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級指揮,在軍史、戰史上屢見不鮮,但很多時候都不提倡,因為這會造成指揮系統的混亂。
因此,一些上甘嶺戰役的影視劇中,呈現出的軍長指揮連長打仗,很多人都不買賬,認為這脫離歷史事實了。
指揮連長的不該是營長、團長嗎,師長都過頭了,結果怎么是軍長?這事得從這場戰役的戰場上甘嶺說起。
上甘嶺位于朝鮮五圣山下,一座不到20戶人家的小村莊,夾在志愿軍以海拔高度命名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之間。
上甘嶺戰役在中美軍史上都赫赫有名,但是上甘嶺戰場卻是超乎尋常的小。
這場戰役是以“上甘嶺”命名的,但主要戰場卻是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整個戰場面積,滿打滿算就3.7平方公里。
上甘嶺戰役剛開始,因志愿軍戰斗條令規定(軍以下規模叫戰斗),叫“597.9和537.7高地戰斗”。
最初,防守這兩個高地的志愿軍部隊是15軍45師135團的兩個連又一個排;而來勢洶洶的敵軍,也只是七個營。
不是志愿軍忽視這兩處高地的重要性,布置的兵力很少;也不是敵軍小瞧了這兩處高地志愿軍的防御力量,只派出七個營,而是這兩處高地只放得下這么點人,再多就“站不下腳”了。
戰斗持續到二十多天后,才發展到戰役規模,志愿軍以上甘嶺村莊命名。
無論是時人,還是后人,提到上甘嶺戰役,腦海中都會浮現兩個字,“慘烈”。
上甘嶺戰役,敵軍發起近700次進攻,其中650多次是營級以下規模的進攻。他們不是兵力短缺,無法發動更大規模的,而是地形狠狠限制了他們。
同樣,志愿軍在兩個高地上,也只能駐守連級規模的隊伍。
那有人又要問了,為什么敵軍是營級規模的進攻,我們卻是連級規模的防守?
那是因為上甘嶺戰役的地下坑道,或者叫地下防御工事里,只能隱蔽保護兩個連左右的戰士;再多一些人,唯有到坑道外去了。
敵軍炮火異常猛烈,一直沒停,在坑道外只有一個死字。據戰后統計,敵軍發射190余萬發炮彈,空投炸彈5000余枚。
敵軍指揮官范弗里特,戰前信心滿滿,預計5天結束戰斗,計劃死傷200人。可結果是,足足打了43天,死傷2萬5千人也沒拿下那兩座高地。
我軍傷亡沒這么多,但也不少。敵我雙方,每天整營、整連傷亡。看起來不多,但是持續43天,數量也就積累起來了。
上甘嶺戰役打響后,志愿軍總部就發來電報:“上甘嶺這一仗必須打好,不許打壞。”
主要負責上甘嶺戰役的15軍軍長秦基偉曾說:“如果敵人一旦攻占上甘嶺高地,我五圣山陣地便將直接受到攻擊威脅。五圣山一旦失守,敵人居高臨下,我軍在平康的大平原上就無法立足,整個朝鮮戰局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敵軍對上甘嶺持續43天的攻擊,以及敵人把此次作戰計劃命名為“攤牌作戰”,也能看出上甘嶺戰役的重要性。
因此,軍長秦基偉指揮坑道里的連長們作戰,完全是符合史實和現實需要的。而且,當時不是一個連打完撤下來,換另一個連上去,而是活下來的戰士繼續留在坑道待戰,秦基偉則負責從全軍抽調兵員,及時補充新的戰士上去,保證上甘嶺陣地的兩個連足額。
秦基偉曾流著淚說:“我的警衛員都快打光了。”
秦基偉的警衛有一個連,在597.7高地的134團8連,一場激戰過后只剩15人、糧彈又即將告罄時,情況十分危急。
秦基偉一時間無處抽調部隊,便把朝夕相處的整個警衛連派上去,反擊和協助守衛。
這是15軍建軍以來,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軍警衛連到前線作戰。警衛連頂著轟炸,穿越上千米的死亡區域,到達坑道時只剩下25人。
收到這一消息后,秦基偉的心情更加糟糕了,忍不住流淚道:“多好的戰士啊,多好的戰士啊,就這樣犧牲了。”
當時有些連隊打光了也沒得補充,還有的只剩下幾十人。長達43天的血肉消耗戰,營長、團長、師長來指揮肯定是不行的,軍長秦基偉能指揮,但也要跟兵團司令部和志司打報告和求援。
上甘嶺戰役用的是實打實的“添油戰術”,秦基偉不斷組織后方部隊,隨時準備增援兩處高地。
秦基偉還把后方的基層干部分作三批,一批放陣地上,一批在師、團待命,一批在軍里集訓,以便隨時“添油”,領導戰士作戰。
從兵團副司令王近山,到軍長秦基偉,再到師長崔建功、團長劉占華、團作戰科長宋新安等等,壓力都是巨大。
他們對部下強硬,要求扛不住也得抗,下定決心打到底,流血不流淚。
師團干部哭訴,秦基偉說:“15軍官兵流血不流淚。誰也不許哭!傷亡再大也要打下去,國內15軍這樣的部隊多的是,打光了再拉一個來就行,可上甘嶺就一個!”
秦基偉跟兵團副司令王近山哭訴,王有一次急得大罵:“你要守不住,就回去放羊吧。”
但他們這些干部也都有跟上級流露悲傷、難過之情的時候,但是對下卻都是一副鐵石心腸的模樣,帶頭表態要打好、打完這一仗,不辜負志愿軍總部和國內人民的期望,不讓朝鮮戰局糜爛、由好轉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