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 慧??楊? 一??管克江
4月15日,馬來西亞行政首都布特拉加亞街頭懸掛著中馬兩國國旗,歡迎習近平主席到訪。本報記者??宦 翔攝
機車副司機培訓班上,馬來西亞學員在中國師傅的指導下進行實操訓練。本報記者 劉 慧攝
中外工人在東海岸鐵路項目上合作施工。中交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供圖
中車大連公司為東海岸鐵路項目生產動車組的相關部件。宋 爽攝
東海岸鐵路項目工人在進行中T梁架設。中交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供圖
位于馬來西亞彭亨州的馬中關丹產業園區的象征基石。新華社記者 程一恒攝
乘坐軌道車,沿著已鋪設完畢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軌道朝著吉隆坡方向行進。道路兩旁是郁郁蔥蔥的熱帶雨林,前方是已初具規模的蘇丹阿末沙城客貨兩用車站。近日,記者探訪了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建)承建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現場。作為中馬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東海岸鐵路全長約665公里,跨越馬來西亞4個州,建成之后將成為連接馬來西亞東西海岸的交通主動脈,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表示,感謝中國企業與馬來西亞本地企業攜手推進這一重要項目。相信在馬中雙方共同努力下,借助“中國速度”和先進科技,東海岸鐵路項目將爭分奪秒、早日建成,為馬來西亞和地區國家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創造了馬來西亞工程施工領域的多項紀錄”
從吉隆坡向東延伸的一條高速公路上,路中央被圍蔽擋板圈出一段施工區域,兩側車道車流如織。此處便是東海岸鐵路28號橋梁施工點,項目工程人員要在這里架設一座鐵路橋。橋梁長度500多米,施工過程中要重點克服兩大難題:一是“堵”,此處高速公路是連接東西海岸的交通要道,車流量極大,每逢節假日便擁堵不堪;二是“擠”,橋梁處于兩條線路分叉和過渡的關鍵地段,地域空間極為有限。
如何在確保高速公路正常行車的前提下順利施工呢?項目第八分部工程管理部部長鄧騰亮回憶說:“起初,我每天都前往施工現場,反復勘察地形,進行了無數次‘沙盤演練’,方案前后修改了6版。目的就是既要將車道由原來的3車道拓寬至5車道,又要在高速路中央設置隔離封閉區域進行施工。”
鄧騰亮指著一條新拓寬出來的車道告訴記者:“這里原本有一條30多米深的溝壑,深溝里還有一個3米見方的涵洞。”由于沒有能夠進入深溝的道路,施工設備也無法進出。“我們從旁邊山坡上開辟了一條道路,將深溝里的涵洞接長,最終把整個深溝填平,拓寬出了新車道。”在高速路旁的陡坡上,一條小路從山頂蜿蜒而下。鄧騰亮介紹,對原有邊坡進一步開挖修路并非易事。邊坡最陡峭處達60度,挖土機根本無法駛下。施工人員最終將山路修成了“九曲十八彎”,攻克了這塊“硬骨頭”。
項目建設中,類似的挑戰還有很多。憑借中國方案、中國技術,項目團隊逐一克服困難:在云頂隧道施工時,引進了馬來西亞迄今為止直徑最大、掘進距離最長的山嶺隧道敞開式硬巖掘進機,施工效率是傳統鉆爆法的2至5倍;首次自行焊接500米長的鋼軌;首次采用500米長軌單枕連續鋪軌的機械化施工工藝,鋪軌機每天能夠鋪設2公里的軌道……
“引進中國先進技術設備,因地制宜落實施工方案,東海岸鐵路項目創造了馬來西亞工程施工領域的多項紀錄。”項目總經理鄧波表示,東海岸鐵路項目是中國標準與馬來西亞標準的融合,為更多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積累了實踐經驗。
“今后家鄉的魚露和蝦醬可以通過火車運到港口、銷往全世界”
