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丘陵山地枇杷林下種養的秘訣!
殷 姿等
枇杷具有止渴、潤燥、清肺、止咳等功效,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 麻陽為世界長壽之鄉, 20 世紀90 年代,充分利用土壤富硒、自然環境優越的有利條件,在丘陵山地積極發展紅枇杷種植,經權威機構檢測,果實富含硒等長壽微量元素 , 口感甜美、回味無窮,質量好,市場競爭力強,商品價值高,經濟效益高,頗受果農歡迎。 黃精為珍貴的多用途植物,是制作治療肺結核、癬菌病等藥品的主要原料,以及用于制作保健茶、保健酒等保健品。針對“建園標準低、栽植密度大、 樹形高大不便于農事操作、 果品質量較差、經濟效益不高”等突出問題,通過創建紅枇杷矮化套種黃精示范基地,配套果園養蜂,探討丘陵山地矮化枇杷林下綜合種養技術,對于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地區脫貧攻堅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村鎮興隆灣村為麻陽縣枇杷傳統種植村,枇杷種植面積 100 hm 2 以上, 銷售收入達 1 350 多萬元。 2020 年在麻陽苗族自治縣云嬌家庭農場,選擇密植枇杷園 3 hm 2 進行矮化套種黃精示范栽培,采果后對密植枇杷園進行密改稀,間伐,保持株距 5 m左右, 42 株 /667 m 2 , 以未矮化套種的枇杷園為對照。 2024 年, 經專家測產, 示范園枇杷平均單產683.6 kg/667 m 2 ,平均收入 12 988.4 元 /667 m 2 ;黃精平均單產 1 756.5 kg/667 m 2 , 年平均收入 5 620.8元 /667 m 2 ,小計年均收入 18 609.2 元 /667 m 2 。 對照園枇杷平均單產 731.6 kg/667 m 2 , 平均收入 12 437.2元 /667 m 2 。 和對照相比, 示范園節約除草成本 200元 /667 m 2 以上, 實際年增加收入 6 372 元 /667 m 2 。果園養蜂年均增加收入 3.5 萬元。 現將丘陵山地矮化枇杷林下綜合種養技術介紹如下。
1 矮化枇杷種植
良種選擇:選擇早熟、樹形較矮、豐產、抗逆、耐貯運、適應性強、商品性好的優良枇杷品種,如麻陽紅枇杷、早鐘 6 號、六月黃等。
合理建園:在武陵山區丘崗山地選擇交通便捷、取水方便、背風向陽、氣候溫和、坡度緩和、土層較深的陽坡地或東南坡地建園,在坡地實行開水平梯土、開溝撩壕等高栽植,一般梯土表面寬 3.5 m ,長度依地形而定。 結合開梯土,在梯土內側挖好排水溝,溝寬 50 cm ,深 40 cm 。 在梯面按照株距 5 m 的標準開挖定植穴,穴長 80 cm ,寬 60 cm ,深 80 cm 。 挖好定植穴后,穴施腐熟農家肥或綠肥 20 kg 左右 + 氮磷鉀復合肥 1.0~1.5 kg ,壓緊壓實,定植穴覆土高于梯面10~20 cm ,待定植苗木。
培育壯苗:選擇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土質肥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作苗床,每 667 m 2 施用堆肥、腐熟廄肥、腐熟人畜禽糞肥或菜枯肥等有機肥 1 500~2 000 kg + 復合肥 30~40 kg 作為基肥,結合翻耕與土混勻,整平整細后作深溝高畦,畦寬 120cm ,溝寬 30 cm 、深 20 cm ,然后搭建薄膜大棚。 一般采取播種育苗和嫁接育苗, 出苗或嫁接苗成活后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避免積水導致根系腐爛。 