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曇花一現你見過嗎#
話題沖上熱搜
網友直呼:
“這簡直是大自然最浪漫的限時展覽!”
有人曬出了曇花綻放的絕美照片
有人分享了自己守候數小時
只為一睹芳容的經歷
還有人感慨曇花的短暫與永恒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神秘的
“月下美人”——曇花
為什么它只能“一現”呢?
“曇花一現”的傳說
傳說“曇花一現”只為韋馱。曇花又叫韋馱花,韋馱花很特別,總是選在黎明時分朝露初凝的那一刻才綻放,相傳曇花和佛祖座下的韋馱尊者有一段哀怨纏綿的故事,所以曇花又叫韋馱花。
曇花本是天界的花神,她每天都開花,四季都很燦爛,她愛上了一個每天為她鋤草澆水的凡間少年。后來玉帝知道了這件事情,就大發雷霆,要拆散鴛鴦。玉帝將花神貶為每年只能開一瞬間的曇花,不讓她再和情郎相見,還將那年輕人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陀,讓他忘記前塵,忘記花神。
多年過去了,韋陀果真忘了花神,潛心習佛,漸有所成。而花神卻怎么也忘不了那個曾經照顧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陀總要下山來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曇花就選擇在那個時候開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氣綻放在那一瞬間,她希望韋陀能回頭看她一眼,能記起她。遺憾的是,春去春來,花開花謝,韋陀始終沒有記起花神。
這個傳說賦予了曇花一種浪漫的悲劇色彩,也讓人們更加感慨它的短暫與執著。
“曇花一現”的真正原因
原產于中南美洲
如今我們看到的“曇花”屬仙人掌科,其原產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如墨西哥和危地馬拉等地。后來于公元1645年左右,曇花引進中國,開始栽培。
曇花最大的特點是在夏秋季節、特別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開放。曇花的花朵較大、色澤純白,散發出淡淡的香氣,但僅在夜間開放幾小時后便迅速凋謝,因此得名“曇花一現”。
適應環境的生存智慧
這奇異開花特性要從曇花的原產地的氣候與地理特點談起。因其原產于中南美洲的熱帶沙漠地區,那里白天炎熱干燥,陽光強烈,而夜晚則相對涼爽濕潤。為了減少水分蒸發,曇花選擇在夜間開花,并且將開花時間縮短到3-4小時。
這種“短平快”的開花方式,不僅讓它能夠在干旱中生存,還能吸引夜間的昆蟲為其授粉。曇花又屬蟲媒花,沙漠地區晚上8、9點鐘正是昆蟲活動頻繁之時,所以,此時開花最有利于授粉。過了午夜,氣溫驟降,蟲子躲起來了,曇花就趕緊合上花瓣。既能保護花瓣,又能減少水分的喪失。
這可是沙漠植物億萬年進化的生存智慧。這些特點使得曇花成為了自然界中獨特、神秘的存在。
雖然其花夜間開放,但曇花非常美麗,花朵有香味,幽香四溢,沁人心脾。初現花蕾時花朵下垂,開放時,花瓣緩緩張開而微微顫動,筒部向上翹起,將淡紫色的外層慢慢打開,然后20多片花瓣組成的潔白如雪的大花朵就逐漸綻放。
盛開時,花瓣和花蕊潔白如雪,御風顫動,艷麗動人,清香四溢。與空中明月相對,姿態優美,被稱作花中的“月下美人”。
曇花的啟示:短暫也精彩
曇花的花語是 “剎那間的美麗,一瞬間的永恒”。它的美麗雖然短暫,卻能在人們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記。曇花就像一個詩意的符號,提醒著我們珍惜每一個當下,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因為這些瞬間,就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正如有人所說:“曇花一現,不是因為它不夠美,而是因為它把所有的美好都濃縮在了那一刻。”
美,無需長久的陪伴,重要的是在屬于自己的時刻,毫無保留地綻放光芒。就像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在石壁上飛舞千年,雖只是靜止的畫面,卻仿佛永遠定格在那靈動的瞬間,成為永恒的藝術經典。又如同王勃寫下《滕王閣序》時,年僅二十六歲,生命短暫如流星劃過夜空,可他留下的文字卻成為了文學史上的瑰寶,歷經歲月洗禮,依然熠熠生輝。
曇花的短暫綻放,或許正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它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度,而在于深度。就像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瞬間,雖然短暫,卻足以讓人銘記一生。
下次當你看到曇花綻放時,不妨停下來,靜靜地欣賞那一刻的美麗。畢竟,有些東西,正因為短暫,才顯得格外珍貴。
你見過曇花綻放嗎?
你有沒有遇到過像曇花一樣
"短暫卻永恒"的瞬間呢?
評論區一起聊聊吧~
圖文綜合自趣來坊、中孚鑒、科普北京、央視三農、視覺中國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