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部分人群和媒體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成績差的孩子是來報恩的。這種所謂“差生報恩論”,意思是說成績優秀的孩子固然可以考上好大學,但畢業后有很多人到離家很遠的大城市工作,難以孝敬父母;而成績差的孩子雖考不上好大學,只能在離家不遠的小地方工作,卻可以留在父母身邊,更好地孝敬父母……
這種“差生報恩論”的說法,粗略一聽,似乎有點道理,即勸告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看開一些,不必太執著。但仔細思考分析就會發現,這種論調經不起推敲。實際上,孩子是否孝敬父母和成績優劣并無直接關系,特別是孝敬父母和好好讀書、成績優秀并不沖突。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成績優秀的孩子,大多較為認真自律,個人修養也較好,他們考上好大學、有了好工作和高收入,經濟上能給父母更多的資助和回報。雖然有人的確由于工作很忙、離家較遠而難以經常陪伴在父母身邊,但其學業和事業上的成功,也會讓其父母有更好的心情,增添更多自豪感和幸福感。況且,現在交通發達,即使遠在千里之外,坐上高鐵或飛機,也能很快到家看望父母。而成績較差的孩子,雖然也有一些人后來在事業上取得突出成就,但難以找到穩定、高薪工作的更不在少數,甚至有的因為個人經濟狀況緊張、自顧不暇,即便想要孝敬父母,也力有不逮。
“差生報恩論”顯然是一種較為消極的、帶有宿命論色彩的教育觀念,更像是面對孩子成績不佳這一無奈現實的自我安慰。部分家長如果持有這種觀點,有推卸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培養責任之嫌。這種論調的倡導者更應當警醒,假如這種觀點傳播日廣,可能會使更多家長為疏于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找到借口,導致更多學生因為缺乏父母的督促而思想松懈,缺乏上進心,學習不努力。從現實角度來說,部分學生假如在學業問題上得過且過、缺乏追求,不僅影響自身發展,也難以讓父母省心、安心。這顯然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教育圖景。
一個班級中,孩子們的成績難免有差距,對于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孩子,身為教育工作者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幫助,力爭使其學業有所改善和進步,而不能宣揚所謂“差生報恩論”來推卸自身責任。作為家長,更要承擔起孩子的教育職責,以對孩子、對家庭、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鼓勵、引導孩子積極學習知識和技能,即便不能升入名校、成名成家,也要爭取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差生報恩論”這種論調,可以休矣。
(作者系江蘇省邳州市建設路小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16日 第03版
作者:崔敬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