發現雜草及時除去, 苗期勤施腐熟稀薄糞肥加適量尿素 2~3 次,確保苗木粗壯。 ( 1 )種子育苗,搭建大棚,選擇樹勢健壯、果實充分成熟的枇杷種子,經清洗干凈、適當晾干并整理好苗床后,于 10 — 11 月采用撒播或條播的方法播種,覆土 1~2 cm ,再覆蓋稻草保濕,然后蓋好大棚膜。( 2 )嫁接育苗,以普通枇杷的實生苗或石楠苗為砧木, 選取優良品種的 1 年生枝條作接穗, 3 月中下旬采取切接或劈接的方法進行嫁接。 嫁接后覆蓋大棚膜避雨防病害感染, 10 天后檢查成活情況,成活后除去砧木上的萌蘗,保證接穗正常生長,如未成活及時補接。 進入 6 月后,加蓋遮陽網防日灼,保證育苗成活率和苗木質量 。
適時定植:一般于 2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或 10月中下旬至 11 月下旬選擇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的健壯苗木定植,行距 5 m , 42 株 /667 m 2 以內。定植時嚴禁苗木根系直接接觸化肥,以防止燒苗或緩苗慢。定植時要掌握栽植深度, 嫁接口露出地面 3~5 cm ,定植后澆足定根水促發新根。
整形修剪:堅持“控上促下,疏密留稀,刪弱保強”原則,塑造理想的豐產樹形。 ( 1 )幼樹,苗木定植后,于樹高 50 cm 左右處剪頂定干,定干后采取層級定形,一般分 3~5 層,層間距 50~60 cm 。 在主干上部整形帶內均勻錯位保留主枝 3~4 個,每個主枝上交錯培養副主枝 3~4 個, 3~4 年后可培養強壯均衡豐產樹形,保持樹形為杯狀形或傘形。 幼年樹于 2 — 3月以春季修剪為宜,促進春梢生長,迅速擴大樹冠,然后逐年加大修剪量, 控制樹冠冠幅直徑 3 m 以內,樹高 2.5~3.0 m 。 (2) 成年樹,對于密植成年枇杷園,采果后間伐,保持 40 株 /667 m 2 ,對樹體重剪整形,剪去枯枝、蔭蔽枝、細弱枝、交叉枝、病蟲枝、徒長枝、下垂枝、衰老枝,疏刪密生枝、重疊枝等,調整樹形為杯狀形或傘形, 控制樹冠冠幅直徑 3 m 以內,樹高 2.5~3.0 m ,通風透光性好 。( 3 )結果樹,進入盛果期后,修剪的目的是清除枯枝、疏枝和修整樹形,促生內膛枝,更新培養結果母枝,分春剪、夏剪和秋剪。 2 — 3 月新梢抽發前進行春剪,以輕剪為宜,結合疏花疏果, 剪除病弱枝和密生枝, 促進新梢健壯生長,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采果后 15 天內完成夏剪,短截結果枝,根據著生位置、著生空間和健壯程度保留 10~30 cm 進行短剪, 頂部夏梢結果枝保留 5~10cm 進行短剪,防止枝梢外移和枝組基部無結果枝而導致樹體內部空膛;回縮多年生枝條或枝組,疏除密生枝、枯萎枝、瘦弱枝和病蟲枝,減輕樹體負擔,保證養分蓄積和分配,快速更新復壯樹勢。 10 — 11 月結合疏花進行秋剪,調整結果枝與營養枝的比例,均衡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提高著果率。
肥水管理:幼苗移栽成活后,勤施薄施稀薄糞水或氮肥等液肥,促進根系和枝梢快速生長。枇杷需鉀量大,氮、磷次之。 一般每年施肥 4~5 次,年施肥量為高鉀復合肥 40~50 kg/667 m 2 , 10 — 11 月施用復合肥 15~20 kg/667 m 2 、 腐熟農家肥 1 500~2 000 kg/667 m 2 作為花肥及防寒肥, 2 — 3 月施用復合肥 10~15 kg/667 m 2 作為保果肥, 4 月至 5 月上旬葉面噴施0.2% 磷酸二氫鉀或氨基酸液肥作壯果肥,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施用復合肥 15~20 kg/667 m 2 作采果肥。在武陵山區的丘陵地帶, 4 月后雨水偏多, 6 月上中旬進入“梅雨”季節后,陰雨天氣持續時間長,雨水更多,要抓好清溝排水工作,防止園地積水。 進入 7 月下旬后,持續到 10 月下旬,將遭受長時間的高溫干旱,土壤容易干燥,要建好提灌站或打好機電井,當土壤現白、枇杷葉片出現萎蔫時,于早晚抽水灌溉降溫,每隔 7~10 d 澆灌 1 次 , 以澆濕土壤為宜,維護枇杷樹正常生長發育,確保順利開花、開好花。 遇大雪時輕搖樹干積雪,防止壓斷枝干。
