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布的文章中提到國有專業銀行和保險公司之外,金融體系還有“以城鄉信用社為補充”的集體金融機構。文章發布后,有網友留言聊起吉林市商業銀行。的確,這家銀行的前身就是一家城市信用社。所謂信用社是“城市信用合作社”的簡稱,是改革開放后出現的城市集體金融企業,肩負著為城市集體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城市居民服務的金融職能。
相較農村信用社,吉林市的城市信用社出現得較晚(農村信用社出現于1949年12月的永吉縣西陽,為省內第二家),1983年,在延吉試點成功后,省人民銀行制定了《試辦城市金融合作社暫行辦法》,隨后在吉林市等9城市試辦。到了年底時,全省已經組建了13個城市信用社。
由于發展過快,城市信用社在前進的道路上難免出現了一些亂象,為此從1989年上半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組織了對城市信用社的清理整頓工作。整頓工作一方面控制新設機構規模,另一方面對經營不善的城市信用社予以撤并。在整頓的同時,從1990年開始,還啟動了城市信用聯社的試點工作。
1991年07月11日,吉林省開始籌備城市信用聯社改革,吉林市城市信用聯社有幸成為全省兩個金融改革試點單位之一。1992年10月吉林市城市信用聯社正式成立。此時的信用聯社是一家具有商業銀行性質的股份制合作金融組織,其業務范圍包括個人存款、信貸、證券、結算、全國城市信用系統流匯兌等。到1995年末,聯社已經擁有2100名職工,34個城市信用社,207個營業網點遍布市區及遠郊。1995年末資金規模已經發展到25億元。
上世紀末,為改變吉林市城區東西向交通狀況,吉林市政府開啟了修建解放大路工程。1995年,琿春街與吉林大街之間的一段竣工。隨著寬敞的解放大路開通,街道兩側開始修建了一批高樓大廈。就在道路施工的同時,昆明街與解放大路交匯口的西側附近的路北,吉林市城市信用聯社建起了一座高層機關辦公大樓,樓頂特意安裝了四個朱紅大字——信用大廈。
隨著國家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城市信用聯社逐步向商業銀行過渡。1997年7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在34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組建了吉林城市合作銀行。1998年4月,作為當時國內113家股改商業銀行之一,吉林城市合作銀行由地方財政、企業和居民參股,成立了吉林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吉林省成立最早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很遺憾,本人沒有這一時期的實景照片,只在一張銀行練功券的正面,看到了吉林市商業銀行的圖片資料。
2007年10月10日,經中國銀監會批準,長春市商業銀行、吉林市商業銀行、遼源市城市信用社等單位合并成立吉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市商業銀行更名為吉林銀行吉林分行。
從信用大廈、吉林城市合作銀行、吉林市商業銀行,直到延續如今的吉林銀行吉林分行,如今解放大路上的這棟大廈一直肩負著地區總部的功能。回眸往昔,大廈頂部變換的指示性大字,也成為幾十年來吉林市金融改革的特殊見證和縮影。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