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第五講《菩提心修學述要》(新加坡版)

0
分享至

《菩提心修學述要》諸位法師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十一面,丁二、自他交換。

在我們大乘佛法的修學當中,古人把整個修行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是根本法門,第二個是一種枝末法門。根本法門是在探討一個菩薩”云何應住”——你的心到底是住在哪里?第二個就是所謂的“云何降伏其心”——你怎么去調伏你的妄想?

從修學的次第來說,云何應住是最為重要,因為它是根本。就像一棵樹,你一定是先有樹根,然后樹根增長廣大,才有枝葉花果。沒有一個人是先成就枝葉花果,再種樹根的,沒有這種情況。所以我們在成佛的過程當中,你一定要知道你的樹根是不是準備好了?當你的樹根已經是很正確的時候,成就枝葉花果是遲早的問題。

所以云何應住,一個內心的安住,比內心的調伏是更為重要!

我們一個人的內心到底住在哪里?就影響到你一個人的種性,或者說你一個修行的格局,我們一個修行人內心的安住,這個安住簡單的講就是心中的愿望,我們有很多的愿望,但是愿望從佛法的角度把它分成兩類:第一個,你對于世間法的愿望,或者講一種欲望,在世間法里所追求的愿望,我們佛法叫做盲點;在出世間佛法的愿望,我們叫做善根。同樣是愿望,表現在世間法它是盲點,表現在出世間法,叫善根。

為什么在世間法的追求叫做盲點?因為它的追求是一種盲目的,是沒有任何道理的,這個盲點是怎么產生的?我們要說明一下,當然是有因緣的,不是上天送給你的,也不是你天生如此。盲點就是在我們的過去的生命當中,或者你小時候的生命經驗,你的六根你的感官系統跟外境接觸的時候,產生一種感受,當然感受有快樂的感受、有痛苦的感受,痛苦的感受我們就不談了,痛苦感受你會排斥的,你不去追求。

但是有些感受是快樂的感受,比方說你曾經因為得到金錢的資助而得到快樂;比方說你曾經因為別人的贊美而得到快樂;比方說你曾經因為世間人給你感情的溫暖而得到快樂。這種人生的記憶,這種快樂的感受,它會刺激你的想象,你就開始把感受擴大,無限性的擴大,你認為這是一種大功德的境界,這就是我生命的歸依處。那么你不斷的想象想久成性,就變成一種你的思心所的愿望。你沒有看到這個快樂本身其實你付出了痛苦的代價。我們凡夫的一種追求往往都是像佛陀在經典上說的:

譬如小兒去追求刀上的蜂蜜,不足一餐之美而有割舌之患。

我們去舔刀鋒上的蜂蜜,雖然會有一種甜蜜的感受,但是卻被刀鋒割傷了舌頭。但是人很奇怪,往往是好了傷疤就忘了疼,我們往往是記憶它好的一面,這是人的盲點。所以我們人生經驗累積很多錯誤的想象,很多錯誤的經驗,這個盲點它一直在誤導我們,使令我們生命不斷的去碰撞痛苦、不斷的去召感痛苦的果報。

直到大智慧的佛陀出世,他告訴我們五蘊的身心世界,生命是你的思想創造出來的,因為你很多生命的經驗產生很多的錯覺,產生一種盲目的追求。使令我們一次一次的投入三界的火海當中;就像飛蛾撲火,你看蛾它自己去撲火的,因為它一直認為火會給它溫暖,但是它忽略了火會把它燒傷,見得而不見其失啊!凡夫亦復如此。在生命當中有很多相似的甜美的感受,我們就產生了一種錯覺,產生盲目的追求,就是我們一種生命的誤導。

我們講一個公案跟大家分享。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講一個公案說:在過去杭州有一個農夫,這個農夫他曾經因為土地的關系跟隔壁發生糾紛,兩個人協調不成就告到官府去了。這個官府因為受到對方的賄賂,就把這個土地判給了對方,農夫感到非常的冤,一股怨氣,但是對方財大氣粗,你拿他沒辦法。所以農夫心中就有一股怨恨,恨久了以后就產生一種咒愿、一種愿望,他一定要報仇,他吞不下這口氣。

結果他因為這樣的一種咒愿、不斷的咒愿。我們知道一個人打妄想還沒關系,因為打妄想他是沒有目標的,打完就算了,它是一時看到什么事情產生一種想象,那是生滅的。但是當你這個想象已經累積成一條直線的時候,已經不是點狀的想象,而是形成一種愿望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它就有主導的力量,對你生命產生主導的力量,妄想不可怕,但是當妄想已經形成一種盲目的愿望的時候,盲目的追求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

