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快遞小哥攜帶AED上崗,讓“救”在身邊成為現實
沈峰
據4月13日《珠江晚報》報道,近日,珠海市應急志愿者協會將一臺價值兩萬余元的自動除顫儀(AED)免費交付珠海申通快遞員,標志著珠海市快遞服務領域首個移動急救平臺正式啟用。在交付儀式上,應急志愿服務專業人員為快遞員朱周勝進行了一對一的急救知識培訓,讓其快速進入狀態,掌握心肺復蘇術及AED設備操作方法。
AED是一種便攜、易操作的醫療設備,用于心臟驟停后的早期除顫,有“救命神器”之稱。據了解,心源性猝死的黃金搶救時間為發病后4分鐘,如果單純等待醫療救護人員到場施救,很可能錯過救治時機。在此情形下,我國大力投放AED設備,不斷提升其可及性。但現階段,AED通常配備在交通樞紐、旅游景點、高校、商場等大型公共場所,一旦心臟驟停事件發生在街頭巷尾,尋找急救設備仍需一定時間。
從這個意義上講,包括快遞員、外賣配送員在內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穿梭于城市各個角落,機動性強,響應速度快。如果能夠讓他們攜帶AED上崗,參與突發狀況的緊急處置,有利于拓展AED的覆蓋范圍,為市民安全增添保障。前不久,武漢市江漢區一名七旬老人被汽車撞倒,昏迷不醒。危急時刻,外賣騎手張寶劍便用隨身攜帶的AED開展緊急搶救,老人最終脫險。就此而言,快遞車、外賣車可以成為守護生命的移動“堡壘”,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應急救助中的作用應當被看到。
近年來,除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之外,我們欣喜地看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流動急救員”越來越多:一些私家車的后備廂放著AED、急救包,一些騎行愛好者車架上貼著“緊急情況請攔停”的標識……當然,若想進一步提升心源性猝死的搶救成功率,不能只寄望于某個群體的善舉,更重要的是全面普及急救知識,提升民眾的急救能力。例如,推動急救知識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在全社會開展日常的急救演練,讓應急救助從專業領域進入尋常百姓家。
鼓勵快遞小哥攜帶AED上崗,珠海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鑒推廣。同時,我們每個人都要把學習急救知識當作分內事,勇于擔起社會責任。唯有如此,不幸才能少一些,更少一些。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