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后,開國上將陳士榘將軍身為我黨高級指揮官、領導工程部隊的司令員,曾在上世紀50年代后期,拋下家人突然“失蹤”了6年,同事和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1965年,陳士榘上將重新在大眾面前現身,回到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見,當初陳士榘和他的工程部隊又何故“失蹤”這么久呢?
1909年,陳士榘將軍出生在湖北的革命家庭,其父是清朝軍官,陳士榘正是出生于武昌新軍的軍營。
受社會上革命思潮的影響,其父早早加入了同盟會,兩年后的辛亥,革命運動達到了最高潮,武昌正是革命的中心,其父所部響應孫文,手下的工程營在這場驚天動地革命中率先打響了第一槍,成為推動封建帝制滅亡的多米諾骨牌。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陳士榘早早受到革命的熏陶,有著高漲的愛國熱情和空前的革命決心,在其叔父一位我黨優秀的地下黨同志的引導下,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列主義者。秋收起義期間,陳士榘受革命思想的鼓舞,來到井岡山參加革命。那年他年僅18歲。
值得一說的是,陳士榘將軍的入黨介紹人正是毛主席,參加革命后,他表現出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戰斗意志,其出色的戰斗表現受到毛主席的稱贊。
經歷土地革命、長征、抗戰的淬煉,不到30歲的陳士榘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革命將領,在平型關一役中,運籌帷幄指揮旅部官兵與日軍浴血奮戰,打破日寇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
解放戰爭時期,陳士榘的部隊在渡江戰役中一馬當先,克復南京,率先讓革命的紅旗飄揚在舊中國的總統府,象征著國民政權的倒臺,人民當家做主的時代正式到來。
新中國成立以后,46歲的陳士榘榮膺上將,領導工程兵團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大潮中。
中國人民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進行了初步的工業化,50年代中期,蘇修在國際大行其道,開始頻頻干涉他國內政,中蘇關系破裂在即。事關國防安全的“兩彈”事業卻還沒有眉目,向來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中國在面對美蘇的核訛詐時,暫時還束手無策。
1958年,中央委派給陳士榘一項重要任務,陳士榘誰也沒有告訴,帶著絕密的使命帶領十萬大軍出走西北。
在茫茫戈壁,為了我國擁有導彈和原子彈實現國防安全的自力更生,陳士榘帶領團隊艱苦奮斗,他們住土坯房、煮蚊子水、吃不飽、穿不暖,給養困難,很多時候只能靠野菜充饑,風沙一起,大家就成了“睜眼瞎”,此時若有人離隊獨行,便再也沒有回來。
科研人員和子弟兵們,硬是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克服惡劣的生存條件,用算盤珠子和紙筆六年的時間里經歷了大量繁復龐雜的計算。
1964年10月,一聲爆響震懾寰宇,新疆戈壁灘上巨大的蘑菇云升騰而起將上百平方公里的靶場夷為平地,十萬無名英雄們舍家紓難完成了祖國交待的任務。
導彈技術早在60年代初就試驗成功,“兩彈”事業的勝利自此打破大國對我國的核訛詐,陳士榘團隊居功至偉。
1964年末,陳士榘攜十萬工程兵團勝利歸來,回到家中,次年這支消失六年的大軍受到毛主席的表彰,榮耀歸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