所以他發愿他來生要變成一只毒蛇來報仇,結果他就生病了。生病以后他把兒子叫過來說,我這個病治不好,我是心病治不好你不要治了。你要注意一件事情,我死了以后,你幫我買棺木的時候,你記的把我棺木打一個洞。說:棺木要封閉了,怎么打一個洞呢?他說我要變成一只毒蛇要報仇,你把我封死了,我跑不出來。他兒子聽了以后,既然是老父親的遺愿,他就遵照去做。但是做棺木的就很奇怪,你為什么打一個洞呢?這個兒子就如是如是的報告。

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出去了,就傳到隔壁的大地主的耳朵了,他一聽,不就是為了土地,有這么大的仇恨嗎?他自己也很慚愧了,他就覺得這個怨應該化解掉,他就拿著地契,買一些禮物來跟他重新和解,雙方見面又達成一個溝通。這個農夫因為對方來跟他懺悔了,又把土地歸還,那股怨恨消失了,兩個人就去喝酒,一喝酒以后一吐,這個農夫就從嘴巴里面吐出一條毒蛇出來,即將成型的毒蛇。

我想問大家,諸法因緣生,請你告訴我毒蛇從什么地方來?絕對不是從他的肚子生出來的,從他的思想,他的愿力跟不斷的想象而醞釀創造出來的,生命的盲點,以怨恨為盲點。其實我們眾生亦復如是,只是我們比較不會看到自己的盲點,因為既然是盲點,就是你不知道唄,往往是旁觀者清。

從佛法的角度,從大乘佛法的角度,我們的盲點有很多,有些人追求財、有些人追求色、有些人追求名聲,但是我們把它歸納起來,我們的生命有兩大盲點,這兩個盲點一直在障礙我們:

第一個、貪戀娑婆。

我們在娑婆世界一次一次來投胎,有很多的生命經驗,有很多的感覺跟感受而給我們很多錯誤的信息,我們一直認為娑婆世界就是美好的。雖然付出慘痛的代價,但是我們永遠得不到覺悟,還是愿意來三界投胎,這是一個盲點,貪戀娑婆,我們不知道在三界的生死以外,有諸佛的功德莊嚴的凈土,我們不知道,這是第一個盲點。

第二個盲點、我們自私自利,善于保護自己。

從佛法的開示,佛陀說,我們也曾經努力的布施過,我們曾經把我們很多美好的東西跟眾生分享;我們也曾經努力的持戒過;我們曾經造了很多的善業,但是我們現在還是這樣的一種德性在三界輪回,為什么?因為我們的善業被這兩大盲點加以誤導。很多凈土宗的人都只是念佛,只是調伏妄想,我現在心里很不清凈,念念佛把心安定下來,如此而已,很少人對治盲點。

其實你念佛要有一些信愿,這個愿力——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厭離娑婆你是要消除盲點的。我們往往沒有做好心理的準備,道前基礎做得不好,所以我們很多的加行完全白廢。因為你沒有消除盲點,它就不斷的在誤導你。

修行人第一件事情,很務實的面對自己,你的盲點在哪里?

你沒有盲點,你現在不會坐在這個地方,絕對不會!你早就到凈土去了。昨天講到出離心,通過思惟生死的過患,思惟死歿無常,暇滿難得,我們慢慢的告訴自己,三界的果報雖然有短暫的快樂,但是你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我們付出一次一次的輪回,而每一次的受生都是帶著很多很多的痛苦。我們每一次在三界得一個果報體,從小到大經歷了多少痛苦?就是為了嘗一嘗那種短暫的快樂,如此而已,這就是盲點——盲目的追求,完全跟著感覺走。所以我們前面的出離心是消除盲點。

第二個建立我們的菩提心,菩提心跟空正見這是最重要的。菩提心跟空正見是大乘最重要的善根,你這兩個根沒有建立起來,你就很難成佛了。你所修的加行都叫做善業,一個慈善家跟一個宗教師最大的差別,就是慈善家只造善業,不修善根;修行者是先有善根才有善業,先有根才有枝木。如果你都不修善根你不是修行者,你叫做慈善家。慈善家不用對治盲點反正你繼續輪回。

如果你有志于了生死,有至于求生凈土,你必須要很務實的面對你的盲點,因為盲點有兩種過失:第一個它有主導性,主導你一次一次的輪回。第二個更為可怕,它有相續性,你不對治它,它不斷的增長廣大,勢力越來越大,像滾雪球越滾越大。

