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吉慶圖》為清代佚名畫家所作,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以精湛技法與吉祥寓意著稱。
畫面描繪七色牡丹花下,公母雞帶領雛雞覓食的場景。牡丹作為“百花之王”,象征富貴榮華;公母雞護雛的姿態,則寓意家庭和睦、子孫繁衍。
牡丹花瓣以惲氏沒骨法繪制,暈染自然,層次豐富;雞的造型準確,稍具西洋凹凸法,表現出羽毛的質感與立體感。
牡丹花瓣采用惲氏沒骨法,直接以色彩點染,省去墨線勾勒,使花朵顯得嬌艷欲滴,生機盎然。
雞的形體以西洋凹凸法表現,通過明暗對比強調立體感,與傳統的沒骨法形成對比,體現了清代宮廷畫家對中西繪畫技法的融合。
畫面布局疏密有致,牡丹與雞群形成動靜結合,既突出了牡丹的富貴之氣,又展現了雞群的活潑生機。
牡丹象征富貴,雞諧音“吉”,雛雞則寓意“慶”,三者結合,構成“富貴吉慶”的吉祥主題。
畫面風格細膩工整,色彩濃艷華麗,符合清代宮廷繪畫的審美趣味。這種風格不僅體現了畫家對宮廷審美標準的把握,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富貴吉祥的追求。
該畫以沒骨法與凹凸法的結合,展現了清代宮廷畫家在技法上的創新,對后世花鳥畫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作為傳統吉祥題材的代表作品,該畫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研究清代宮廷繪畫與民俗文化的重要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