花果管理:枇杷一般于 10 月初現蕾,花期為 10月至翌年 2 月,花期長,花量多,養分消耗大。 10 — 11月,按照“去弱留強”的原則進行疏花,保留先開的花和健壯花,剪去病蟲花、瘦弱花,修剪花量占總花量的 40%~50% 。 3 — 4 月疏果,疏去病蟲果、鳥害果、受傷果、畸形果、瘦弱果、凍害果和密生果,強壯結果枝保留 3~4 穗,瘦弱結果枝保留 1~2 穗,每穗保留 3~4個果。 結合疏花疏果,剪去蔭蔽枝、細弱枝、病蟲枝、旺長枝和衰老枝,疏刪密生枝、交叉枝、重疊枝等,保證樹體通風透光。枇杷套袋可以有效防止病蟲害、鳥害,減少機械傷和農藥污染,果實著色均衡,品質好,商品價值高。 一般選用黃色、耐水、透氣的牛皮紙袋或商品專用紙果袋,于疏果后進行套袋,最遲于 5 月上旬前完成套袋 。
病蟲害防治: 枇杷病蟲害主要有褐斑病、 炭疽病、葉斑病、花腐病、黃毛蟲、舟蟲蛾、梨小食心蟲等。采取農業防治、 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控。通過合理修剪、肥水管理、疏花疏果、增施鉀肥、土壤改良、園地套種、果實套袋、及時清園等農業措施,強壯樹勢增強抵抗力,清除病葉病果,減少病蟲害發生。通過掛黃板、安裝殺蟲燈等物理措施,降低蟲口基數,減少蟲害發生。病蟲害發生初期,特別是花期應選擇對蜜蜂低毒的藥劑適時防治, 3 —4 月疏果套袋前,以及 6 月中下旬采果夏剪后,選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 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或 50% 多菌靈可溶性粉劑600~800 倍液等噴霧防治枇杷褐斑病、 炭疽病和葉斑病等病害; 選用 2% 阿維菌素乳油 800 倍液、 20%殺滅菊酯乳油 8 000 倍液或 5% 啶蟲脒乳油 2 500倍液噴霧防治黃毛蟲、舟蟲蛾、梨小食心蟲等蟲害。10 — 11 月疏花后,選用 25% 咪鮮胺水乳劑 1 500 倍液、 80% 代森錳鋅 8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防治枇杷花腐病; 選用對蜜蜂低毒的 1% 苦參堿 800~1 000 倍液、 5% 噻螨酮可濕性粉劑 1 500~2 000 倍液或 11% 乙螨唑懸浮劑 5 000~6 000 倍液等防治黃毛蟲、梨小食心蟲等蟲害。
適時采收:麻陽紅枇杷一般于 6 月 10 日左右采收,當果實著色充分、果皮顏色紅艷、質量最佳時采收,貯運商品果于九成熟、基本完熟時采收。 枇杷果肉柔軟多汁,采收時輕拿輕放,剝袋、裝箱時不傷果面茸毛,分級后分層裝箱,每裝一層覆蓋衛生紙,否則影響商品價值 。
2 套種黃精
黃精喜涼爽潮濕,耐寒耐蔭,在濕潤蔭蔽的環境生長良好。枇杷園套種黃精能達到以藥養園、以園增收的目的。
平整土地:土壤翻耕后,結合整地每 667 m 2 施腐熟農家肥 2 000~3 000 kg+ 復合肥 40~50 kg 作基肥。 整平整碎土壤后, 在枇杷樹株 間 起 壟 ,壟高 20~25 cm 、寬 3 m 、長 4 m ,壟面平整后等待定植。