菩提心就是說,我們一方面通過出離心的修學消除盲點,不要說消除,起碼你要把盲點降到最低。我們現在一般人是善根跟盲點都具足,最低的標準起碼你善根的勢力要超過盲點。因為唯識學上說強者先牽,如果你的盲點的勢力超過善根,那你今生修行就失敗了,你修再大的善業統統失敗。

所以我們希望自己給自己一個標準,我們一定要讓自己的善根——菩提心、空正見的勢力要強過你心中對三界的貪愛,對自身的一種執著,勢力要超過,善根超過盲點,你臨終就正念分明了。好,我們看講義。

丁二、自他交換


前面的出離心是在消除我們對貪戀娑婆的盲點,這個地方是消除我們對于自私自利的盲點。建立菩提心,我們這個地方依寂天菩薩的自他交換來觀修,這個地方講出兩件事情,第一個自,你自身的果報;他,就是你自己以外的,包括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們過去的業力,每一個眾生都有愿力 ,顯現很多的果報,你自己一個果報,別人有一個果報。那么每一個果報每一個人都暫時用的,沒有一個人這個果報是永遠可以用的,你現在的果報都是暫時借你用的。

佛陀說我們是一個過客,在三界是個過客,你暫時租了一個房子讓你住,我現在租了一個房子,你也租一個房子。我們現在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我愛著我的房子,我放棄去照顧別人的房子,這是第一個選擇——你選擇自私自利;第二個,我把我的精神體力去照顧別人的房子,那么這兩個選擇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我們來看一看下面的宗大師的偈頌,我們先看第一段:

自他于苦皆不欲,愿得安樂此心同,

他之求樂亦如我,自他等視求加持。

在生命當中我們自己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別人也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我們會一直認為說,我是比較重要的,別人是比較不重要的,自重他輕,這個觀念是不對的,怎么說呢?因為你自己的身心想要離苦得樂,其實同理來說,無量無邊的眾生,每一個人也都希望離苦得樂,這種心情是相同的。即便他現在因為他的業力不太好變成一只螞蟻。但是變成一只螞蟻,不表示他不想離苦得樂,他也想要離苦得樂,他明了的心也想要離開痛苦,也想要得到快樂,就是外表的表相不同,內心的愿望是相同的。

所以眾生追求安樂,想要離開痛苦,就像我的心情一樣——自他等視求加持。我們先消滅一種錯誤的認知,以為我是重要的,而別人是不重要的,這個觀念是要消除的。我們凡夫的其中一個盲點,一直認為地球是繞著我在轉的,以自我為中心,你看我們在看相片的時候,先看我自己在哪里,這個就是盲點。其實很多人在照相,不只是你在照相。但是如果我們這種心情不改變就很難成佛了,這是第一個,我們必須把自他的差別消滅。看第二段,我們把它念一遍:

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

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交換求加持。

前面講到自他平等,這個地方講,其實是他重我輕,因為我們選擇照顧我們今生暫時的果報,而這樣的選擇卻給我們帶來無量無邊的煩惱、無量無邊的罪業跟無量無邊的痛苦,因為我愛執。那么反過來我們去愛別人變成一種慈悲心,你看你愛護自己是我愛執變盲點,你照顧別人變善根。你想清楚哦!你選擇照顧暫時的你的生命,就形成了盲點。你選擇把你的精神體力去照顧別人,就變成善根,萬善根,一切善法的根本。

所以眾生之所以變為眾生,他為什么生生世世在三界輪回,一次一次去承受痛苦的果報?為什么佛陀他能夠住在萬德莊嚴,成就常樂我凈的功德,關鍵就是他們兩個做出不同的選擇。佛陀在因地的時候選擇把他的精神體力為眾生服務,所以他變成佛陀。因為過去我們選擇保護自己,結果我們變成了眾生。

所以我們今天要成佛,首先要改變我們的心態,要把盲點轉成善根。因為你愛護你自己,結果呢?結果是沒有結果,我們的生命是沒有結果,你把自己保護得很好,結果還是死掉了。所以說我們其實是做出了錯誤選擇。我們看最后的總結: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余,

如風去來行取舍,由此發心求加持。

所以我們經過佛陀大智慧的開示,應該調整我們的心態,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善業跟可樂的果報回向給眾生,把一切的痛苦讓自己來承擔。就好像風吹來吹去,我們取一切的痛苦,讓自己來承擔,把一切的快樂回向給眾生,如此而生起我們一種大悲心,而成就一種善根,來求三寶的加持。這是在消滅自私的心態。

也就是說心態是很重要,你看我們曾經布施、我們曾經做過義工、我們也曾經持過五戒、菩薩戒。但是為什么這種善業到我們的心中,變成生死輪回的果報?為什么善業到了佛陀的心中,變成萬德莊嚴?因為我們缺乏一種善根,就是慈悲的善根。

