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您好,您的快遞到了,是放在驛站還是快遞柜?”,這或許是快遞小哥每天說得最多的一句話??爝f柜和驛站的出現,解決了快遞“最后一公里”的服務難題。
不過隨著近兩年驛站的強勢崛起,快遞柜卻有些失寵的意味。今年2月底,“快遞柜一哥”豐巢因未更新補充材料,導致招股書正式失效。IPO“卡殼”引起了外界極大關注。
豐巢官方對此回應稱,招股書失效屬于港股正常機制,上市工作正在推進中。話雖如此,但在快遞新規、電商政策的變動下,豐巢的成長空間能否打動資本市場,依然是個大大的問號。
初見規模,重資產模式盈利難
寄存服務的出現,讓派送人員大大節省了時間,也令快遞柜賽道進入了黃金發展期。據中研網數據,2017—2022年間,我國智能快遞柜市場規模由127億元增長至36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0%。在此背景下,去年8月豐巢正式向港交所發起了沖擊。
據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豐巢營收分別為25.26億元、28.91億元和38.12億元。僅僅兩年時間,營收就增加了近13億元。當然隨著營收的暴漲,豐巢的市場地位也越發穩固。據灼識咨詢數據,按2023年收入計,豐巢是國內最大的末端物流解決方案商和全球最大的智能快遞柜網絡運營商。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快遞包裹業務的激增,豐巢營收會駛入快車道。不過在盈利能力方面,豐巢卻處于低位。2021—2023年,其凈利潤累計虧損高達37.78億元。
好在去年前5個月,豐巢終見盈利,實現凈利潤7160.2萬元。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在規模效應下,豐巢能守得云開見月明呢?其實不然。
首先,豐巢的經營模式以自營為主,每鋪設一個網點,都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后續的運營、維護、升級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據安信證券2020發布的調研報告,單套快遞柜一年投入成本高達16788元,毛利率只有6%。
而且早期為了搶占市場,豐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國31個省份進行擴張,還斥巨資先后吞下了中集e棧和中郵速遞易兩大競爭對手。雖然坐上了行業第一寶座,但資金壓力也越來越大,截至2023年底,其資產負債率高達64%。
其次,豐巢由虧轉盈和跑出規模有一定關系,但更多歸功于電商紅利、超時費的收取和財務調整三大因素。近些年電商退貨率從以前的不足5%,到如今的60%以上,帶來的結果便是養肥了快遞公司,豐巢同樣獲益良多。
2023年豐巢電商退換貨綜合服務量為1.34億件,相比2021年增加了1.15億件。與此同時,從2020年4月起,豐巢宣布對滯留件實行超時收費,雖然遭到了消費者強烈不滿,但四年時間換來了超8億元的收入。
再加上從2024年起豐巢將快遞柜的折舊年限由5年調整為10年,大大降低了成本開支??梢钥闯?,豐巢現在的盈利并不是燒錢跑出規模換來的。一旦電商退貨政策發生變化,對于豐巢的影響不言而喻。更何況現在的豐巢正在面臨消費者、快遞員、友商的三重夾擊。
群敵環伺,寄存生意逆水行舟
去年3月1日,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實施,禁止快遞員未經用戶同意私自投放快遞柜或服務站點。在新規發布后,豐巢、云柜、富友等品牌紛紛從小區內開始撤離,很明顯新規給快遞柜賽道澆了一盆冷水。
對于豐巢而言,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是,一方面以菜鳥、兔喜、蜜罐、近鄰寶、京小柜為代表的驛站、快遞柜品牌正在搶占著“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豐巢避重就輕的經營模式已經招致快遞員和消費者的恨意,喪失了好感度。
成立于2013年的菜鳥,一直以來被豐巢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畢竟二者都專注末端配送環節。依靠加盟輕資產模式,菜鳥驛站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當城市小區被菜鳥驛站包圍,豐巢的生意自然難做。早在2017年,雙方因為數據接口就引發過爭端。近些年,因為搶奪客戶,二者之間的摩擦從未間斷。