在馬來西亞中西部雪蘭莪州鵝嘜縣米馬蘭山村,村民祖萊達的家位于一個斜坡上。院子外面,種著菠蘿蜜和榴蓮。記者來到祖萊達家時,她正帶著女兒做家務。“家附近的路燈壞了,村里的排水管堵塞了,東海岸鐵路項目的工作人員都會熱心幫忙維修。”祖萊達說,村民們與項目工作人員成了朋友,大家時常會把自己種植的蔬菜水果送到項目部。
祖萊達的姐姐住在馬來西亞東北部的吉蘭丹州。從鵝嘜開車前往吉蘭丹大約需要7個小時,遇到節假日堵車,甚至要十幾個小時。由于交通不便,姐妹倆很久才能見上一面。“東海岸鐵路通車后,我要帶著孩子坐火車去吉蘭丹州走親戚,聽說不到4個小時就能到了。”祖萊達對未來的旅行滿懷憧憬。
馬來西亞東海岸的民眾對通車更是充滿期待。項目機車副司機培訓班學員伊瑪爾來自吉蘭丹州。“我的家鄉盛產宋吉錦、魚露、蝦醬等特色產品。以往,這些產品只能通過公路運輸。今后家鄉的魚露和蝦醬可以通過火車運到港口、銷往全世界。沿線地區的物流業、旅游業也將加速發展。”
“我們村里人都盼著鐵路盡早通車。”登嘉樓州馬尼斯島村村長切恩邦說。以往,這里的村民大多以賣農產品和水果為生。如今,東海岸鐵路項目4座特大橋之一的跨登嘉樓河特大橋經過該村,可喜的變化正在發生。“這將是登嘉樓州最美麗的一座橋。”切恩邦說,“現在節假日期間,有很多游客來這里,村民們開發了游船項目等。項目完成后會吸引更多游客,村民們可以開商店,集市等也會興旺起來。這里將會越來越熱鬧。”
截至目前,東海岸鐵路項目已為馬來西亞及周邊國家創造超過2.1萬個就業機會,招錄馬來西亞本地員工累計逾萬人,合作的當地企業約2000家。
“成為馬來西亞最長鐵路的首批司機,讓我倍感自豪”
在內燃機車上,機車副司機培訓班學員帕迪文正在中國師傅——項目運輸隊副隊長羅標的指導下,進行實操練習。他對電氣柜內部件進行了外觀檢查,閉合照明開關、蓄電池閘刀等,確認正負試燈亮度是否一致。
“帕迪文進步很快。”羅標介紹,這批學員共有30多名,是去年從2000多名本地報名者中選拔出來的。他們一天學習中文,一天學習行車理論、安全規章等知識,逐步熟悉列車部件。每周六復習所學內容,并定期進行測試。
學員們還和馬來西亞多所院校的老師前往廣西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參加培訓。談及在中國的培訓經歷,帕迪文興奮不已:“中國的高鐵技術十分發達。我第一次乘坐高鐵,從南寧到柳州,約1小時就到了!”帕迪文說,他十分期待未來能在東海岸鐵路上駕駛列車,也希望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分享給更多新學員。“鐵路司機正成為馬來西亞的新興職業,我是我們家族中第一個在鐵路系統工作的人。能夠成為馬來西亞最長鐵路的首批司機,讓我倍感自豪。”
東海岸鐵路項目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助理邱佩玲介紹,項目計劃為馬來西亞培養5000名鐵路建設和運營人才。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訓1501名火車副司機、房建工程師、現場技術員等。2025年,項目與馬來西亞鐵路銜接公司、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三方聯合,計劃選派約200名馬來西亞在讀專科學生,前往中國進行為期一年的學歷教育。
第八分部的現場工程師阿茲利工作不久就入選了“中馬鐵路人才培訓合作計劃”。他說:“從看圖紙到把控工程質量,再到完成驗收資料,3年來,在中國師傅的悉心指導下,我不僅掌握了鐵路施工中的諸多新技術和新方法,還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知識。項目為我提供了寶貴的成長平臺和機遇。”
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會長翁詩杰表示,東海岸鐵路將成為連通馬來西亞東西海岸的“陸上橋梁”,對促進馬來西亞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持續推進,為兩國關系向前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6日 05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