所以現在的重點不是說,你要修多大的福報,不是這個意思。重點是你要先把善根生起來,因為你沒有善根就不可能長出枝葉花果。當然這個地方有一個問題會出現,有人就會產生疑惑了,我今天把快樂回向給眾生,然后我把眾生的罪業讓我來承擔,那我就很痛苦了。很多人說,那我會增加痛苦。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考考你們的因緣觀,你認為眾生的罪業可以跑到你的心中嗎?你認為有沒有可能?當然不可能!你自己的妄想打出一個罪業,你自己去受報,怎么他的罪業會跑到你的身上去呢?罪業不能跑來跑去的,罪業可以跑來跑去,佛陀早就把所有罪業都帶走了,我們都不要修行了。罪業是你自己的心創造出來的,還得靠你自己去消滅它,罪業是不能取代的。

既然罪業不能取代。佛陀為什么要我們說代眾生受苦,因為你要這樣想你才可以成佛,這叫借假修真。我們這樣想,可能眾生痛苦依舊,但是至少我們這樣想,我們的身心開始改變——消除盲點,成就善根。眾生是不是得到利益,這個我們不敢講,有可能,也可能沒有。他如果跟你有緣,他就會得到你的善意、得到你的回向;他如果跟你沒有緣,可能也就沒有效果。

但是重點是:你這樣子想,你才能夠消除無始的自私的盲點,打開你的胸量,跟你內在的真如本性相應,開顯你自性的功德。否則你的真如本性,永遠是關閉的狀態。你要把這個門打開只有這個方法,沒有其他的方法,你必須要改變心態,把愛護自己的心去愛護別人。

其實你愛護自己到最后也是沒有結果。我們現在可以想一個問題,我們曾經經歷過很多的生命,每一次的生命都愛護自己,不管我們做螞蟻、不管我們做人、不管我們生為天,我們想到永遠是把自己照顧得很好,結果呢?結果就是現在這副德行。偉大的佛陀,他就是先想到別人,結果他變成佛陀。

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切法是有因緣的,你要成佛要掌握成佛的因緣,先改變心態,這個種性,先把善根建立下去。這個地方就是說消滅一種自我意識,一種自私的心態。我們看

甲四、菩提心之退失(分二:乙一、約本質明退失。乙二、約作用明退失。)

我們前面透過出離心和菩提心,開始慢慢的去消滅我們一種,引導我們在三界生死輪回的盲點,所謂的貪戀娑婆、自私自利,在無量無邊雜染的心中生起一個菩提善根的幼苗。但這個幼苗要加以保護,要怎么樣讓它增長廣大,不要讓它退失。

我們先看看是什么情況會退失,這個地方有兩科,第一科約本質明退失,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先看第一科,這個人善根治為什么很快退失?它的道理在哪里?我們把這個論文念一遍:

乙一、約本質明退失

若有眾生,善根微少,久遠以來,煩惱深厚,雖值于佛,亦得供養,然起人天種子,或起二乘種子。設有求大乘者,根則不定,若進若退。或有供養諸佛未經一萬劫,于中遇緣,亦有發心,所謂見佛色相而發其心,或因供養眾僧而發其心,或因二乘之人教令發心,或學他發心,如是等發心,悉皆不定,遇惡因緣,或便退失墮二乘地。

—《大乘起信論》—

假設我們今天如是的修學,如理的思惟建立了善根,但是要小心一個問題,他說有一類眾生他過去生有兩個障礙:

第一個善根微小。我們一般佛法講善根,就是指智慧的意思了,智慧就是你本身在經典的學習不夠,也就是說你內心的智慧水平太差,你遇到事情不知道該怎么去處理,不知道怎么去想象,怎么去化解問題,你智慧水平太差。第二個煩惱深厚,你貪嗔癡的煩惱也特別的深厚。那么這種人,當然佛法多的是方便。他生長在佛世,或者生長在相法末法,他也能夠供養三寶,但是他遇到三寶的時候,生起人天的種子,他追求來世的安樂;或者二乘種子,他追求偏空的涅槃——只想要自己解脫。

即便有少數發起大乘的菩提心,但是大乘的善根卻不決定,若進若退。法藏大師解釋說為什么若進若退?因為他因地夾雜,他有善根也有人天的種子,又有煩惱,所以他內心猶豫不決。也就是說這個人過去生障深慧淺,障礙比較多,善根淺薄,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內因力薄弱,內在的因地的善根本身薄弱。

