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4月16日三版
■編者按
2025年山東“新春第一會”為全年發展開篇定調——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釋放出堅定不移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的強烈信號。為展現新時代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激勵全省上下對標對表、實干爭先,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策劃推出“改革立潮頭 實干挑大梁·市縣調研行”全媒體報道,選派骨干記者編輯團隊,深入山東市縣區,深入挖掘各地推動改革創新的新做法新模式新機制,解剖麻雀、總結經驗,為其他地區和部門開展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推動山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現更大作為。敬請關注。
“在人在文”看變量
——濰坊改革創新一線蹲點記③
“人”是創造價值的源泉,也是一個區域發展的最大變量。
困難挑戰面前,怎樣匯聚干事創業合力,畫出最大同心圓,一度是擺在濰坊市黨委政府案頭最緊迫的課題。濰坊用實際行動作出了回答,總結起來,就是三重維度:調動黨員干部、企業家、在外濰坊人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以民生改善匯聚發展向心力,激發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三者由淺及深、環環相扣,以黨風政風帶動民風社風,這是濰坊經濟逆勢而上、攀高躍升更深層的密碼。
人之有生,全賴此氣。一座城市也是如此。當一座城市身處困境,難免存在發展信心不足、精氣神不振等現象。
要想激活“一池春水”,先要激活“引領者”。濰坊發揮黨員干部、企業家和在外濰坊人“三支隊伍”作用,引領帶動千萬濰坊人與城市同心同行、為發展拼搏奮進。
鏡頭拉回2023年7月24日,時任壽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圣城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秀欣接過了市委、市政府頒發的“敢為先鋒”獎杯。
為爭取零碳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項目落地,李秀欣5次帶隊到相關國家部委對接爭取,終獲成功。“一個困難總有一把鑰匙,開動腦筋、勇闖新路,很多老大難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憑著一股拼勁,李秀欣盤活了3個群眾反映強烈的爛尾項目、解決了被擱置多年的東營村拆遷改造等問題,獲評濰坊市首批“敢為先鋒”。
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四敢”精神中,“干部敢為”是決定性因素,是干事創業的“主心骨”。改革開放以來,濰坊之所以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干部敢闖敢干敢為先,涌現出了一批以王伯祥、王樂義為代表的改革“闖將”。
面對嚴峻復雜的發展形勢和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濰坊突出“典型示范”效應,點亮榜樣之光。2023年以來,選樹20名“敢為先鋒”、2個“敢為先鋒集體”和200名“興村治社好書記”,通過廣泛開展亮績賽績成果展示交流等方式,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爭先鋒、作表率,化挑戰為機遇,搶占發展先機。
百余年前,濰縣工業先驅滕虎忱創辦了華豐機器廠,為濰坊現代制造業埋下了第一塊厚重的基石。愛國、自強、創新、誠信貫穿滕虎忱的一生。從那時起,企業家精神便流淌在濰坊的城市基因里。
起風了,所有毛孔都能感知。如今濰坊大小企業數以萬計,單規上工業企業就有4700家,數量和產值全省第二。當下經濟社會環境高度復雜與不確定,企業作為經濟的毛細血管,感受最明顯。穩住企業家隊伍,就穩住了經濟活動的關鍵要素、重要主體。
位于濰坊高新區的濰坊市人才公園。
讓企業家更有定力、更有底氣,濰坊做了很多努力:重禮遇,每年高規格舉辦企業家大會,持續開展杰出企業家、優秀企業家評選,讓企業家當主角、站“C位”;搭橋梁,成立企業家聯合會,為企業家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優服務,實行服務企業專員、涉企政策征求企業家意見、重要會議邀請企業家列席等制度。
一系列做法環環相扣,頻度密、力度大、成效顯著。
