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學校雖小,但在鄉村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是一所特別的學校,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少,全校只有6位老師和2名學生。這所學校,就是央視新聞日前報道的一所鄉村“袖珍”學校——吉林省德惠市長春嶺村小學。
鄉村“袖珍”學校的出現,是社會變遷和人口流動的結果。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鄉村,前往城市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導致鄉村人口減少,學校生源也隨之銳減。然而,這些鄉村“袖珍”學校的存在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它們不僅是鄉村孩子們接受教育的場所,更是鄉村文化和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教育的溫度與希望。
事實上,國家層面多次強調鄉村教育的重要性。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類似長春嶺村小學這樣的“袖珍”學校的存在,為那些因各種原因無法到城鎮學校就讀的孩子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使鄉村孩子們也能夠接受基礎教育,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確保了教育公平的實現,這正是對法律精神的踐行。
此外,鄉村“袖珍”學校也是鄉村文化的傳承者,還是鄉村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鄉村的家庭、學生和教師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充滿溫暖和關懷的教育共同體。然而,鄉村“袖珍”學校當下也面臨諸多挑戰,如師資短缺、教育資源不足、教學質量難以保障等。為了更好地發揮鄉村“袖珍”學校的作用,還需與時俱進、多措并舉。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教育事業。同時,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此外,還可以探索教師資源共享機制,如開展城鄉教師交流、支教活動等,緩解鄉村學校師資短缺問題。
政府應加大對鄉村教育的財政支持力度,改善鄉村“袖珍”學校的辦學條件,配備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設施。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比如,通過在線教育平臺,開展遠程教學、同步課堂等活動,讓鄉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共享優質課程。
根據鄉村“袖珍”學校特點和學生需求,可以探索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模式。比如,開展小班化教學、個性化教育,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特點,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此外,還可以加強實踐教學,將課堂教育與鄉村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校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定期召開家長會,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共同制定教育計劃和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鄉村“袖珍”學校雖然規模小,但它們在鄉村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價值不能用學生數量來衡量。它們像一盞盞燈,照亮了教育公平最細微的角落。
(作者系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教育局教育工作者)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16日 第03版
作者:曹燦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