再看他的外緣,這個人也難得了,他能夠清凈供養十方諸佛,時間還沒有滿一萬劫,遇到四種因緣也可能發心:第一種因緣、見佛色相而發起心,他曾經見到佛陀的莊嚴相好發心了。比方說阿難尊者;或者是供養眾生,他看到僧寶的清凈莊嚴而發心了;或者是他隨順二乘人的教法,苦空無常的教法而發心;或者是依止善知識的教導而發心了。

這樣的發心人悉皆不定,就是善根猶豫不決,因地夾雜,遇到惡因緣的刺激,就退失了菩提心,那么墮入到二乘乃至于人天種性。這段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有些人善根為什么會變的很脆弱?因為你栽培善根的時候,你的方向有問題。

在《楞嚴經》上說,我們的善根有兩種善根,一種是屬于生滅性的善根,一種屬于不生滅性的善根。什么叫生滅性的善根?佛陀講出一個比喻,就像客人,一個人來掛單沒多久他走了,又來掛單又走了,來來去去。什么叫不生滅的善根?比方說這個房子的主人他永遠在這里,白天也在,晚上也在。

善根有的是脆弱的,它是來來去去的,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為什么呢?《楞嚴經》上說只要你的善根的栽培是從外面而來的,這個善根通通不堅固。你比方說很多人,他學佛的時候是怎么樣,唱爐香贊,他唱一唱爐香贊他發心了,他也是善根,對不對?他看到僧寶的莊嚴,他也發心。但是你的發心是透過外境的刺激產生感受、想象,從外面的刺激而產生善根的,這種善根完全都不堅固。

佛陀說你是由外境而生,也會隨外境而滅。佛陀講出一個譬喻說,你看光明,因為太陽而有,太陽下山的時候,它帶走了光明;你看樹的震動因為風而有,風走了以后,它帶走了震動,樹不在震動;你因為三寶的莊嚴能發心,當你看到三寶有過失的時候,你就退心了。

所以真正的發心是透過你對智慧的思惟,你如理的思惟而產生一種堅定的理解,發自內心的一種愿望,透過內心的理性思惟產生的發心,這個叫做真正發心!

從《楞嚴經》的標準,外面給你的東西通通不算數,因為你臨命終的時候,它都要討回去的,光明被太陽討走了,震動被風帶走了。我們讀了《楞嚴經》以后你會開始反省了,佛陀問阿難尊者說,你想一想阿難尊者,你活到現在出家十二年了,你想想看,哪些是屬于你真正的東西,哪些是別人要給你帶走你暫時跟人家借的?你看光明跟太陽借的,太陽走的時候你就要還它了。

你的東西,你的拜佛,比方說我要拜佛,我一定要有一個好的環境才能拜佛,要有燈光,還有佛像,還有蒲團,最好是把冷氣也打開,你才能夠拜佛,那么因緣不具足你就不拜佛了。所以一定要外境的幫助你才可以產生善根,這個善根統統不算數,統統不算數,《楞嚴經》講這個是生滅法。就好像你這個房子蓋在地震帶,哪一天地震也不知道,因為你自己做不了主。

所以這個人為什么退失——事出必有因。他一開始建立善根的時候,完全是心外求法,或見佛色相而發心,以色見佛;或者住相供僧,或者供養眾僧而發心;或者二乘人而發心,而學他人發心,別人發心你也跟著發心,到底為什么你也不知道,這些的發心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退失。你這個發心只能夠在順境的時候可以,只要有逆境刺激你,你這個發心經不起考驗,經不起考驗,你這個發心是借來的,暫時跟別人借的。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這個發心是不對的。我們看:

乙二、約作用明退失

有三障能敗戒德,使信心退沒:

(一)瞋恚——橫于自他,而生惱害。

(二)我慢——于諸僧寶,而生輕忽。

(三)懈怠——于諸妙法,不肯學習。

三法有一,牽入惡道,忘失信心。

—《靈峰宗論》—

我們有些善根生起以后,我們要注意有三種的障礙,澫益大師說,有三障,能敗戒德使信心退沒,就是以下有三種障礙,會破壞我們菩薩戒的功德,就是菩提心的功德,使令我們大乘信心退沒。

第一個、瞋恚——橫于自他,而生惱害。如果你有志于走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它最重要的善根就是菩提心。你說我這個人很喜歡吃巧克力蛋糕,亂不了。不障礙你菩提心;你很喜歡喝咖啡,也亂不了;你偶爾泡泡茶也亂不了。但是你經常發脾氣,你要小心,嗔心是會慢慢的腐蝕你的菩提心。你要知道栽培一個善根不容易,你要善加保護,如果是已經發了菩提心你最好少發脾氣。傷害菩提心最嚴重就是嗔心之火,火燒功德林。

發脾氣就是說,你慢慢要體會,諸法因緣生,因緣滅。你對眾生的對立心、對錯的概念不要太強烈,多一份包容。一個聰明人,他這個嗔心不是說你自己很放逸發脾氣,這種人你根本就不是大乘菩薩。這個嗔心就是說你明明做對別人還誹謗你,這個發脾氣是合理的發脾氣。在大乘佛法,合理的發脾氣也不行了,你去看看《菩薩戒》,你看看《菩薩戒》,你發了菩提心以后,

嗔心,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理由!