豪邁集團董事長張恭運帶領企業全力開拓國際市場,輪胎模具國際市場占有率近1/3;得利斯新掌門人鄭思敏接棒父親鄭和平,以數智化轉型不斷擴大農業產業新版圖,獲評山東預制菜“航母型”企業;新和成董事長胡柏藩不僅把企業最大生產基地放在濰坊,還廣泛發動“朋友圈”,推動5家上市企業抱團落戶,在濰坊累計投資近600億元。
在濰坊鼓勵創新、敢試敢闖、寬容失敗的發展環境中,企業家與城市雙向奔赴、相互成就,共同攀登產業高峰。
風箏要想飛得更高,需要更強的風力托舉。當“同心圓”越畫越大,百萬“在外濰坊人”的力量被鏈接起來。托舉乘勢而上的濰坊經濟,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主角,每一份力量都極其寶貴,每一點貢獻都彌足珍貴。
2025年濰坊市“兩會”期間,23名受邀參會的在外杰出人士成為市委書記、市長的“座上賓”。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青島大學創新藥物研究院副院長姜國輝是被邀請的代表之一。在外發展多年,他在國際抗腫瘤藥物研發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參會前與濰坊一家企業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落地轉化研發成果。
2018年起,濰坊每兩年舉辦一屆濰坊發展大會,以鄉音鄉情鄉愁為紐帶,廣泛聯絡在外各界知名人士,至今已促成1300多名濰商返鄉創業,達成項目200多個。
干部積極作為,企業家堅守實業,在外濰坊人反哺家鄉,有這樣的內在邏輯:黨員干部隊伍聚焦行政效能,企業家隊伍深耕市場,在外濰坊人則發揮紐帶作用,實現資源回流,共同為濰坊發展保駕護航。
民心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一方面,回應人民期待,讓群眾得到切實利益,才能增強人民的認同感、歸屬感,匯聚向心力;另一方面,新形勢下,把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能夠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這是濰坊黨員干部的樸素共識。
共識,體現在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的微改革中。
隨著基層治理的深入,奎文區北苑街道金都社區黨委書記王致娟發現,群眾需求越來越多樣。要解決群眾呼聲高的修建停車場、充電樁等問題,錢是關鍵。但是,這既不屬于財政兜底的范圍,也因利潤低走市場行不通。
于是,以居委會作為特別法人身份發起,王致娟帶著大家成立了一家社區社會企業——濰坊融悅社區服務有限公司,既為居民開展多元服務,又為社區“造血”。
依托企業,金都社區推行知識產權轉化服務,凡是來社區參觀學習的團體,都收取一定費用,工作人員出去講課,也收取課時費。成立以來,企業營收十萬余元,為解決群眾難題提供了資金來源。
零工客棧、社區微業環衛驛站、智慧養老……濰坊連年壓茬推出一系列“切口小、見效快”的“微改革”舉措,厚植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底色。
濰坊市高密市在“微招聘”活動中為群眾解讀就業創業政策。
共識,體現在基層首創的普惠性公共服務中。
濰坊市把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作為群眾幸福生活的“標配”,民生支出占比連續保持在80%以上,普惠性公共服務品質不斷提質升級。
“至今東魯遺風在,十萬人家盡讀書?!弊饚熤亟?,濰坊自古有之。多年來,濰坊的基礎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叫得響。
諸城市是教育部首批12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之一。以此為抓手,諸城市正加力由“實驗區”到“示范區”轉變,不斷推動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
比如,針對家庭教育薄弱的問題,諸城啟動校家協同育人試點學校項目,倡導家長撰寫孩子成長隨筆和親子日記,超過8萬名家長自愿參與活動。再如,面臨受生育政策影響的生源“峰谷交替”現象,探索教師跨學段貫通流動,通過全面推進普通高中“縣管校聘”改革等措施,緩解縣域師資不均衡問題。
學校變了,學生也變了。近年來,諸城教育群眾滿意度測評持續位列全省前茅。
健康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衛生技術人員8.45萬人、全省第四,醫療衛生機構8792家、全省第三,二級三級公立醫院42家、全省第二,國家級臨床重點??坪椭嗅t優勢??聘?個、全省第一。近年來,濰坊探索構建既高效又充滿溫度的醫療服務體系,成功爭創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基層衛生健康綜試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三大試點,縣域內就診率位居全省第一,群眾看病就醫滿意度保持全省前三,現有80歲、90歲以上老年人23.4萬、4萬,百歲老人710人,人均期望壽命達80.5歲。
