛力、拓展單產提升效益,構建出基礎設施完善、科技支撐有力、集約節約綠色的小麥單產提升新格局,菏澤這個占全省1/7糧食產量的農業大市,正朝著“藏糧于技”的戰略目標穩步邁進。
菏澤日報記者 張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