因為你嗔心一發作就傷害菩提心。不管你給嗔心說:我是維護正義的,我是怎么樣,統統沒有理由。發脾氣就是發脾氣,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

第二個、我慢——于諸僧寶,而生輕忽。對善知識的輕忽,因為對善知輕忽,你就得不到善知識的教化。

第三個、懈怠——于諸妙法,不肯學習。這個是很嚴重,愚癡是最大的過失,因為你經常不進步,經常不聽經。而你又生長在世間的五欲六塵,五欲六塵往往會刺激你的感覺,產生盲點又加深你的盲點,沒有多久你的善根又會退失了。

關于這一點我們看我們的附表,


蕅益大師提出這個嗔恚,我慢跟懈怠,它的出處是從《菩薩戒》的六增上戒來的,菩薩有十條戒,都是傷害菩提心,殺盜淫妄四根本重戒我們不談,我們談六增上戒:

第一個、沽酒戒。酒是無名藥,你經常賣酒給眾生吃,增長眾生的愚癡,這個也是不可以。

第二個、說四眾過。四眾——出家兩眾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兩眾是優婆塞、優婆夷。只要這個在家居士受了菩薩戒,你就不能夠公開的宣說他的過失。因為這個你自己就是一種嗔恚。另一方面破壞僧團的和合,魔王最喜歡僧寶跟僧寶之間互相的斗爭,兩敗俱傷。

第三個、自贊毀他。你贊嘆自己的團體優秀而毀謗別人的團體不好,這個不可以,高慢。在菩薩戒里面說,你可以贊美自己,賣瓜的說瓜甜,你說凈土宗好!可以,可以自贊,不能毀他。我們要尊重別人的選擇,佛法的意思方便有多門,成佛不是一條路,諸位要知道,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互相尊重贊嘆都是佛弟子,方便有多門,但是結果是一樣就好了,歸元無二路,學佛我們不要求過程一樣,只要結果一樣就好,歸元無二路,所以一定要知道尊重別人。

第四個、慳惜加毀戒。別人向你祈求錢財,祈求佛法,你不但不給予,又毀辱對方,這個完全是高慢。

第五個、瞋心不受悔。別人曾經得罪過你,不管是什么事情,他曾經得罪過你,然后他很誠心向你懺悔,你卻不理不睬,完全不接受,傷害你的菩提心。他不管曾經做過什么事,他只要很虔誠的向你懺悔,你一定要接受,你不能拒絕眾生,這是第五個,這個是跟嗔心有關。

第六個、謗三寶戒。對于甚深的大乘法門產生質疑,產生質疑可以哦,你可以有疑惑但是不能出口誹謗。我希望大家養成一種習慣,以后看到很多大乘經典,你看不懂的東西少說話,少發表評論,我沒有意見,這樣就好了。

因為你謗法,你自己障礙自己,謗法很嚴重。因為你遲早要成佛,你把所有的法門一定要修完嘛,等到你修這個法門的時候你就有障礙了。你要跟法師學的時候,你不是肚子痛,就是腰痛,就是哪里痛,你因地的時候謗法唄。所以我們一定要怎么樣?隨喜贊嘆一切的功德。

也就是說你今天,我們的菩提善根在剛開始的時候是一種幼苗,幼苗你必須在溫室中保護。這個地方提出三種心態是保護的:第一個慢心的相反謙卑,謙謙君子,卑以自牧,要謙卑,你用謙卑的心態,你的菩提心得以增長。第二個,包容,多包容眾生的過失。人成長是需要過程的,你給他一點成長時間。第三個是智慧,你要不斷的充實自己。

所以說你今天的菩提心要有謙卑、包容跟智慧,而這個智慧當然是破除自己的障礙,但是謙卑、包容,這個地方什么意思?為什么要謙卑、包容呢?因為你要廣結善緣,除非你要走小乘法,除非你解脫的時候是進入孤調解脫,你單獨的進入涅槃,只要是成就萬德莊嚴你一定離不開眾生,當你發菩提心到你成佛為止,你永遠離不開眾生。沒有一個菩薩離開眾生的,即便你到凈土去,你也是暫時的過渡,你遲早要回入娑婆,否則你沒有辦法成佛。

