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杉海創新」近日獲近億元C輪融資,由元生創投領投;此前,杉海創新已獲得了歐萊雅、華熙生物等產業巨頭的戰略投資。
C輪資金將重點用于超分子新材料 AI 研發平臺的升級建設;推動新材料在大健康食品、醫藥、農業、環保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并拓展新能源業務,包括開發安全型電解液、廢舊電池回收、光伏硅板銀粉回收等。
杉海創新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嘉恒于2017年創立于深圳,目前匯集了10余位教授、近30名博士等近百人的創新研發團隊。
該公司將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超分子技術”應用至美妝、生物醫藥、功能性食品及新能源等領域,通過對原料成分進行有序分子“智”組裝、改性修飾,進而實現產品的功能升級。
杉海創新創始人曾將超分子技術比喻為“拼樂高”:將不同的化學物種(原子、分子、離子、團簇)看做樂高組件,研發人員發揮想象力拼成大家想要的形狀,“樂高”在拼的過程中通過結構的契合可以卡到一起(也可以分開),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動態可逆),而特定的形狀和結構,會帶來特定的功能。比如在護膚品領域,可以實現更好的皮膚滲透效果、抗炎祛痘功能等。
據介紹,杉海創新構建了自研的超分子算法庫,基于第一性原理、從頭算分析成分結構特征,通過機器學習和高通量篩選尋找最佳的分子配體。且通過算法,嘗試預測、剖析超分子產生后的性能,如穩定性、溶解度、生物借助度、生物功效、毒性等。
企業供圖
依托上述技術,其構建了超分子“1+N”材料平臺,利用超分子共晶強化技術、勝肽分級自組裝技術、生物酶綠色催化技術、超導協同促滲技術等,對多個原料單品進行升級,如超分子水楊酸、超分子肌肽、甘油葡萄苷、超分子藍銅肽等,多個單品已應用至國內外美妝品牌的產品中。
據杉海創新介紹,其團隊早在2008年就嘗試AI技術開發超分子原料,并于《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發表了《Theoretical Study of pKa for perchloric acid》,同年DeepMind發布蛋白質結構預測模型AlphaFold,基于分子間相互作用等參數精準預測蛋白結構。
除了在美妝場景的應用,3月中旬,杉海創新與AI for Chemistry/Materials公司深度原理合作,開發了AI+超分子材料合成矩陣——建沐?(SynthrixJIMU),以 AI 引擎為核心,嘗試在化學、材料學和工程學領域,實現超分子材料設計-模擬-合成全鏈路,以加速產品優化需求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效率。
現階段,杉海創新也將超分子技術應用到了功能性食品領域,包括維生素、植物提取物、益生菌、飽和及不飽和脂肪等功能性原料。在環保、農業方向,其也做了多項技術儲備,如開發新型靶向吸附材料,選擇性地從廢水中捕獲微污染物(農藥、藥品和有害化學物質)。
在張嘉恒看來,基于超分子技術的基礎研究,可以搭建底層材料開發平臺,用以解決多行業的問題;而非執著于研究單項產品和營銷。前些年,杉海創新主要在毛利較高且商業化周期短的護膚品行業,進行技術創新;當下已經在食品保健品、環保材料等方向拓展。
元生創投董事總經理劉曉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國內原料本土化替代需求明確,未來潛力大。杉海創新依托超分子改性核心技術平臺,率先打開化妝品應用市場,已積累眾多頭部客戶,占據客戶心智。同時,我們也看好張嘉恒教授作為非典型科學家創始人,有獨到的商業化視野以及戰略規劃,帶領團隊未來在泛健康、農業、環保等領域提供創新、優質的解決方案,賦能行業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