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有關軍隊中伙食標準和實際待遇如何的問題都備受關注。無他,一眾解放軍戰士擔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如果整天都過著吃不飽、穿不暖和睡不好的生活,誰還會有積極性?
或者說誰還會有極其飽滿的精神頭堅守在崗位上呢?因此,戰士們的實際待遇一直都是黨和國家以及廣大人民群眾這三方主體高度關注的對象。但其實真實情況簡單到一句話就可概括。
那就是軍隊保持了和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速度。一些特殊兵種還可以“開小灶”,吃得比很多普通老百姓要好。像空勤灶里食物物既是專門給空軍飛行員吃的又體現出營養均衡的特性。
有一位老兵曾回憶,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時,戰士灶每天的伙食標準只有0.46元。這樣的標準只能讓戰士們在早上吃稀飯、饅頭和咸菜;中午和晚上吃一些蔬菜比如大白菜蒜薹之類。
但是空勤灶的標準就要好得多。空軍一天伙食為3.5元,一個連一天伙食費20元。早餐里不僅有牛奶雞蛋還有各式糕點;中午晚上還能小酌一番,水果、巧克力和肉罐頭那更是管夠。
那個時候的工資待遇普遍是三、四十元左右。豬肉價格大概是幾毛錢一斤,雞蛋幾分錢一個。可即使是這樣,能夠做到和空勤灶一樣標準天天吃水果和肉類罐頭的普通人家也是寥寥無幾。
更不必說,很多人還要養活一大家子人。不到過年的時候都不會選擇買上好幾斤豬肉吃上一頓好的。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軍隊的伙食標準,尤其是類似于空勤灶這樣的無疑非常高了。
這位老兵說,空勤灶見多了才會明白相較于空勤灶,飛行員才是我國空軍真正寶貴的財產。因為要想成為空軍飛行員,必須要經過層層選拔和篩選。可以說,飛行員幾乎都是萬中無一。
所有飛行員無一例外都要精挑細選才能任職。值得注意的是,飛行員在上世紀70年代之所以那么寶貴,其實和我國空軍起步較晚有關。眾所周知,我國空軍出生于抗美援朝戰爭時期。
那會有蘇聯專家和飛行員幫助解放軍訓練,但即使是這樣一開始飛行員的數量也不算多。到了上世紀70年代時,空軍飛行員的數量雖然有所壯大但相較于普通戰士來說仍然比較稀少。
本著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出發,空軍飛行員吃的空勤灶可以比一般戰士的戰士灶好其實是沒有一點毛病的。更為重要的是,空軍飛行員的處境要更危險。一旦有其他國家的戰機入侵我國。
空軍只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強勢逼退對方;一個就是將來犯之敵悉數殲滅。可是不管是哪個選擇都會非常危險。而且一些到訪的戰機甚至連一聲招呼都不打,見面就是導彈一頓招呼。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空軍飛行員都是九死一生。如果有高超的技術可以躲過必殺,那么心理上的影響也會花費很長一段時間才可以徹底消除;如果技術不高超,很可能就是機毀人亡了。
要不就是在空戰當中不知道落到哪里去了。有的飛行員運氣好可能會在大海上漂浮一段時日就重建陸地;但有的飛行員卻很可能會在跳海后一去不回。也就是一直都處于失蹤的狀態下。
像這種情況并不好處理。如果后來飛行員成功歸來,而部隊又在此之前進行了祭奠儀式,那么這般“亡者歸來”的情形會非常尷尬;如果飛行員一直未歸,可卻不能直接被認定為犧牲。
那家屬討說法又該怎么辦?還有家屬本該享有的烈士待遇卻沒有安排到位。總之,在陸上規模沖突幾乎不會發生或者是只存在于特定地區時,陸軍戰士面臨的風險一般都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在戰士灶上和空勤灶上有所區別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有意思的是,有戰士曾經“質疑”說,自己也可以吃上空勤灶。但在體驗了空軍訓練的過程,從機艙出來后便馬上改口了。
而且內容是空勤灶的伙食應該更好一點。為什么這名戰士前后反差會如此之大呢?原來要想成為飛行員,不單單要在身體素質上過得去,還要在心理素質上過得去。這兩關都必須通過。
這名戰士在上天后不僅吐得厲害,而且切實感受到了恐高癥的真實滋味。座艙蓋打開后,戰士幾乎連滾帶爬、顫顫巍巍,好像機艙里有什么讓人看上一眼就會感覺萬分恐懼的東西一樣。
開國上將劉亞樓曾言,飛行員就是想吃龍肝鳳膽,空勤灶也要做出來。劉亞樓上將是我國第一任空軍司令,為我國空軍從無到有做了巨大貢獻。連劉亞樓上將都認為空勤灶具有合理性。
都覺得飛行員這么寶貴,其他戰士的質疑聲應當是可以停止了。不過,這么多年過去當下的一般戰士也可以吃上類似于上世紀70年代空勤灶的水準了。不僅有牛奶雞蛋而且肉類管夠。
毫不客氣地說,“六菜一湯”已成為今天軍營餐桌的標配。而且“六菜一湯”的普及程度可以體現在駐守祖國大江南北的各個部隊上。比如在南沙群島駐礁的官兵也可以吃上新鮮水果。
不像以前的守礁戰士只能靠著壓縮餅干和罐頭過日子。第一代守礁人的艱苦生活就這樣成為了過去的記憶。即使是在高原雪野,解放軍戰士們也可以吃上諸如青椒、小油菜等新鮮蔬菜。
然而,以前的邊疆邊防部隊要想吃上蔬菜則只能吃脫水蔬菜。幾十年過去,一般解放軍戰士的伙食標準早已從一餐幾角錢上漲到了每天數十元。可供使用的食物種類不僅得到極大豐富。
而且還講究上了營養搭配。如果說以前是“吃得飽、吃得好”,那現在就是注重營養均衡的科學飲食。即:又強身健體滿足平常訓練所需又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綜合體質大大增強。
以前的軍隊采用的是以營連為單位搞農業副業生產蔬菜,為此,不少官兵往往學會了種菜和養豬。但當下的戰士們只需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野外訓練上。解放軍伙食的變化不可謂不大。
如果讓韓國軍人知道解放軍戰士吃得這么好,恐怕要哭暈在廁所。因為韓國每年幾乎都會曝出軍隊伙食太差引發軍人強烈不滿的新聞。這種情況直到當下也沒有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參考資料:
央視網 [“食”代變遷:回望軍營盤中餐]
新民晚報 [空勤灶,飛行員食堂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