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毋庸置疑是小平同志,但要知道的是,推動經濟特區的設立,可是“名不見經傳”的人所倡導的。他對于改革開放,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晚年將自己所有的財產全部變賣,并將所有的款項全部用于做公益。那么究竟他叫什么名字?當初他有怎樣的經歷?改革開放、經濟特區,他是怎么一步一步做起來的?
前半生
吳南生這個名字有可能大家會很陌生,尤其是北方地區的人,其實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重要人物,甚至可以說他算是跟毛主席一批的早期革命者。
吳南生——1922年8月出生在廣東省潮陽縣,當時他就對日本侵略者十分的痛恨,以至于1936年,也就是當時年僅14歲的吳南生就參加了華南抗日義勇軍,并在次年的四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還參與組建了當時的青年救亡同志會并擔任黨支部書記。
在1944年,吳南生赴延安,參加中共中央黨校學習,由于當時已經到了抗日戰爭的末期,日本人也蹦不了多久了,很快就迎來了抗日勝利。
抗日勝利之后,吳南生去往了東北,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吉南地委委員兼民運部部長、宣傳部部長,吉林市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總之在吉林省算是身兼數職。
隨后到了1949年,他又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任江西省南昌市副市長,他就是革命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沒有任何怨言。
之后經過了艱苦時期,以及動亂、斗爭的年代,很快到了改革開放的初期,小平同志提出了開放的主張,但在那個年代,許多人對改革的方向和政策,還是持懷疑的態度,強烈的反對聲音此起彼伏。
當時吳南生還是有一定想法的,他在1979年12月16日就向中央國務院提交一份詳細的匯報提綱,題目就是關于廣東建立經濟特區的幾個問題,在這份報告中他詳細闡述了建立經濟特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甚至在里面明確的提到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政策建議。
中央看到這篇報告之后很是重視,認為吳南生寫的這篇報告真的與中央思想不謀而合,所以就憑藉這份報告,吳南生一炮而紅。如果要是吳南生穿越到現在,他肯定是一個超強的產品經理,沒有人會比他更厲害。
并且吳南生不十分死板,他利用當時的中共13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的大環境,抓住實際,向中央提出了大膽的改革建議,甚至還在深夜向廣東省委發了一份1300字電報,那是電報,不是現在的電子郵件。他那時候就提議在汕頭地區劃出一片地,徹底開放,發展經濟。
困難
雖然這個提議很好,廣東省當時也同意,但黨內外各種質疑和反對的意見有很多。
在汕頭成立特區之時就遭遇了很大的阻力,認為當地不具備建設特區的條件,風險特別大,只有吳南生堅定不移的提出,改革必須要進行下去,特區也必須要建設,并且在會上說出了,如果要殺頭,就殺我好了。
要知道那是那個年代,中國的經濟基礎非常薄弱,尤其是廣東省的經濟狀況十分不樂觀,可謂是很差,吳南生推動特區建設的時候需要克服經濟基礎薄弱,資源匱乏等方面的困難。
更何況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之初,在法律法規和行政管理上需要與國際進行接軌,但是當時國外許多人認為中國是沒有法可依據的,也沒有什么規矩可以遵循,投資不敢來,建廠不敢建。
所以當時吳南生上報中央,決定起草一個由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審批批準的,有權威性的法規,特區建設初期,深圳面臨著嚴重的人員外逃問題,也就是說深圳山上藏著大量等待外逃的人,由于汕頭地區挨著香港,這幫人就想往外地逃,哪怕是本地居民都有大量外逃的情況,只有建立了經濟特區之后,這種情況才有所緩解,大家的心才安定下來。
當時經濟特區正式成立起來了,吳南生被中央派到了深圳市擔任市委第一書記,但是由于行政級別的限制,限制非常的多,各種工作甚至繁巨,還得做各種各樣的審批。
不僅如此,在社會主義國家辦經濟特區,沒有先例可以去參照,以前做事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現在手里面沒有石頭,也只有拿腳慢慢一步一步的進行試探水的深淺。
從中央到廣東,吳南生帶領著創業者們一步一個腳印,邊實踐邊思考,要建立一個啥樣的特曲特區,要采取什么樣的方針,特區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思想等問題,當時提出了許多,這需要探索的勇氣,還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
辦法
有了決心、有了政策、有了一步探索的精神,其實還是不夠的,要知道特區的建立,主要缺少資金,但全中國都沒有什么錢,尤其是特區的建設資金是一個重大問題。
吳南生在1979年在京西賓館會議上提出了關于特區的整個規劃并的向中央打保票說,不要中央的一分錢,也要自己搞出了一個城市。
盡管保安縣改成深圳市是中央掏了一部分,但辦理特區的時候并沒有得到額外的資金支持。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吳南生楞是靠自力更生,依靠地方資源的手段邁出去了第一步,靠現有的資源來盤活地區的經濟。
地區的經濟有一定發展之后,有彌補大量的資金缺口,那就是不斷地吸引外資來進入特區,他通過各種渠道向外界宣傳深圳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和投資環境。
的確,吸引了當時大量的外資企業前來投資,建廠,不僅帶來了資金,還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同時吳南生也推出了很多靈活的政策和優惠的措施,讓外國的投資來了就不愿意走,并且還要他們大把的往里面投錢,比如說稅收優惠,簡化審批,提供土地使用優惠等,大大增強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不僅如此,吳南生還通過了借貸和融資來籌集資金,他積極與國外的金融機構進行聯系,爭取到了貸款和融資,將這些的錢全部用于基礎建設和產業發展,并且利用當時已經出具微型的經濟特區推動了深圳經濟特區的外貿出口。
畢竟深圳是一個沿海城市,通過出口創匯來增加資金來源,鼓勵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增加外匯收入用于特區的進一步建設和發展。
而此時的特區就不再需要傳統的管理模式了,引進一整套現代的企業管理模式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吳南生就推動了企業進行股份制的改造,也增強了市場的自主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在吳南生的這一套組合泉打下來,成功的推動了深圳經濟特區的建設,使其迅速發展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結語
吳南生在深圳進經濟特區做出了很多的成績,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就與吳南生徹夜長談,展示中央對吳南生工作的肯定。
此后吳南生算是功成身退,而他也算是老有所學,老有所為,收藏了很多書畫,也豐富了他退休后的生活,給他提供了一種精神上寄托,并且在收藏過程中結識了許多文化界的人士,這些人士就包括著名畫家關山月等。
雖然不理政事,但吳南生還是關心國家的發展和改革事業,他撰寫了記錄革命母親李梨英的故事。他在晚年的時候,將自己所有的珍藏書畫全部拍賣,所得款項3億多元,并將這些款項全部用于資助貧困學生,讓這一舉動也幫助了許多貧困生圓了讀書夢,體現了他對教育事業的關心。
在2018年的4月10日,吳南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享年96歲。
作者:天下行
參考資料:
創建深圳特區的背景;見證重大改革決策:改革親歷者口述歷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一錘定音;中國傳奇:從特區到自貿區;上海人民出版社;謝國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