培育壯苗:選取地勢平坦、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壤疏松的砂性土壤地塊,翻耕時每 667 m 2 施用腐熟農家肥 3 000 kg ,或復合肥 100 kg ,作龜背型深溝高畦苗床,畦寬 120 cm ,溝寬 40 cm 、深 30 cm ,整平整細整勻后等待播種。 生產上多采用種子繁殖育苗, 8 月選取成熟飽滿的種子, 與河砂按照 1 ︰ 3的比例混勻, 埋藏于背陰處 30 cm 深土坑內進行砂藏處理,經常保持濕潤,翌年 3 月下旬過篩。 種子經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浸泡處理 0.5~1.0 h 后, 撈出用清水洗凈晾干后等待播種。播種前在苗床上開好行距15 cm 左右的播種淺溝,均勻播種后蓋土 1.0~1.5 cm ,稍壓澆水后覆蓋稻草保濕。 出苗后揭掉稻草,當苗高6 cm 后,及時間密補稀和中耕除草, l 年后移栽 。
定植:選取健壯苗每壟栽 7 行,株行距 40 cm×50 cm ,每 667 m 2 果園套種 3 100 株以上,栽種后覆土壓實澆定根水。 晚秋后栽種的,覆蓋圈肥、稻草或雜草保暖。 如果條件允許,帶土移栽效果更佳。 生產上,為保證成活率,提高產量,于晚秋或翌年 3 月下旬,挖取 2~3 年生健壯、無病蟲害植株的地下新鮮根莖直接栽種,栽種前稍微晾干種莖,栽種時保證根莖 2~3 節有健壯新芽 1~2 個, 栽種后覆蓋稻草保溫、保濕和防雜草;起苗或采挖根狀莖根據栽植時間而定,隨栽隨起隨運。 生產上為了節約人工、降低成本,也可采取種子撒播的方式進行套種,不僅管理簡單,而且利于枇杷生長發育。 栽種或播種后,根據天氣和土壤狀況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中耕培土:定植后至采收前,每年 4 — 8 月中耕除草,宜淺鋤不傷根。 11 月培厚土保溫防凍。封壟蔭閉后則不宜除草 。
肥水管理:雨季及時排澇,旱季及時澆水。 定植后澆足定根水,緩苗后遇高溫干旱天氣,當土干現白時及時澆水,保持土壤半干半濕狀態。如是平地套種黃精,則在四周開好排水溝,地塊較大的,要在地塊內加開排水溝,防止園地漬水。 如遇雨季及時清溝,確保排水暢通,忌壟面積水。 每年施肥 3~4 次,“清明”前后,結合中耕除草開淺溝施復合肥 15~20 kg/667 m 2 ,或生物菌肥 100 kg/667 m 2 作追肥,施肥后澆 1 次水。 7 — 8 月為黃精生長旺盛期, 葉面追施0.2% 磷酸二氫鉀 1~2 次,每隔 15 d 噴施 1 次,促進植株生長。 倒苗后的 11 月中下旬,施用腐熟有機肥1 500 kg/667 m 2 作冬肥,均勻撒施后順壟培土 。
摘花疏果:黃精花果期長,養分消耗大,不利于根莖生長, 可在花蕾形成前摘去花芽。 同時打頂摘心,控制植株高度 1 m 以下,促進養分集中轉移到根莖部,確保提高黃精產量。
病蟲害防治:堅持“農業、生物、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方針,主要病害有葉斑病和黑斑病, 發病初期噴施 50% 退菌特 1 000 倍液、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或 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 7~10 d 噴 1 次,連噴 2~3 次。蟲害主要有蠐螬和地老虎,可用 75% 辛硫磷乳油拌種,或發生期用 90% 敵百蟲 1 000 倍液澆灌防治。
采收加工:一般根莖繁殖的黃精栽后 3~4 年采收,種子繁殖的黃精則栽后 4~5 年采收。 實踐證明 :5年期采收,產量更高、品質更好。最佳采收期在 10 月至翌年 3 月,晚秋于蓮葉枯萎變黃后采收,早春于根莖萌芽前采收, 采收時除去莖葉和須根, 并清洗干凈。 一般秋收品質高于春收。 采收后以鮮貨上市或加工后上市,加工分生曬和蒸煮兩種方法。
3 林下養蜂
蜂種選擇: 選擇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 抗寒耐熱、采集性強、群勢能力強、適應性強的本地蜜蜂品種中華蜜蜂為宜,實行定地定點放置蜂箱飼養。
