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前言
1992年,美國FDA還深陷“效率泥潭”:新藥審批平均耗時2.5年,歐洲患者有機會比美國人更早用上新藥。這一困境催生了《處方藥使用者費用法案》(PDUFA)——藥企付費加速審批,FDA用這筆錢擴編審評團隊。
至2025年,用戶費用已占FDA預算的48%(33億美元),審查周期縮短至10個月,美國成為全球新藥“首發市場”。根據2021年的一項數據顯示,在新的癌癥療法方面,美國患者獲得治療的中位數比歐洲患者早227天。
然而,這一看似雙贏的機制暗藏“致命條款”——若國會撥款未達PDUFA協議要求,觸發機制將凍結用戶費用。過去30年,這一條款從未被激活,但特朗普政府近期裁減FDA 3500名員工(占總數19%),直接威脅PDUFA的資金平衡。專家警告,若觸發機制啟動,FDA將失去藥企支付的數十億美元,審評能力斷崖式下滑,美國患者或重回1990年代的‘藥物荒漠’時代。
01
多米諾骨牌效應
裁員風暴引發的連鎖反應已顯現多重維度,首當其沖的便是隨著FDA“大腦”的消失,逐漸造成人才斷層。
盡管直接審評崗位暫未裁撤,但配套支持體系的崩塌正在瓦解FDA的運作基礎。隨著藥物評價與研究中心(CDER)主任Peter Stein、生物制品評價與研究中心(CBER)主任Peter Marks等核心科學家相繼離職,更是將矛盾推至了頂點。
Peter Marks辭職當天,疫苗、基因療法企業股價大幅下跌,XBI指數單日暴跌6%,是五年來表現最差的交易日之一。不僅如此,Peter Marks離職后不久,FDA未能按照預定時間對諾瓦瓦克斯基于蛋白質的新冠疫苗全面傳統批準做出決定。
而這一事件不僅意味著諾瓦瓦克斯的疫苗上市進程受阻;另一方面還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公眾對FDA 評審效率和公正性的信任崩塌。
生物醫藥風投機構Bay City Capital董事總經理David Beier也在LinkedIn發文強調:“審評加速的最大受益者是等待新療法的患者,逆轉這一趨勢對所有人都是噩耗。”
其次在生產端,FDA對海外生產基地的核查能力也會因裁員大幅下降。追蹤FDA當下形勢來看,美聯社在2024年9月的分析中就指出,自疫情爆發以來,FDA尚未對重返美國境內約2000家、印度及中國約340家藥品生產設施進行現場檢查。
而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GAO)2025年1月發布的報告也指出,FDA已連續多年未完成食品設施檢查任務目標。加之由于此輪裁員發生在FDA本已面臨疫情期間積壓任務尚未清理的關鍵時期,這直接威脅全球醫藥供應鏈穩定性——美國市場80%的原料藥依賴進口,而中國藥企的FDA認證產品占其國際化收入的40%。一旦FDA監管信譽崩塌,可能引發全球藥企的“去美國化”浪潮。
除此之外,PDUFA機制不僅是資金管道,更是維系產業信心的“社會契約”。其內容明確且具體,可以視為每五年更新一次的“美國新藥注冊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是我國藥企進入美國市場的必讀文件。
其每五年一次的重新談判,需要FDA與藥企間的高度互信與專業共識。然而,當前FDA管理層更迭頻繁,加之政府強硬派系對產業合作持批判態度,使得2027年談判面臨“雙重知識赤字”:既缺乏深諳PDUFA運作規律的資深官員,也失去產業界的戰略耐心。
02
后美國時代的醫藥秩序猜想
這場危機暴露出美國監管體系的根本性矛盾,在地緣政治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依賴單一國家主導的監管體系已難以承載多元利益訴求。而最近在2025年IMDRF東京會議上,FDA的缺席使歐盟委員會躍躍欲試獲得醫療器械標準制定主導權,就被視為監管權力轉移的標志性事件。
另一方面,裁員危機同樣倒逼監管科技的應用提速。FDA原計劃在《更智慧的食品安全新時代》藍圖中推進AI審評、區塊鏈溯源等技術。私營部門則開始探索替代方案,如沃爾瑪試點區塊鏈藥品追溯系統,可在5分鐘內完成全鏈條溯源。這種技術替代與模式創新,一定程度上將沖擊“國家中心化監管”的必要性。
而中國藥企亦面臨雙重博弈:短期陣痛下,依賴FDA“黃金通行證”的企業需加速布局EMA、NMPA多中心審評;長期則可能借勢基因治療、AI制藥等領域的審評延遲,追趕技術差距。
FDA的危機本質是科學與政治的撕裂。1906年《純凈食品法案》因公眾憤怒而生,2025年的裁員風暴卻因政治短視而爆發。歷史總是循環,但產業進化的生命力從不依賴單一機構。正如Peter Marks辭職信中所寫:“科學不應屈從于政治。”這場風暴或許終將催生多極化的全球醫藥新秩序。
而對于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最大的啟示或許是:“不出海,就出局”的時代逐漸消退,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態,才是穿越周期的終極答案。
公眾號內回復“ADC”或掃描下方圖片中的二維碼免費下載《抗體偶聯藥物:從基礎到臨床》的PDF格式電子書!
公眾號已建立“小藥說藥專業交流群”微信行業交流群以及讀者交流群,掃描下方小編二維碼加入,入行業群請主動告知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