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間,一位認證為“填鴨式教育受害者”的百萬粉絲微博大V發布長文,公開點名理想汽車的媒介公關拖欠商單費用。該博主稱,雙方于2024年3月達成合作,盡管預算不高,其本人對理想汽車的車型“確實沒感覺”,但仍接受了品牌方的堅持合作。如今內容已按要求發布完畢、合作到期,卻被告知預算緊張,費用難以結算。
更令人不滿的是,對方負責人竟反過來提出“返點”要求,令其直呼“你們玩我呢?”這位博主還提到,對方多次溝通試圖“通融報價”,卻遲遲未兌現合作應付款項,讓他感到煩不勝煩。目前,理想汽車方面暫未對此公開回應。
一家市值超200多億美元的造車新勢力巨頭,竟拖欠百萬粉絲博主的數萬元商單費用,這場看似懸殊的糾紛,暴露了理想對商業契約的漠視,上演赤裸裸的店大欺人。
博主按約交付內容卻被拖欠費用,合作方反而提出“返點”要求,從法律層面看,《民法典》明確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義務”;從商業倫理看,這么大一家企業對微小的內容合作款百般刁難,猶如富豪在菜市場為幾毛錢扯皮。當合同成為可以隨意揉捏的廢紙,受損的不僅是單個創作者權益,更是整個商業社會的信用根基。
從“預算不高但堅持合作”到“結算時哭窮索要返點”,這場糾紛勾勒出品牌方與內容創作者的微妙博弈,車企媒介部門手握預算分配權,將“拖款”化作馴服KOL的韁繩;創作者在“甲方爸爸”的陰影下,常常不得不接受“先墊資后討債”的潛規則。這種拖欠已成為行業心照不宣的“潤滑劑”。
傳媒見聞披露的行業“返點”“拖款”潛規則,理想汽車被指將“返點”明碼標價,暴露的恰是商業合作異化為權力尋租的灰色現實。這實則是車企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將內容創作者視為“數字包身工”,進行壓榨。當頭部車企可以肆意踐踏合作規則,更多品牌方可能會跟進效仿。
新能源車企為搶占用戶心智,將營銷預算砸向垂直領域外的泛流量池,這種“大水漫灌”策略催生出荒誕場景:教育博主點評智能座艙,美妝達人解析三電系統。當專業價值讓位于粉絲基數,內容創作淪為數據游戲,所謂的“品效合一”終成皇帝新衣。
此次事件引發的輿論風波正在擴散,創作者對車企商單的信任值暴跌,中小內容機構現金流承壓,平臺內容生態加速劣化,“拖欠返點”潛規則持續消耗行業信用,最終反噬的將是整個內容營銷價值鏈。
內容創作者每天熬夜熬肝地辛苦生產內容,理應獲得契約之中的尊嚴與回報。理想汽車需要明白,真正的“理想”商業生態不是靠克扣幾筆商單費用,而是建立在對每一位合作者的尊重之上,那些今天被理想當作“耗材”的創作者,或許明天就是定義品牌生死的輿論掌舵人。
理想汽車們忙著在發布會上暢想“移動的家”,是否該先給內容創作者們一個“安心的賬本”?商業文明的進步,從來不是靠PPT里的未來出行,而是體現在每一筆按時支付的合作款中。因為,再炫酷的智能駕駛,也載不動整個行業誠信缺失的重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