場地選擇:在果園或其附近定點養蜂,選擇交通便利、背風向陽、地勢高燥、不積水、靠近清潔水源、周邊無有毒蜜源植物、 小氣候適宜的地方作為養殖場所。 一般選擇山腳或山腰南向坡地, 背有擋風屏障,西北面有院墻或密林,前面地勢開闊,陽光充足的地方建立養蜂點 。
蜂箱放置:嚴禁蜂箱直接放置在地面上,須在放置點搭建簡易支架放置蜂箱, 支架腿臂以光滑的金屬材料為宜,支架搭好后腿臂涂抹黃油,防止螞蟻和害蟲盜蜜和損害子脾。 放置蜂箱前, 在支架一側安裝 2 cm 厚木條,將蜂箱略傾斜放置于支架上,促使雨后蜂箱自排水,抓住晴天上下通風,防止蜂箱產生濕氣,避免蜜蜂感染病菌 。
養蜂密度:果園蜂箱放置密度為 3~4 箱 /667 m 2 ,放置地點要避免陽光直射, 定點放置蜂箱不多于 30箱,如果園面積大,蜜源充足,可多點放置蜂箱。
合理取蜜: 不能過度取蜜, 流蜜前期或中期取蜜,當整箱邊脾表面滿時,于晴天上午取蜜。取蜜時清理好蜂箱衛生,提脾脫蜂后采用離心機取蜜。 在外界流蜜較少時,要提早飼喂,確保蜂群正常生長和繁殖。
春季管理:寒潮來臨前查看飼料是否充足,補足喂足蜜脾飼料,嚴禁寒潮期間飼喂,否則容易損傷子脾。寒潮期間,每天適當喂水即可,如果飼喂糖水,容易造成蜜蜂興奮,導致大量出勤蜂凍死。寒潮期間也不能過度保溫,溫度過高時,蜜蜂會加速扇風降溫引起勞累,也會導致大量蜜蜂出蜂箱凍死。當陰雨天氣較長、外界蜜源匱乏時,應抓緊飼喂或加封糖脾,但是飼喂不能過于頻繁,提高蜜蜂存活率 。
越冬管理:主要是做好保溫工作。 入冬后,縮小蜂箱通風口, 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加蓋棉墊或覆蓋防風布保溫。流蜜后期少取蜜或不采蜜,保證蜂巢留足繁殖和越冬飼料。飼料不足時及時抽出多余空脾,放入儲備的蜜脾,補足越冬飼料。 如無蜜脾補充,則補喂蜂蜜或白糖,蜜糖水按 4 ︰ 1 比例,白糖水按 1 ︰ 2比例進行配置,于傍晚灌脾或用飼喂器飼喂。
病蟲害防治:蜜蜂主要有中蜂囊狀幼蟲病、蜜蜂白堊病、蜜蜂孢子蟲病、麻痹病、蜂螨、蠟螟和胡蜂等病蟲害,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換箱換脾、清理病蜂、蜂具消毒、藥劑投喂等綜合措施進行防治,可選用抗病毒 86 或 SM 細菌核酸霉防治囊狀幼蟲病,白堊凈或灰黃霉素噴喂蜂群防治白堊病,煙曲霉素、巴龍霉素或 0.2%~0.4% 滅滴靈防治蜜蜂孢子蟲病, 用升華硫灑在蜂箱底部驅殺患麻痹病的病蜂, 選用升華硫配合殺螨劑調成膏狀輕涂封蓋以殺滅蜂螨,選用 10%鹽水浸灌被害巢脾 1 小時可殺死蠟螟。 每天觀察巢門,發現有胡蜂襲擾時及時滅殺。
4 小結
枇杷為常綠果樹,果園土壤疏松肥沃透氣,天然蔭蔽,適合黃精生長。 枇杷矮化套種黃精,果園黃精種植占比達 60% 以上,構建層次分明、通風透光良好的立體生長環境,空間資源、溫光資源和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果園套種黃精,可減少施用有機肥,抑制雜草發生,黃精病蟲害發生少,能克服季節性干旱,控草、施肥、灌溉、打藥相得益彰,不僅節約人工,而且有利于果樹生長,黃精成品品質高。 林下養蜂,枇杷和黃精為蜜蜂提供充足的天然花粉和蜜源,可提高蜂蜜的產量和質量; 蜜蜂在采蜜過程中傳播花粉,有利于枇杷授粉,提高著果率,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為鄉村振興的 ( 陽光產業。 丘陵山地枇杷矮化栽培及林下綜合種養技術具有技術輕簡、生產安全、品質優良、節本增效等特點,南方地區丘陵山地枇杷種植面積較大,推廣“果、藥、蜂”生態融合立體種養模式前景廣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