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布,首套TPY-4氮化鎵雷達系統已交付美國陸軍。這款號稱能鎖定中國殲-20的先進裝備,核心材料卻完全依賴中國供應,暴露出美國軍工體系的致命短板。
TPY-4雷達采用氮化鎵技術,探測距離在旋轉模式下達556公里,靜止凝視時可達1000公里。其1152個T/R單元全部實現數字化處理,配合L波段設計,理論上能發現隱身戰機。但該雷達的鎵原料90%來自中國,美國國防部承認現有庫存僅夠維持三個月生產。2023年中國實施出口管制后,洛馬公司F-35戰機雷達生產線因此停工四個月。
美國試圖通過技術替代打破困局但收效甚微。磷化銦材料研發因性能差距太大被放棄,回收廢舊電子產品提取鎵的成本高達市場價的三倍。日本雖能部分回收鎵,但其40%原料仍需從中國進口。五角大樓審計報告顯示,重建本土鎵產業鏈至少需要十年時間,而中國近期又對氧化鎵實施出口管制,這種新材料擊穿場強是氮化鎵的三倍,可能直接淘汰現有技術路線。
軍工復合體面臨連鎖反應。波音公司KC-46加油機因無法獲得中國砷化鎵半導體,交付進度延遲18個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B-21轟炸機鈦合金鍛件斷供,導致原型機試飛推遲兩年。美國國會預算顯示,為替代中國供應鏈已投入92億美元,但軍工企業仍需要中國供應28類關鍵元器件。
中國反制措施持續升級。2024年將28家美國軍工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切斷其通過第三方獲取材料的渠道。近期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接影響美軍F-47隱形戰斗機和"暗鷹"高超音速導彈生產。國際戰略研究所警告,美國現有武器庫存中有12486個零部件依賴中國供應,涉及導彈制導、雷達系統等核心模塊。
軍事專家分析,TPY-4雷達雖宣稱能追蹤殲-20,但實際探測距離可能不足100公里。中國空警-500預警機搭載的氮化鎵雷達已實現400公里外鎖定目標,而氧化鎵技術可能將探測距離提升至11000公里。美國智庫報告顯示,中國在17種關鍵軍工材料領域占據壟斷地位,包括制造衛星的銦、生產核彈頭的钚濃縮技術。
你認為材料封鎖會成為未來戰爭勝負手嗎?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