雖說菜鳥于去年進行戰略調整,重拾物流舊業。豐巢今年初還和菜鳥達成深度合作,但這并不意味著“最后一公里”戰爭的結束,兔喜、喵站對于豐巢的威脅依然存在。雪上加霜的是,豐巢的超時收費又將快遞員和消費者推到了驛站的嘴邊。
在商業模式上,豐巢和驛站并無本質區別,主要客戶都是快遞員。早期豐巢一柜難求,深受快遞小哥喜愛,但是隨著收費政策的出臺,直接影響快遞員的工作效率。例如部分消費者會趕在超時前命令快遞員將包裹取出,如果辦不到快遞員就會面臨投訴和罰款。
而對于消費而言,豐巢的收費更像是無理取鬧。我在線上購買商品已經付了快遞費,憑什么還要再交費?這是大多數消費者的心理,所以當啟動超時收費后,豐巢遭到了全國近百個小區的聯合抵制。實際上作為中間服務商,豐巢的服務也并未換來用戶的滿意。
例如快遞柜打不開、快遞不翼而飛等情況時有發生,寄件操作非常繁瑣,取件對老年人群不友好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吐槽。近日有股民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直接向順豐控股反映,豐巢快遞柜網絡差,取件需要排隊等待時間較長,體驗感不好。
不可否認,豐巢確實給打工人、注重隱私的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但是在智能化、用戶體驗層面,豐巢還沒有做到十全十美。當然作為企業而言,盈利肯定是放在首位,收費是大勢所趨,但這也映射出豐巢的這套商業模式難言美麗。
多元跨界,能力還得配得上野心
上個月在北京舉辦的第41屆CAAPA博覽會上,豐巢攜帶自主研發的寄存柜參展,為景區、商業中心、主題樂園等不同場景提供智能、高效、安全的儲物服務方案。
很明顯,豐巢想借用時下大熱的文旅概念,敲開景區娛樂領域的大門,不甘心只做快遞末端這門費力不討好的To C生意,而是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追求利益最大化。
其實,豐巢的多元化野心早就蠢蠢欲動。在2018年就推出高鐵智能柜,進軍出行寄存市場。2021年重點推廣智能服務站,試圖發展社區、大型企業、醫院商場等B端客戶。去年豐巢寄存柜又相繼入駐青島、上海、深圳、無錫等各大城市地鐵站點。
從小區、辦公樓到城市里的各個公共場所,只要是人流量大的地方,豐巢都想插一腳。誠然智慧化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我國也在大力倡導。但是從市場來看,快遞依舊是智能柜最大的需求場景。
況且無論是快遞柜還是寄存柜,本質上都屬于共享經濟。結合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的發展規律,只有高頻消費+剛需才能支撐共享生意做下去。
豐巢打出文旅、節假日+地鐵概念,緩解了消費者的出行煩惱,但出行旅游場景往往針對背包客和返鄉人,消費頻率遠不如網上購物。豐巢想要在寄存市場有所突破還需在運營和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
除了在舒適區尋找新場景,豐巢也開啟了跨界之旅。2022年進軍洗護賽道,推出了“不用等待,隨時送洗”干洗業務。2023年在中山自建洗衣工廠,并且和全國135家第三方洗護工廠展開合作。
截至2024年前5個月,豐巢洗護訂單96.2萬份,相比2022年增加了89.3萬單,成長速度十分驚人。豐巢之所以敢走這一步棋,原因在于背靠快遞柜覆蓋的20.9萬個小區。
發展社區生態服務無疑是豐巢當下最好的選擇。目前豐巢小程序還支持日常家居保潔、家電清洗等服務。不過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跨界雖然打開了新市場,但同樣有風險。
今年三月初,有消費者反映自己將一雙價值5500元的鞋子送去豐巢洗護,洗后鞋頭變樣,鞋跟鉚釘消失、品牌LOGO偷梁換柱。在黑貓投訴平臺,關于豐巢洗護的投訴超過500條,大部分都是因為衣物洗壞,說明豐巢在洗護領域還缺乏足夠的專業性。
結語
從誕生之日起,豐巢可謂是“光芒四射”,背靠順豐發展十分迅猛。只是經過十年的實踐,豐巢的商業模式沒有問題,但盈利方式卻備受爭議。如何平衡用戶和快遞員之間的關系,是豐巢當下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快遞行業的加持下,包裹寄存需求還會增長,豐巢的基本盤依舊很牢固。不過想要真正實現投資回報,豐巢不僅要開拓高頻新場景,構建產業生態,還必須有好服務留住用戶,才能繼續在配送終端市場披荊斬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