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個標題挺抓眼球的,叫“倒反天罡?中國‘北斗’衛星導航,或被美軍用于制導精確打擊彈藥”。這標題乍一看挺讓人摸不著頭腦,咋回事兒?美軍要用中國的“北斗”導航?這聽著也太顛覆了吧。咱們得一步步拆開看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到底有沒有真憑實據,還是只是個噱頭。
這事兒從哪兒來的?
要弄清楚這事兒,得找找源頭。搜了全網相關內容,發現這話題最早跟一個人有點關系——美國空軍導航和計時高級專家杰弗里·赫伯特。這哥們兒在2015年的“美國空軍和太空軍2025”戰爭研討會上提了個想法,說未來美軍的精確制導彈藥可能會用上包括中國“北斗”在內的其他國家導航系統信號。咋回事兒呢?他覺得光靠美國自己的GPS不夠保險,想用“多樣化的GNSS信號來源”來提高抗干擾能力。
GNSS是啥?就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簡稱,包括美國的GPS、中國的“北斗”、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歐洲的“伽利略”。赫伯特的邏輯是這樣的:現代戰爭里,電子干擾技術越來越牛,GPS信號老被針對。如果對手專門干擾GPS的頻段,美軍的導彈、無人機啥的就可能啞火。為了不被卡脖子,他覺得可以把其他國家的導航信號也用上,比如“北斗”,這樣即使GPS掛了,還有備胎。
這想法聽著挺大膽,但也不是完全沒根據。2011年伊朗就干過一件事兒,通過干擾GPS信號,把一架美軍RQ-170無人機給“騙”下來了。這事兒讓美國人挺頭疼的,意識到GPS也不是萬能的。所以赫伯特才琢磨著,能不能多找幾個導航信號源,增強可靠性。
美軍為啥會有這顧慮?
說到這兒,得聊聊為啥美軍對GPS這么沒信心。GPS是美國在1978年上天的全球導航系統,到現在用了40多年,全球都靠它定位導航,尤其美軍,精確制導武器基本都離不開GPS。比如JDAM精確制導炸彈、戰斧巡航導彈,全得靠GPS信號來找目標。
但GPS有個軟肋,就是信號太容易被干擾。它的工作頻段是公開的,敵人只要有設備往那個頻段扔點“噪音”,信號就亂了。尤其現在電子戰技術這么發達,俄羅斯、伊朗這些國家都展示過干擾GPS的能力。2019年挪威還抱怨過,說俄羅斯在北約軍演附近搞電子干擾,把他們的GPS信號弄得亂七八糟。
要是戰場上GPS真被干擾,美軍咋辦?導彈打不準,無人機找不到路,后果挺嚴重的。所以赫伯特才提了這么個主意,想著用上“北斗”這些其他系統的信號,起碼多條腿走路,不至于一條路走到黑。
“北斗”到底是啥?
說到“北斗”,咱們得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1994年立項的,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到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正式開通,覆蓋全球。定位精度優于10米,測速精度優于0.2米/秒,授時精度優于20納秒,性能杠杠的。
“北斗”分民用和軍用兩種服務。民用的是公開的,全球都能用;軍用的精度更高,但得有授權。現在全球有137個國家跟“北斗”簽了合作協議,非洲、東南亞、中東這些地方用得挺多。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也把“北斗”認定為全球四大導航系統之一,跟GPS平起平坐。
“北斗”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小打小鬧了。2020年全球開通后,它的服務范圍和GPS差不多,甚至在亞太地區精度還更有優勢。所以赫伯特提到“北斗”,也不是完全沒道理,畢竟這系統確實有實力。
赫伯特的提議聽著挺有創意,但真要落地,問題一大堆。先說政治上的坎兒。中美關系這幾年一直不太平,美國國會那些鷹派天天嚷著“中國威脅”,咋可能讓美軍用中國的“北斗”呢?這要真干了,政治上不得炸鍋啊。
再來說安全問題。用“北斗”信號,等于把命脈交給別人。誰知道信號里有沒有后門?中國會不會在關鍵時候掐信號?就算沒后門,民用信號的精度也比不上軍用級的,戰場上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這風險誰敢擔?
還有技術依賴的問題。美軍用了半個世紀,把GPS打造得這么成熟,咋可能隨便換個系統呢?用“北斗”還得改設備、調系統,成本高不說,還得重新訓練部隊,費時費力。
最后,中國這邊也不傻。“北斗”的軍用服務是給自家軍隊用的,咋可能開放給美軍?民用信號倒是隨便用,但那精度和抗干擾能力,夠不夠美軍打仗用,還得打個問號。
赫伯特一提這想法,美軍內部就吵開了。支持的人覺得這思路挺新穎,確實能解決GPS被干擾的問題。戰場上多條后路總比死守一條強,創新嘛,得有點想象力。
反對的人更多。他們覺得這提議太冒險了。安全上是個大隱患,政治上更是敏感。有人還直白地說:“用中國的東西?這不是給對手送把柄嗎?”還有人覺得,GPS雖然有短板,但還能改進,沒必要冒險用別人的系統。
最后咋樣了呢?這提議沒下文了。美軍沒采納,還是老老實實守著GPS,同時加大了抗干擾技術的研發。比如M碼信號(一種更抗干擾的GPS軍用信號)已經在推廣了,效果比老信號強不少。
美軍為啥最終沒用“北斗”?
赫伯特的主意沒成,原因其實挺清楚的。第一,政治上行不通。中美關系這現狀,美軍用“北斗”等于自己打自己臉,國會那些人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第二,安全風險太大。導航系統是軍事命脈,交給潛在對手控制,誰敢這么玩兒?就算“北斗”沒問題,信任這東西也建立不起來。
第三,技術上沒必要。GPS雖然有短板,但美軍有能力修補。M碼信號、抗干擾接收機這些技術都在發展,干嘛非得用別人的?
第四,國際影響也得考慮。GPS不光美軍用,全球盟友都在用。如果美軍自己都改用“北斗”,盟友咋看?會不會覺得GPS不靠譜了?這對美國的影響力可不是好事。
所以,綜合下來,美軍還是選擇自己解決問題,沒真去碰“北斗”。
雖然美軍沒用“北斗”,但這事兒也側面說明“北斗”不簡單。能讓美國專家提到它,起碼證明“北斗”在技術上是有分量的。現在“北斗”全球覆蓋,精度和可靠性都不差,尤其在亞太地區,比GPS還強一些。
民用領域,“北斗”已經很普及了。手機導航、共享單車、物流運輸,好多地方都能用上。軍用領域,中國自己的精確制導武器肯定也在用“北斗”,抗干擾能力比民用版強得多。
國際上,“北斗”的地位也在漲。2020年全球開通后,不少國家開始接入“北斗”服務,尤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得挺多。這說明“北斗”不光是中國的驕傲,在國際上也有話語權。
赫伯特的提議雖然沒成,但也不是完全沒價值。它提醒了大家,導航系統不能只靠一個來源。現代戰爭里,電子干擾太常見了,單一系統再牛也有翻車的時候。多找幾個信號源,確實是個思路。
這事兒還反映出“北斗”的影響力。能被美軍專家點名,說明“北斗”已經不是小角色了。中國用了二十多年,把“北斗”從零做到全球一流,這實力誰也得服氣。
對美軍來說,這也是一次警醒。GPS的短板暴露得太明顯,逼著他們得加快技術升級。不然以后真碰上強敵,導航這塊兒要是掉鏈子,后果可不好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