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卓謙
責編|王蓉
正文共2828個字,預計閱讀需8分鐘▼
“援疆經歷,是我人生中意義非凡的一場旅程。在新疆我經歷了無數難忘的瞬間,收獲了珍貴的回憶與成長。”今年3月,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法院法官劉靖結束了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談起這段特殊的經歷,他感觸頗多。
過去的一年,劉靖先后在喀什地區疏附縣人民法院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掛職,為當地法院帶去先進的司法理念、審判經驗,搭建起兩地友好合作交流的平臺,同時也收獲了真摯的情誼。
“盡管援疆工作結束了,但援疆工作賦予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將永遠留在我心中。未來,我將繼續關注疏附縣和喀什地區乃至全新疆的法治建設與發展,為兩地法院的交流與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在人員交流及業務溝通方面發揮我的優勢資源,為做好粵新兩地法院的互動交流貢獻我的綿薄之力。”劉靖說。
建平臺 實現兩地合作共贏
援疆前,劉靖一直在基層法院從事民商事審判工作,曾獲得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廣州政法英模等榮譽,但他內心始終覺得“自己還缺少點什么”。
2024年初,最高人民法院組織人才智力援疆工作,劉靖積極報名響應,成為一名光榮的援疆干部。
“我們每個法院干警都有一份家國情懷,它值得我們跨越山海、不遠萬里去奔赴。”劉靖說,此次援疆,他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相信這段工作和生活經歷將會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初到喀什地區疏附縣人民法院掛職副院長的劉靖,面對陌生環境、全新的工作內容、不同的民族習俗,內心非常忐忑,擔心自己無法快速適應。同時,他又充滿了期待,希望能為這塊充滿魅力的土地貢獻自己的司法智慧。
面對挑戰,劉靖沒有絲毫猶豫,迅速投入到當地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像個求知欲旺盛的學生,虛心向當地法官請教,與他們促膝長談,深入了解當地的司法工作現狀。
在頻繁的交流中,劉靖敏銳地察覺到,花都區法院和疏附縣法院之間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于是,他萌生了一個大膽而又充滿創意的想法——搭建法“智”互聯機制。
為了讓這個想法落地生根,劉靖開啟了一段忙碌的日子。那段時間,他不是在與兩地法院的工作人員溝通協調,就是在辦公室對著電腦反復修改方案。無數個夜晚,辦公室的燈光陪伴著他,也見證著他的堅持與努力。
終于,在兩地法院的大力支持下,融“線上專家庫、對策庫、數據庫”于一體的“法‘智’互聯”合作交流機制成功搭建起來了。在這個機制的支持下,通過建立聯絡機制、線上觀摩庭審、加強辦案協作、強化資源共享等方式,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建立“云上”交流平臺,突破了兩地法院5000公里的空間距離,有效促推雙方辦案理念交流、司法能力提升。
“這個機制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起了兩地法院。”劉靖說,借助它,疏附縣法院的法官們可以實時觀看花都區法院的庭審,學習先進的審判技巧,兩地法官也能通過線上平臺,一起探討復雜的案例,分享彼此的見解,真正實現了兩地在審判業務、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傳幫帶 提升法官業務水平
2024年7月,劉靖調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擔任副庭長。在剩下的援疆時間里,他將提升基層法官業務水平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于是背起行囊,踏上了巡回授課的道路,阿克蘇、巴州等多地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每到一個地方,劉靖都會結合當地的實際案例,把晦澀難懂的民事審判知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出來。從鄰里之間的瑣事糾紛,到商業領域的復雜合同問題,他都能講得頭頭是道。
他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在廣州多年積累的審判經驗,臺下的法官們聽得全神貫注,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課后,法官們總是將他團團圍住,向他請教各種問題,劉靖總是耐心地一一解答。他笑稱,自己就像一位老師,傳授著自己的“秘籍”。
在調研后,劉靖發現新疆法院的破產案件清積工作任務艱巨。于是他主動站了出來,多次前往烏魯木齊、喀什、和田等地進行指導。他一頭扎進堆積如山的卷宗里,仔細研究每一個案件的細節,與當地法官一起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他們成功推動破產案件清積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年以上長期未結案從223件銳減至26件。這看似簡單的數字變化,背后卻凝聚著劉靖和同事們無數的心血與汗水。
劉靖深知,優秀的司法案例和學術成果對于法治建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他十分重視司法產品寫作的傳幫帶工作。在半年的時間里,他帶領當地法官一起努力,向最高人民法院推報入庫案例23個,其中3個案例目前正在修改中。他還牽頭制作了新疆法院民間借貸典型案例,并向全自治區發布,為民間借貸糾紛的審判提供清晰的指引。他撰寫的兩篇案例被省級刊物登載,與疏附縣法院干警彭帆合作的論文,更是榮獲全國法院系統第三十六屆學術討論會征文優秀獎。
“通過交流學習,看到年輕法官的快速成長與進步,讓我倍感欣慰,同時我看到了新疆法院干警在艱苦環境下的堅守與奉獻,這種‘胡楊精神’時刻激勵著我,讓我深切感受到援疆工作的意義,也讓我感受到國家對邊疆法治建設的殷切期望。”劉靖說。
建情誼 抒寫司法新篇章
在援疆的一年中,面對不同的環境,劉靖聚焦審判主責主業,通過專題講座、案例研討等形式,把破產審判實踐、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等內地比較成熟的審判經驗、法院管理模式引進來。
此外,為了提高受援法院的審判效率,劉靖協助法院重塑了審判流程,對案件辦理全流程以及裁判文書撰寫進行了快慢分道、繁簡分流;為了提升案件審判質量,又引入了“發改案件聽證制度”,借用聽證理念讓司法責任認定過程更加公開透明,更具交互性和參與感。
“因為劉庭長的加入,民二庭成為更優秀更團結的集體。2024年結案總數和人均結案數均居全院之首,破產清積、優化營商環境、化解重大風險、助力企業發展等各項工作受到充分肯定,民二庭獲得先進黨支部稱號,2名法官榮立個人三等功,全院共10名辦案標兵和能手,民二庭獨占5席。”提起劉靖到任后所作出的成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王瑾贊不絕口。他表示,這些成績的取得,既是民二庭和劉靖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廣東法院多年來援疆工作取得成績的一個小小縮影。“在劉靖的身上,我們也見證了一名援疆法官胸懷大愛奉獻邊疆、成就不一樣人生的圓夢之旅。”
通過一年的相互交流合作,劉靖與受援法院的各族干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法庭上,他是那個用淵博的法學理論和實踐經驗定分止爭、釋法析理的優秀法官;在庭室里,他是那個謙虛好學、友善真誠、笑聲爽朗的好領導、好同事;在吐外特鄉村維吾爾族老鄉的炕頭上,他是那個宣講黨的政策理論、用行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群眾工作者;在年終總結表彰聯歡會上,他又是那個高歌一曲《紅日》、熱力四射、閃閃發光的帥氣歌手;在呵氣成霜的南山冬季半馬賽場上,他又化身為不畏冰雪、盡情釋放內啡肽與多巴胺的樂跑選手。
每每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都讓劉靖更加珍惜這段寶貴的援疆經歷,他知道,自己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援疆之路雖然充滿艱辛,但每一步都堅實有力;我們雖遠離家鄉,但每一份付出都意義非凡。”劉靖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