我們要永遠記住一句話,菩提屬于眾生。那么你跟眾生一定要結善緣,否則你沒辦法跟他互動,你要假借眾生的因緣才能夠成就你的功德,莊嚴你的六波羅蜜。你今天刻薄寡恩,動不動就發脾氣,眾生有過失你也不能包容,處處顯得你很高慢,眾生也不敢靠近你,那你的菩提心就完了。

我講一個實際的公案給大家分享:在美國有一個牧師。因為美國的牧師是可以結婚的,他有一個獨生子,他從小跟兒子關系就不好,他看兒子不順眼,兒子看他也不順眼。當然后來兒子到十幾歲就離家出走了,兩個人都沒有見面了,也不知跑哪里去了。有一天這個牧師就蠻想念這個兒子,心情就悶悶不樂,然后另外一個牧師就跟他談說,你最近好像心情不太好,他說,是啊,你看我從小跟兒子關系也沒搞好,他就如是的把他心聲吐露出來。

另外一個牧師就靜靜的聽著聽著,聽了一段時間以后,告訴他說,某某人,你從小就用圣經的標準來衡量你的兒子,然后你就說他種種的不對,你已經詛咒你的兒子十幾年了,你是不是可以換一個心態叫轉詛咒為祝福,你可不可以多想想他的優點,人總有優點的,你下一次想到兒子的時候,不要老是想他的缺點,想他的優點,祝福他,贊美他。

唉,這個牧師一聽有道理,他也有優點的。他雖然能力不好,但是蠻善良的,也蠻聽話的,他就不斷的思惟他的優點。沒多久他兒子打電話回來,說爸爸我好像最近特別想念你,想回來跟你們聚一聚。他說好,歡迎。后來就陸陸續續產生一個良好的互動。

這篇小故事的標題叫做轉詛咒為祝福,你不要老是認為你兒子不好,你老是認為你兒子不好,他果然變成不好,因為你經常用不好的名言來詛咒他,他在你的生命當中,我們要知道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很多的影相。如果你經常用不好的言辭來詛咒你的兒子,說你這個人不好怎么,他以后出現在你的心中的影相,就是一個負面的影相。

所以你今天發了菩提心,其實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我們希望能夠保持跟眾生的互動,你希望能夠廣結善緣,你必須要包容,謙卑,這個就是保護你的菩提心。就是我們常說的未成佛道,先結人緣。這兩科就是說當你生起菩提心的時候,你要防止它的退失。

好,我們先休息十分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莫言說:人性的丑陋就是,在無權、無勢、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權、有勢、缺德的人身上找優點!

莫言說:人性的丑陋就是,在無權、無勢、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權、有勢、缺德的人身上找優點!

我是娛有理
2025-04-20 06:10:39
雷雨或陣雨!冷空氣馬上到!山東最新天氣預報→

雷雨或陣雨!冷空氣馬上到!山東最新天氣預報→

魯中晨報
2025-04-26 10:12:04
劉在石透露:“至今從未見過元斌本人”

劉在石透露:“至今從未見過元斌本人”

韓娛明星趣聞
2025-04-26 10:49:46
俄議員:俄有權從中國“收回”遼寧艦,中方務必拆掉武器停止軍用

俄議員:俄有權從中國“收回”遼寧艦,中方務必拆掉武器停止軍用

boss外傳
2025-04-15 09:35:03
湖人不敵森林狼,詹姆斯兩個行為引發爭議,美國名嘴暗諷詹姆斯

湖人不敵森林狼,詹姆斯兩個行為引發爭議,美國名嘴暗諷詹姆斯

鄒維體育
2025-04-26 13:00:56
老同學問我退休金多少,我謊稱2200,誰知第二天接到8個電話

老同學問我退休金多少,我謊稱2200,誰知第二天接到8個電話

詭譎怪談
2025-04-17 10:49:24
恭喜DPOY!漲薪4500萬!鎖定5年2.69億頂薪

恭喜DPOY!漲薪4500萬!鎖定5年2.69億頂薪

籃球教學論壇
2025-04-26 14:01:46
今晚廣廈對陣遼寧,賽前傳來 3個好消息!央視直播!

今晚廣廈對陣遼寧,賽前傳來 3個好消息!央視直播!

畫夕
2025-04-26 10:29:31
三大龍脈被破壞的城市,廣州富而不王,南京貴而不尊,還有一個......

三大龍脈被破壞的城市,廣州富而不王,南京貴而不尊,還有一個......

