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16年坦克首次出現在索姆河開始算起,坦克這種武器的歷史已經超過100年了,即使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坦克開始大放異彩算起,坦克輝煌歷史也已經超過80年,而在這80多年當中,盡管坦克這種武器曾經經歷了風風雨雨、甚至是有關其還有沒有存在必要的爭論,但不管怎么說,坦克直到今天以依然是各國軍隊當中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那么,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相比,現在坦克身上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來簡單談談這個問題。
如果用現在的坦克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坦克做一番比較,那么這些坦克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如今的坦克重量變得越來越重,尺寸也變得越來越大了。
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已經出現了很多種40余噸的重型坦克,但如今,40噸可以說不過是坦克的起步門檻,比40噸重更多的坦克型號并不罕見。
至于兩個不同時期坦克的尺寸,那就更沒什么好說的,因為哪怕是剛剛入門的軍事愛好者,也會注意到這里邊發生的巨大變化。
這兩個不同時期坦克身上發生的變化,除了重量和尺寸以外,還有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裝甲種類的變化。
大家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坦克的裝甲沒有例外的都是鋼制裝甲,而為了提高坦克的防護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坦克有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斷加厚坦克的裝甲厚度,然后直接導致坦克的重量直線飆升、坦克的機動性越來越差,超重的坦克在戰場上步履維艱。
不過現代坦克的裝甲在上世紀7七十年代約翰國研究出來“喬巴姆”復合裝甲以后,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可以說如今但凡稍微年輕一點的坦克都用上了各式各樣的復合式裝甲,而復合式裝甲對敵方穿甲彈的防護能力亦遠非傳統的鋼制裝甲可比,不過非常遺憾的是,盡管復合式裝甲的防護能力遠非傳統鋼制裝甲可比,并在理論上能夠減輕坦克的重量,但各國在研制坦克的過程當中,為了追求完美的防護能力,依然導致了六七十噸的超級坦克層出不窮。
而為了讓那些六七十噸的坦克依然保持說得過去的機動性,所以兩個不同時期坦克發動機功率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坦克的發動機功率普大多在幾百馬力徘徊,那么現代坦克的發動機功率已經普遍超過了1000馬力甚至更大。
其實現代坦克使用的新型裝甲并非僅有復合式裝甲一種,因為現在有些國家坦克非常喜歡使用的“爆反”裝甲則代表了現代坦克新型裝甲的另一個不同流派。
當然,其實在爆反”裝甲出來以后,各國對這種裝甲是否有效就存在一定的爭議,因為這種裝甲只是對使用聚能/空心裝藥對反坦克武器特別有效,而對采用其他裝藥方式的反坦克武器的防護效果要差一點。
當然啦,鑒于本文的討論重點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坦克和現代坦克身上的變化,爆反”裝甲是否有效已經超出了本文的討論主題,為了避免文章主題跑題太遠,所以這個話題我只能稍微提一下而不做深入探討。
至于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坦克坦克和現代坦克身上的不同點除了裝甲不一樣以外,其實它們的武器也變了(或許說升級換代了)。
具體的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坦克大多采用的是的線膛炮,而且那個時代的坦克炮普遍口徑不大,85毫米、88毫米、90毫米這幾個扣口徑的坦克炮已經是那個時代來說比較大口徑的坦克炮了。
至于說現代坦克,上述三個口徑的坦克炮在現代坦克身上已經基本看不到了(85、90毫米坦克炮在個別型號的老式輕型坦克上還能偶爾看到),而120毫米已經成了現代坦克炮的起步尺寸。
除了口徑,招現代坦克已經基本上淘汰了線膛炮而普遍改用滑膛炮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坦克和現代坦克除了裝甲武器發生了變化,其武器使用的彈藥也不同了,因為二戰時期的坦克大多使用早期的穿甲彈,而現代坦克上,戰后出現的威力更大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則成了主流。
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坦克內部的觀瞄系統相對來說還非常的原始,簡直和普通拖拉機沒有太大的區別,基本談不上有什么火控系統和電子設備。
但在現代坦克上面這幾點上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坦克已經完全不同了,因為現代坦克的內部已經越來越不像傳統坦克了,而更像是某種電子游戲設備。
同時,駕馭現代坦克對坦克兵的文化要求也越來越高了,而不是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對坦克兵的要求低到能開拖拉機就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