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團隊的反復吼叫已經讓世界看呆了,這不,特朗普團隊又開始對中國進行強硬。就在4月15日,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在記者會上宣稱:“中國需要與我們(美國)達成協議,我們不必與他們達成協議。” 然而,就在24小時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還在強調“中美需要達成一項全新的貿易協議”。這種前后矛盾的言論,早已成為特朗普團隊的“外交特色”。
其實特朗普團隊一邊瘋狂加稅,一邊又暗示“愿意談判”,試圖用極限施壓逼中國妥協。但現實是,中國不僅沒被嚇住,反而以更強硬的反制措施回擊。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不僅未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讓美國企業、消費者和股市率先扛不住壓力。如今,美國內部矛盾激化,經濟衰退風險加劇,特朗普急需中國“給個臺階”,但中國早已看穿其套路,根本不吃這一套。
特朗普無非展現的就是他所謂的“談判藝術”:先威脅,后求饒,但中國不接招。特朗普的談判策略向來是“先極限施壓,再假裝讓步”。例如:4月9日,美國宣布對華加征104%關稅,威脅中國若不撤銷反制措施,就實施更高懲罰。次日,白宮又放風稱“特朗普愿做讓步”,只要中國“愿意談”,美國可以“非常慷慨”。然而到了4月15日,萊維特再次改口,聲稱“美國不必與中國達成協議”,試圖塑造“美國占據絕對優勢”的假象。
然而,中國早已識破這套把戲。中方明確回應:“貿易戰沒有贏家,但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顯然中國的強硬表態是特朗普團隊始料未及的,他們根本就沒有制定相關的戰略和忍耐底線,自然在這場對抗當中沒有做好真正的準備。也導致他們面臨各種壓力,在面對中國強硬態度的同時,不得不反復無常。而中國這種強硬態度讓特朗普的“心理戰”徹底失效——美國既無法靠加稅逼中國屈服,又無法靠“假讓步”誘中國上談判桌。
那么美國為何扛不住了?其實關稅戰反噬效應已顯現。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并未讓美國“賺翻”,反而導致美國企業成本飆升:半導體、電子產品等關鍵行業因加稅導致生產成本暴漲,最終轉嫁給美國消費者。通脹壓力加劇:中國商品是美國抑制通脹的關鍵,加稅直接推高物價,美國民眾怨聲載道。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前財長薩默斯警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美國經濟衰退概率超50%,并造成200萬人失業。而且美國多地爆發反特朗普政策游行,超市搶購潮頻現,社會動蕩加劇。
顯然,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已變成“回旋鏢”,狠狠砸回美國自己頭上。可特朗普為何死要面子?其實說白了就是特朗普的算計遠大于經濟理性,特朗普的反復無常,背后是三重算計:首先,國內需要:特朗普要爭取2026年的美國中期選舉,要對外展現強硬,獲得選民支持,維護住自己的固定基本盤。
其次,談判心理戰:試圖通過“忽軟忽硬”的言論擾亂中方節奏,誘使中國主動讓步。
最后,掩蓋戰略失敗:美國對華“脫鉤”計劃破產,關稅戰未能削弱中國經濟,只能靠嘴硬維持“勝利者”人設。
但問題在于中國早已不吃這套。中方不僅未妥協,反而加速推進“去美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并聯合歐亞非國家構建“非美貿易體系”。特朗普的“變臉戲碼”越演越烈,恰恰暴露了美國的焦慮——既想占中國便宜,又拉不下臉求和解。中國不接招,美國只能自己吞苦果。特朗普的“反復橫跳”本質是一場“心理戰”,特朗普的這點把戲早已被徹底看穿。
中國以不變應萬變:首先,中國不懼威脅,加稅就反制,絕不以核心利益換短暫緩和。其次不接虛招:美國“假讓步”時,中方冷處理,避免被帶節奏。最后不陪演戲:特朗普的“變臉大戲”越演越尷尬,最終只會讓國際社會看清美國的不可靠。
如今,美國正陷入“加稅—通脹—衰退—加稅”的惡性循環,而中國則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和本幣結算,逐步削弱美元霸權。特朗普若真想談,就該拿出誠意,而非繼續玩“變臉游戲”。否則,美國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經濟霸權進一步崩塌,而中國,早已做好“奉陪到底”的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