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灑在青石板路上,泛起點點金光。江南的春天總是這般溫婉動人,如同一幅水墨畫,不濃不淡,恰到好處。
蘇雨晴手持一把油紙傘,漫步在這座古城的小巷中。她是城里頗有名氣的才女,尤其擅長山水畫,筆下的江南水鄉總能讓人身臨其境。今日難得閑暇,她決定出門尋找靈感,順便探訪城郊新建的一座園林。
春風拂面,帶著些許涼意,卻也吹散了連日來的陰郁。路邊的楊柳已抽了新芽,嫩綠的枝條隨風輕擺,仿佛在向路人招手。蘇雨晴不禁停下腳步,仰頭望著這排楊柳,忽然想起了那首詞中"浩浩東風雕碧樹,云下呢喃,時傳鶯燕語"的句子,心中一動,若是能將此景入畫,定是佳作。
正思索間,一陣清脆的鶯啼聲從遠處傳來,緊接著是一段悠揚的笛音。那笛聲婉轉悠揚,如泣如訴,仿佛在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蘇雨晴不由自主地跟著笛聲走去,穿過一條幽靜的小巷,眼前豁然開朗。
一片開闊的草地上,幾棵垂柳依依,樹下坐著一位身著青衫的年輕男子,手持竹笛,神情專注地吹奏著。陽光透過柳枝的縫隙,在他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宛如一幅天然的畫卷。蘇雨晴一時之間竟看得出神,忘了自己身在何處。
不知過了多久,笛聲戛然而止。男子抬起頭,目光正好與蘇雨晴相遇。四目相對,時間仿佛在這一刻靜止。男子的眼神清澈而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蘇雨晴則感到一陣莫名的慌亂,連忙低下頭,臉頰微微發燙。
"姑娘也喜歡這春日的景色?"男子的聲音溫和悅耳,打破了沉默。
蘇雨晴抬起頭,微微一笑:"春色雖好,卻不及公子笛聲的萬一。"
男子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姑娘過獎了,只是閑來無事,隨意吹奏罷了。"
兩人就這樣在柳樹下聊了起來。男子名叫顧文軒,是城里一位小有名氣的書生,平日喜歡詩詞歌賦,也常來這柳樹下吹笛自娛。蘇雨晴得知他的才情后,更是多了幾分敬佩。兩人相談甚歡,不知不覺間,日已西斜。
分別時,顧文軒折下一截柳枝,遞給蘇雨晴:"今日與姑娘相識,實乃文軒之幸。這柳枝就當是今日的紀念,不知姑娘可愿收下?"
蘇雨晴接過柳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既是公子心意,雨晴自當珍藏。"
回到家中,蘇雨晴將那截柳枝插在瓶中,擺在書案上。每當提筆作畫時,她總會不自覺地想起顧文軒專注吹笛的模樣,以及那雙清澈的眼睛。不知不覺間,那雙眼睛竟成了她畫中人物眼神的參照,畫中的山水也似乎多了幾分靈氣。
一個月后,蘇雨晴的畫作《春柳圖》在城中展出,引來無數文人墨客駐足觀賞。畫中的垂柳依依,一位青衫男子立于樹下,若有所思。觀畫者無不為畫中意境所折服,卻不知那青衫男子正是以顧文軒為原型。
消息傳到顧文軒耳中,他特意前往觀看。站在畫前,他久久不語,眼中滿是復雜的情感。畫中的女子眉目如畫,眼神卻遙望著遠方,仿佛在等待什么。他忽然明白,那或許是蘇雨晴對他的期待與思念。
次日,顧文軒鼓足勇氣,來到蘇府求見。仆人將他引入客廳,不消片刻,一位身著素雅衣裙的女子款款而來。當蘇雨晴出現在門口時,顧文軒恍若夢中,那眉眼盈盈的模樣,比畫中還要動人幾分。
"顧公子來訪,有何貴干?"蘇雨晴的聲音溫和有禮。
顧文軒深吸一口氣,將自己這段時間的思念與感慨一一道來。原來,自那日分別后,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蘇雨晴,卻因矜持未曾聯系。直到近日看到她的畫作,才下定決心前來表白。
聽完他的訴說,蘇雨晴眼中泛起淚光:"原來那日笛聲,早已牽動我心。只是女子家,不便主動,故一直默默等候。"
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窗外,春風依舊,楊柳依依。顧文軒輕握蘇雨晴的手:"不知姑娘可愿與我共賞這江南春色,共度余生?"
蘇雨晴微微頷首,眼中滿是柔情:"我愿與公子攜手,共賞人間美景,共度春秋冬夏。"
從此,古城中多了一對神仙眷侶。每當春風吹拂,楊柳依依時,人們總能看到一對身影,或漫步于林間小道,或泛舟于碧波之上,時而低語呢喃,時而相視而笑。那柳枝雖已枯萎,卻成了兩人愛情的見證,正如那首詞中所言:"又惹相思添幾許",而最終,他們找到了"眉眼盈盈處"。
歲月靜好,愛意綿長。在這江南的春色里,他們的故事,如同那永不凋零的柳枝,永遠鮮活,永遠動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