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16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蘇靖駒)4月13日,以“趣游龍崗 媽祖納福”為主題的巡安布福民俗文化展演活動在龍崗區寶龍街道龍東社區舉行。隊伍從龍崗天后古廟出發,途經大田匠作文化村、龍東商業街、大埔二村、啟夢后海產業園等地,給社區居民呈現了一場兼具傳統底蘊與煙火氣息的民俗文化展演。
鼓點密集而富有節奏感,其間穿插清脆響亮的銅鈸聲,令人精神一振。隨著潮州大鑼鼓的聲音由遠及近,守候在路旁的市民翹首以盼。
巡游隊伍漸近,鑼鼓隊率先經過,緊隨其后的是蜿蜒的舞龍隊與威猛的醒獅隊……行至中途,隊伍步伐陡然加快,一大一小兩名“時遷”手持“長蛇”靈活舞動,扮演水滸好漢的隊員們邊走邊跳,手里兩根木槌敲擊,口中高呼激昂號子,道路兩側歡呼聲如潮水般涌起……這正是近年來火遍了國內外的“中華戰舞”——英歌舞!
英歌舞隊員表演現場。 深圳晚報記者 蘇靖駒 攝
圍觀人群中不乏外國友人,見到精彩的展演直呼:“震撼!”“沒想到這座現代城市還有這么傳統的一面!”多位居民向深晚記者表示,看到這樣的巡游活動很親切,很開心。“跟我們潮汕老家過年時的巡游很像!隊員們用潮汕話喊口號,感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家鄉。”“隊伍里有廣東省內的惠州、潮汕同胞,也有福建和臺灣同胞,大家共慶民俗,格外有意義!”
深晚記者了解到,此次表演英歌舞的團隊中,既有來自潮汕的塘邊英歌隊,也有由深圳青年組成的深圳潮義英歌隊。兩支英歌隊各具特色,精彩表演令人目不暇接。除了“中華戰舞”,當天的展演還有比麟堂醒獅、龍崗區舞龍協會舞龍、國家級非遺潮陽笛套樂等表演。
媽祖文化是當天展演活動的主題。據悉,此次活動由龍崗天后古廟主辦,廣東、福建、臺灣多所媽祖宮廟參與,各地的媽祖像一同巡游,兩岸同胞通過此次活動傳承發揚“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借由媽祖文化交流增進同胞情誼。
媽祖原名林默,是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島的傳奇女子。她因扶危濟困、救助海難的事跡被尊為“海上女神”。2006年,媽祖祭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
龍崗天后古廟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至今已有200年歷史。上世紀90年代末起,龍崗天后古廟經修繕重建,通過弘揚媽祖文化,讓愛國愛家、祈福行善、扶貧助殘、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得到傳承和發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