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15日電 (記者 陳杭)開展“安心通學路”建設,是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和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需要。目前,北京東城已累計施劃“通學路”170余條,家長等候區、安全島200余處。未來,東城將著力解決老城空間約束、部分家長違規停車、潮汐交通預警靈敏度等問題,進一步推動從問題解決走向長效治理。
這是記者15日從北京市“安心通學路”建設工作現場會上獲悉的。
開展學校周邊交通治理
2023年6月1日,北京市23部門聯合出臺《北京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提出了“加強兒童友好慢行交通系統建設,改造增設一批‘安心通學路’”的工作要求。
經北京市相關部門和專家論證,“安心通學路”是一個集交通出行、街道環境、停車秩序、園林綠化、慢行系統、街道家具等一體化設計建設的安全、系統、連貫、美麗的適兒友好空間和秩序,主要是通過科學規劃空間、合理施劃交通線路、規范設置標志標識、加強引導管理等多種措施,保障兒童上下學交通安全以及為兒童提供臨時活動空間,并兼顧家長等候空間需求。
記者從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北京市“安心通學路”建設工作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開展學校周邊交通治理,對上下學時間和地點進行優化調整,有條件的學校增設出入口或實施錯時上下學等管理措施;二是增設適兒化交通標志,對學校周邊交通信號燈等交通設施設備采取適兒化改造;三是合理規劃建設學校周邊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設施,加強緊急報警裝置、實體防護設施等安全設施建設;四是配齊“警察隊伍”“教師隊伍”“安保隊伍”“志愿者隊伍”四支隊伍,齊抓共管保障師生安全。
東城已累計施劃“通學路”170余條
15日下午放學后,北京市民趙玉琪在燈市口小學門口一條亮麗的彩虹步道前接女兒回家。她表示,此前校門口兩條道路擁擠狹窄,汽車與電動車出行不便。該步道自2022年8月啟動以來,既解決了學校門口擁擠問題,又通過教師和家長志愿者值守在步道起點,護導孩子背著書包沿彩虹步道步行入學,起到了增強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作用。
北京市東城區教委主任周林表示,該區通過重點突破,將匯聚了景山學校、二十五中等6所中小學、幼兒園的燈市口地區打造為街區治理樣板,校際協同建立“通學聯盟”,實現學生錯峰流動,科學規劃有限空間,將邊角地改建為家長等候區,實施機動車限時禁行,開辟左轉車道快速分流,科學規劃共享單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區,同時,加強文化賦能,將“燈市”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展示,打造“文化通學路徑”。
數據顯示,通過綜合治理,燈市口地區高峰時段擁堵時長平均縮短15分鐘,道路通行效率提升40%,交通秩序顯著改善,違法停車減少70%,師生及家長遵守交通規則自覺性顯著增強。
周林說,該區將探索建設校園交通“數字模擬”演示系統,AI動態展示不同治理方案效果。聯合高德地圖,動態調節學校周邊車輛導航路徑,在上下學高峰時段規避擁堵區域和狹窄地段。同時,繼續探索超大城市老城區“通學困境”破解之道,為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尋找更具生命力答案。(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