神奇故事
2025-04-24 22:30:39
6名外籍裁判加盟CBA!廣廈PK遼寧,孫銘徽:要送遼寧隊離開

6名外籍裁判加盟CBA!廣廈PK遼寧,孫銘徽:要送遼寧隊離開

體育哲人
2025-04-26 00:04:35
今天早上!陳國豪宣布重要決定,下賽季恐難加盟廣東宏遠

今天早上!陳國豪宣布重要決定,下賽季恐難加盟廣東宏遠

金風說
2025-04-26 12:56:30
王勵勤曾被蔡振華批評太木,讀12年拿學位,08奧運被馬琳“算計”

王勵勤曾被蔡振華批評太木,讀12年拿學位,08奧運被馬琳“算計”

三十年萊斯特城球迷
2025-04-25 15:25:21
謝霆鋒香港演唱會現場:英皇全員出動十分壯觀,王嘉爾隔空合唱

謝霆鋒香港演唱會現場:英皇全員出動十分壯觀,王嘉爾隔空合唱

素素娛樂
2025-04-24 22:13:25
校園“奶頭樂”現象盛行,不少學生深陷其中,家長卻渾然不知……

校園“奶頭樂”現象盛行,不少學生深陷其中,家長卻渾然不知……

大道微言
2025-04-11 06:47:45
解放前的西藏有多黑暗?觸目驚心,少女淪為玩物,農民不如耗牛

解放前的西藏有多黑暗?觸目驚心,少女淪為玩物,農民不如耗牛

通文知史
2025-04-26 08:35:03
川普苦等的答復來了!中方開出一個前提條件,美方必須先滿足

川普苦等的答復來了!中方開出一個前提條件,美方必須先滿足

頭條爆料007
2025-04-25 09:07:43
蓮花跑車高管:真正三大跑車,只有法拉利、保時捷、蓮花!剎不住的車不配叫性能車,操控跟不上馬力就是馬路殺手

蓮花跑車高管:真正三大跑車,只有法拉利、保時捷、蓮花!剎不住的車不配叫性能車,操控跟不上馬力就是馬路殺手

和訊網
2025-04-24 11:17:39
英冠冠軍也是冠!執教首冠?孔帕尼否認:我帶伯恩利拿過冠軍

英冠冠軍也是冠!執教首冠?孔帕尼否認:我帶伯恩利拿過冠軍

直播吧
2025-04-25 18:55:07
江西女教師回娘家探親失蹤,12年不斷托夢給哥哥:我在香爐里

江西女教師回娘家探親失蹤,12年不斷托夢給哥哥:我在香爐里

懸案解密檔案
2025-03-24 15:43:32
馬英九說了心里話:大陸應停止軍艦巡臺,不希望臺灣成第二個香港

馬英九說了心里話:大陸應停止軍艦巡臺,不希望臺灣成第二個香港

陳穟侃故事
2025-04-25 14:22:42
2025-04-26 15:23:00
妙音0
妙音0
名為照了 始達妙音
757文章數 24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巴基斯坦防長:我們曾給西方"干臟活" 為此付出了代價

頭條要聞

巴基斯坦防長:我們曾給西方"干臟活" 為此付出了代價

體育要聞

去更大的舞臺追夢 專訪中國男籃國手楊瀚森

娛樂要聞

金掃帚獎出爐,包貝爾意外獲“影帝”

財經要聞

韓國的"宇樹科技" 是怎樣被財閥毀掉的?

科技要聞

李斌:對蔚來公司四季度盈利非常有信心

汽車要聞

充電5分鐘續航100公里 探訪華為兆瓦超充站

態度原創

房產
本地
教育
藝術
公開課

房產要聞

逆勢大幅漲價!最高2.8萬/平!長天雲汀開盤又賣爆了!

本地新聞

云游湖北 | 漢川文旅新體驗:千年陶藝邂逅湖光

教育要聞

網民反映孩子“在華海中學遭霸凌”,海口市教育局回應正核查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结县| 建湖县| 宜良县| 筠连县| 集安市| 台北市| 绥江县| 苍南县| 万载县| 吉安市| 星子县| 黄浦区| 大兴区| 呼伦贝尔市| 乌拉特前旗| 山西省| 东阳市| 芜湖县| 旌德县| 台州市| 浪卡子县| 宝兴县| 遂昌县| 泸水县| 沁阳市| 肇源县| 佛坪县| 富源县| 天祝| 湖口县| 正安县| 徐汇区| 娄底市| 阿瓦提县| 和平县| 吐鲁番市| 广饶县| 师宗县| 崇信县| 闻喜县| 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