共識,體現在觀念更新的城市建設和治理中。
2024年夏末秋初,不少市民發現,人民廣場的噴泉復噴了。
人民廣場噴泉停噴,不僅不利于塑造城市形象,更難以向市民傳遞發展信心。一名干部坦言:群眾從家里走出來,接觸到的就是城市,他們的感受很直接。就算一點小變化、小改進,銖積寸累也會讓城市更加溫馨、更具溫情。
面對財政緊張的實際,噴泉復噴的背后離不開改革創新。
去年開始,濰坊借鑒POD公園城市發展模式,探索推進60個公園綠地資源盤活利用。按照公益屬性與市場化相結合原則,整合可利用空間,集中出讓經營權。同時,明確經營收益專款專用,優先用于公園景區市政設施更新等配置提升。收益有效支撐了人民廣場噴泉、照明、地面等設施維修項目開展。
“為民”二字正在不斷激發城市治理智慧。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源流深者,光瀾必章。濰坊是一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城市,是東夷文化的核心、齊文化的腹地。名人文化源遠流長、非物質文化遺產絢麗多姿、金石文化獨樹一幟、書畫文化璀璨奪目,千百年來滋養著這座城市的成長。
深諳以文化力量聚人心、暖民心、強信心之道,濰坊用文化給城市鑄魂,使文化成為化人、潤城、興業、惠民的無形力量,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寒亭區民主街和新元路交叉口附近,一處鬧中取靜的“超然書房”讓城市添了一股“書香氣”。900多年前,密州知州蘇軾在超然臺上創作了多首名篇,傳為佳話。2022年以來,濰坊全面啟動城市書房建設,書房名稱就定為“超然”。
4年來,在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基礎上,濰坊建成超然書房63家,將其打造為市民的休閑打卡地和閱讀新空間。
位于濰坊壽光市的倉頡漢字藝術館。
山東大學《文史哲》主編杜澤遜,對濰坊營造出的“濰有書香”全面閱讀氛圍記憶猶新。有一次,他出差到濰坊圖書館,看到近千名市民排隊進圖書館讀書,跟在場的濰坊市委書記劉運由衷贊嘆“濰坊真了不起”。
這些年,濰坊市在全省率先布局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群眾文體生活滿意度連續3年居全省前列。
以文興業,往往能迸發城市人文經濟新活力。
異域風情的德日式建筑、原汁原味的民國老宅、保存完好的工業遺址……位于坊子區的坊茨小鎮吸引了不少劇組取景拍攝。今年前3月,已有近10個短劇劇組在此拍攝完畢,不少有分量的影視制作團隊也相繼到此實地堪景,洽談合作。
坊茨小鎮德建僑民學校舊址。
眼下,小鎮內的卡拉OK、老酒坊等6個大型室內場景正在如火如荼建設,后續將以此開發旅游、餐飲、演員培訓、服裝道具租賃等服務業態,進一步帶動當地百姓增收。
走在濰坊人民廣場,上書“崇文尚德、惟實勵新、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城市精神標牌赫然醒目。
精神,基于文化,但又高于文化,它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精華。近年來濰坊凝練升華的這一城市精神,蘊含著濰坊人的文明素養、道德理想、意志品格,彰顯了提升城市內涵、引領城市發展的靈魂和風骨。
在外濰坊人、青島科而泰環境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尹學軍至今記得,在做第一個創業項目時,遭遇到了巨大困難,就是依靠“自信圖強”四個字,才撐過最難熬的時光。
“最難的時候,工資都發不出來,合作方都想關門?!币鼘W軍回憶,“我就勸他,困難只是暫時的,堅持一下,好技術一定會有市場?!笨恐鴪皂g不拔的精神和產品技術的優越性,尹學軍和團隊用6年時間,將產品技術推廣到工業、汽車、精密加工測量、電力、軌道交通、建筑橋梁等行業。
像尹學軍一樣,受到城市精神鼓舞的濰坊人還有很多。濰坊將進取、創新、迎難而上的文化基因刻到骨子里,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增添活力,讓文化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也正是因為這種力量的存在,即使經濟短期波動,濰坊也能化危為機、逆勢而上。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邁上地區生產總值超8000億元的新起點,萬億級城市曙光已現。濰坊,這片被千年文脈滋養的土地,向高而攀的力量更顯澎湃!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于新悅 李振 王佳聲 趙洪杰 通訊員 孫磊 韓國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